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杉
1
和闺蜜聊天,谈及这几年在北京的生活,闺蜜一改平日嘻哈乐天派的作风,悠悠地吐出一句话:“现在的自己,仿佛和父母期许的样子差了许多!”
闺蜜出生在西北的一个二线城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温饱有余、小康不足,却卯足了劲儿,想把最好的都给她。闺蜜争气,从小一路拼杀,读当地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然后顺顺利利考上北京的一所211大学。至此,一切都是父母想要的样子。
闺蜜说,“我一直都知道,父母对我期许很高,觉得我应该是人群中最优秀的那一个。他们从来都不说‘咱家的情况,就靠你改善’之类的话,只是看到电视上那些衣着鲜丽的白领,开着豪车、住着高档公寓、偶尔在学术会议上做个报告,被众星捧月般称赞与肯定,父亲就会说,‘我女儿将来也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的画面多了,闺蜜自己也会觉得,自己一路成绩优秀、工作卖力,就一定能成为父亲想要的样子。可是,现实总与梦想隔了几个转角。
闺蜜运气不差,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外企,起薪8000元,算是不错的起点。父母来看她,想着姑娘收入不错、工作不错,生活应该是优越美好的,却在抵达闺蜜合租房的瞬间,见那黑黑的楼道、简陋拥挤的小屋,差点掉了眼泪。
闺蜜说,“我常常觉得无力,不是自己多渴望成功与富足,而是特别想要父母看到,他们倾尽所有培养出来的女儿,该有他们期待中的样子。”
2
有一次,在咨询中,一个来访者跟我说:“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从小到大,父母也好,学校也罢,都在教我们‘比’,要比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要比别的同学成绩更好。学习好当然是重要的,除此之外,还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之,你要足够好。”
“这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比较,习惯了奔跑,于是,毕业比谁进的企业更好、谁的工资更高,然后比谁的太太更美、谁的孩子更可爱……这个时候,有人告诉我们,这样比,太功利,要停下来,享受现在,享受当下。可是,在‘比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想停下来,谈何容易?”
我被来访者口中的“比文化”一词深深触动,觉得极为贴切。
的确,我们几乎一生下来,就被置于各种各样的比较中。何时学会翻身、走路、说话,何时入学、成绩几何,何时结婚,房子买在哪里……当“比较”变成了常态,焦虑便会相伴相生。因为,永远会有人比你更优秀,永远有更亮眼的目标在前方闪耀。
记得有一个长辈问过我:“为什么你们现在的年轻人,相比当年的我们,少了许多朝气蓬勃,脸上写满了焦虑与迷茫。”我想,上面的几个故事便是答案。
当一己之力不仅无法撑起梦想,连栖身都变得困难;当“比”成为常态,内心缺乏肯定;当发现身边的一些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站在自己梦想的位置,焦虑便自然而然成了不少年轻人性格的底色。
3
但焦虑本身并不全然是坏的。因为对于不够美的焦虑,我们学习化妆、衣着搭配以及健身塑形,让自己越来越美;因为对于自身能力不足的焦虑,我们学习专业知识,并不断在音乐、美术等领域充实自己,让自己越来越丰富;因为对于生命局限的焦虑,我们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以期不枉一生……因为焦虑着,我们不断前行,越来越好。
但焦虑也不是越多越好。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告诉我们,适度的压力会提高工作效率,而当压力超过顶峰,工作效率则会随着压力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压力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中,会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所以,除了更努力去拼未来,也许,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少一点焦虑,多一些平和。
面对生活中诸多的不可改变,我特别欣赏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一句话:“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一个人要想真正地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所以,重要的,不是外界环境给予你多少羁绊,不是现在的你与身边的他们究竟差距几许,而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试着去用心体察自己的局限与边界,知道自己所长,学会接纳并与自己的缺点握手道别,把时间与精力花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别再做一个只抱怨不改变的人。当你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看到自己的成长,离想要的自己愈来愈近,焦虑也定会随之愈来愈少。
本文标题:年轻的我们,究竟为什么会焦虑?
- 相关推荐
【年轻的我们,究竟为什么会焦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