别再给孩子灌输这些负面信息了,后果真的很严重

2023-04-27 15:08:54

别再给孩子灌输这些负面信息了,后果真的很严重

  文/优妈

  一个本来智力正常的孩子,如果你整天对他说“你个笨蛋”“你反应迟钝”“这孩子就是粗心”,时间长了,这孩子就真的会表现得比较笨,反应迟钝,而且做事粗心大意。你信不信?

  01

  昨天下午,表姐需要临时接待一个客户,就把3年级的儿子糖糖放在我家写作业,还嘱咐我帮着检查一下。

  表姐走后,小家伙表现得倒挺老实,自己乖乖坐到书桌前,从书包里翻出一张有点皱的数学卷子,埋头就开始做。

  我在旁边忙自己的稿子,偶尔回头看孩子几眼。他不时地挠挠头,或者拿着笔楞一会,看样子做的不大容易。

  过了一阵子,孩子估计是做完了,就叫我:“小姨,帮我签字吧!”

  我本想过去夸夸孩子做作业认真的,但是拿起卷子后发现,好几道简单的乘除法明显算错了,而且后面2个应用题还没做完。

  为了避免孩子尴尬,我委婉地说:“糖糖,你看这几个题,咱要不要再仔细算算?”

  孩子不好意思地红着脸说:“嘿嘿,算错了是吧?我做计算题就是好粗心,送分的题都老错。”

  我又试探着问:“那这个应用题,再补充补充?”

  孩子说:“嗯……先不做了,我妈说我不擅长做应用题,明天问我同桌吧。他比我聪明,肯定会做。”

  我正想着怎么开导一下糖糖,让他对自己有点信心呢,正好表姐回来了。

  还没等我“汇报”,表姐就先跟我数落开了:

  “糖糖作业做完了吧!是不是卷子又揉的跟擦屁股纸似得?计算题又错了不少吧,你说这孩子咋这么粗心呢,一天天的,不长记性,送分的题都错。后面的应用题他也经常空着,愁死我了,咋这么笨呢……”

  表姐这么数落时,孩子在椅子上老老实实坐着,也不说话,低头拉扯着衣角……

  在儿童教育界,有个名词叫“习得性愚蠢”,是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凯茨提出来的。

  凯茨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出生时智力水平很正常的孩子,在后天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来自家长、老师、社会的过多负面评价,比如“你是个坏孩子”“你真猪脑子”,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认为自己就是别人口中的“坏孩子”“猪脑子”,于是学习动力、自信心等变得很低。

  最后,这些孩子不但成绩很差,连生活中的小事也常做不好,真的表现得像个“坏孩子”“大笨蛋”一样。

  仔细想想,咱们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习得性愚蠢”吧!

  就像表姐家的孩子糖糖,他其实是个挺机灵的小男孩,只不过在学习应用题时接受的稍微慢了点,做错过几道同类型的题,然后就被妈妈、老师定义为“不擅长做应用题”。

  时间一久,孩子内心就接受了这种负面暗示,也认为自己真的不适合做应用题,于是每次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时,就会有畏难情绪,给自己找借口:“不做了吧,反正我也不会。”

  这样的后果,就是不会的题越积累越多,最后真的就不擅长做应用题了。

  语言暗示的力量,真的很强大。正面的暗示,能让人信心百倍,即便遇到困难也有坚持下去的决心;而负面的暗示,则会让人灰心丧气,否定自己,不自信、没动力。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就是积极健康的环境,可是大人们由于工作压力、长久养成的说话习惯、焦虑情绪等,总是不由自主地给孩子传达了非常负面的情绪:

  孩子早上起晚了,要迟到了,我们脱口而出:“这都几点了,还撅着屁股睡!这孩子怎么这么懒散呀,跟谁学的呢?”

  放学路上,孩子好动,跑跑跳跳,结果不小心摔倒了,我们脱口而出:“活该,让你淘气!老老实实走个路不行是吧?猴神经什么?”

  在家写作业,孩子字写得不工整,我们生气地说:“你这是刮西北风了?还有个字的样子吗?横平竖直懂不懂?我刚教完就忘啦?”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深的不被理解、不被信任感,因为孩子在爸爸妈妈眼里做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做不好。但是呢,爸爸妈妈又没有及时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于是,很多孩子就变得对家长有埋怨、抵触情绪;而家长呢,也很郁闷,明明都是为孩子好,可为什么孩子还跟自己对着干呢?

  (1)就事论事,不要急着给孩子打标签

  很多时候,当孩子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缺点时,家长很容易把这个缺点扩大化,然后以偏概全地给孩子贴个标签。

  比如,小孩子见了陌生人不敢打招呼,我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害羞呢,没点礼貌,见人也不打招呼!”

  在这个平常的例子中,“害羞”“没礼貌”就是我们随手给孩子打上的标签,这对孩子的内心还是有打击的。

  对于小孩子来说,社交范围本来就很小,怕见陌生人是很正常的表现。孩子并不是真的“害羞”“没礼貌”,只是家长没有正确引导而已。

  我之前接触过一位妈妈,她在面对不爱打招呼的女儿时,从来不会强迫。每次见到熟人,妈妈都会模仿小孩子的声音,语气欢快、细声细气地喊一句“阿姨好”“爷爷好”“奶奶好”,然后,孩子就很开心地跟着喊。

  (2)多说“应该怎么做”,少说“不要做什么”

  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虽然有时候话说的有点重,但也是恨铁不成钢。不过,教育孩子时的用语也是有讲究的,同一句话,换个说法,效果往往截然不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我们的批评埋怨,换成正面的鼓励、暗示。

  比如:大冷天的,孩子不想穿外套,与其说“不穿冻死你”,不如说“穿的暖暖活活,才能跟小朋友好好玩呀”

  孩子用过玩具、绘本后不收拾,与其指责孩子“邋遢”,不如说“现在把玩具整理好,下次找的时候才方便”

  当孩子写作业慢时,与其骂孩子“磨蹭”“墨迹”,不如告诉孩子“好好写,写完咱痛痛快快地玩”

  当孩子写字不认真时,与其骂他“螃蟹爬的”“狗挠的”,不如说“你把这个横写得平一点,会比现在更好看”

  其实,家长要想给孩子时刻传达正面暗示,自己首先就得做个积极正能量的人,遇事多些冷静的思考,多些耐心,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理解问题,这样时间长了,你就能更好地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而不是动不动就发火。

  毕竟,如果能和颜悦色解决问题的话,谁愿意大动肝火呢。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别再给孩子灌输这些负面信息了,后果真的很严重

  • 相关推荐

【别再给孩子灌输这些负面信息了,后果真的很严重】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