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浪费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懂得生活的标志之一。
01
看到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
一位工程院院士对记者说:
“我们的水稻产量,
每亩提高几公斤都是很难的。
而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却被浪费掉了!
我建议,政府要出台法律法规,
把浪费当作一种可耻行为,
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制它。”
看到这则新闻,我想来说说浪费。
02
作家三点水讲过他家的家风:
他家每位父亲都会给儿子反复讲一故事:
“老祖宗以前是一个地主,
虽然家境殷实,但十分节俭。
有一次老祖宗上茅房,
正蹲在茅缸边拉大便,
粘在头发上的饭粒掉在了地上。
老祖宗立刻把饭粒捡起来,
放到嘴里吃掉了。”
父亲告诉三点水:节俭粮食是一种美德。
03
有一次去商场,看到一个捞鱼项目。
一群父母带着宝宝们正在那捞金鱼。
有个小男孩玩了十几分钟后,
跑过去给正在玩手机的爸爸说:
“我不想玩了,回家吧!”
爸爸眼睛一翻:“不行,必须玩够半个小时,不然钱就白花了!你今天不好好玩,以后都别来玩了。”
小男孩小声说:“我衣服湿了,冷。”
爸爸厉声道:“冷也不行,继续捞!”
玩够半小时后,爸爸态度柔和了,
他对小男孩说:“要懂得珍惜每一分钱。”
04
“妈妈,我想学哲学。”
“这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妈妈,我想学书法。”
“学书法有什么用,能卖钱吗?”
“妈妈,我想出去旅行。”
“旅行有什么用?能赚到钱吗?”
从小到大,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事物,
都被父母、亲朋、上司,
划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类。
他们以“钱权名”为标准,
如果不能“最直接地出成果”,
那这些东西统统都是“无用的”,
我们就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物上。
所以,只要“不务正业”,我们就有罪恶感。
05
“节俭粮食是一种美德。”
“节俭金钱是一种美德。”
“节俭时间是一种美德。”
这就是长辈和社会一直谆谆告诫我们的。
节俭真是一种美德吗?
有时是,有时却未必。
我家邻居王阿姨,最喜欢买地摊货。
她喜欢说一句词:“划算。”
去年,她在地摊上给孙子买了双运动鞋,
耐克的仿款,便宜得惊人。
一周后,孙子的脚肿了。
“鞋子材质不好,不透气……”
去医院,医生诊断是真菌感染。
结果一治,最后花了700多元。
一门心思想着“节俭”的人,
特别容易忽视“冰山成本”。
然后省了小钱,吃了大亏。
贪图劣质鞋便宜,结果损伤了脚。
贪图劣质食品便宜,结果吃坏了肠胃。
贪图劣质服装便宜,结果穿两次就扔了。
…………
结果付出了比买优质产品多得多的成本。
凡事想着节俭的人,常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06
听同事讲过他奶奶的故事。
他奶奶买了一箱苹果,
发现有一个苹果烂了,
老太太赶紧把它吃了:“扔了太浪费。”
第二天,老太太又发现了一个烂苹果,
又赶紧把它吃了:“扔了太浪费。”
第三天,老太太又发现了一个烂苹果。
…………
结果整箱苹果都吃完了,
老太太也没吃到一个好苹果。
不要嘲笑老太太,很多时候我们也这样。
前几天,同事去看一部电影。
电影超烂,她看了半小时就看不下去了。
但想到花了50元,不看太浪费,
于是硬生生在电影院煎熬了两小时。
凡事想着节俭的人,常会变相虐待自己。
07
著名经济学家穆来纳森,
提出了大脑“带宽”概念。
所谓大脑带宽,就是指一个人心智的容量。
如果大脑带宽老是被一种心态塞满,就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我家邻居王阿姨就是这样,
她买菜特别喜欢折腾,
去小区门口新世纪超市一看:
“生菜一斤要三块五,太贵。”
于是,她坐六站公交去沃尔玛,
“更贵,四块钱一斤。”
于是,她又坐七站路去永辉,
“三块钱一斤,太好了。”
她买了5斤,乐呵呵地回家了。
折腾半天,扣去车费,还倒亏5毛。
穆来纳森说:“长期执着于某种心智状态的人,会因此而消耗大量带宽,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从而没有多余带宽来考虑长远发展事宜。”
凡事想着节俭的人,会慢慢失去创造力。
08
有一年,吴晓波在江苏演讲时,
遇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商人。
这位女商人,赚了很多钱。
但她说:“我过得很不快乐。”
吴晓波问:“那你喜欢什么呢?”
听到这个问题,女商人突然怔住,
然后眼泪滑落下来:“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从小,她的时间就被父母规划着,
不停地做各种卷子,
不停地上各种补习班,
不停地熟悉家族的生意,
她从小到大都在为“正事”忙碌着,
“没有时间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现在,全中国都在讲时间管理法,
讲如何把每天的24小时填得满满当当,
“一个桶里填满了石头,还可以填沙,填满了沙,还可以倒上水。”
于是我们——
小学的时候,失去了童年;
中学的时候,失去了少年;
大学的时候,失去了青春。
…………
凡事想着节俭的人,会错过人生的诸多美好。
09
美国人马修在脸书上讲过“家事”的苦恼,
马修娶了一位中国媳妇,
但自从岳父岳母去美国后,
他的“苦恼”就开始了:
“在我自己家里,不论我走到哪,
岳父岳母总会在后面跟着我。
我在前面走,他们就在后面关灯,
于是我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一片黑暗。”
“屋里所有容易落尘的地方和物品,
大到楼梯和钢琴,小到遥控器。
全都被他们用塑料布覆盖了。
家具存在的意义本应是让生活变得舒适,
但岳父岳母把家具当作给别人看的摆设,
舍不得靠,舍不得躺……”
马修说:中国人缺少“浪费的能力”。
“总是留着剩菜剩饭、过期药。”
“总是不愿体检和看牙医。”
“总是舍不得购买服务。”
“总是舍不得用好东西。”
“总是舍不得花钱花时间去旅行。”
…………
马修说:大部分中国人早已脱离脱困,但他们还没有学会“浪费”。
没有浪费力,便没有品质生活。
10
专栏作家袁岳讲过节俭的事情:
“小时候,一到夏天,
长辈就会给我买一双塑料鞋,
品质低劣,坚硬且不合脚,
磨得脚踝起泡、出血、结瘸。”
长大之后,自己能找钱了,
袁岳就给自己买了很多鞋。
“有些鞋好看到难以拒绝,
但一买回家,就发现不合脚。
每次出门,在合脚的鞋与不合脚的鞋之间选择,
总是挑不合脚的,心想:
再磨合磨合,就能挽救这双鞋子。”
于是他的脚又起泡、出血、结瘸。
直到活到30岁,袁岳才幡然醒悟:“我应该学会浪费了。”
于是他把不合适的鞋全都扔了。
鞋子扔掉后,又发现很多衣服、书籍等也是不需要的,
仅仅是因为“不能浪费”而留着。
“先留着,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这种想法带来的后果就是:
无用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
不但滋生着细菌和灰尘,
也干扰着有用物品的储存和寻找,
最烦的是,每年还得清洗一次。
于是,袁岳也把这些物品统统扔了。
这样很浪费的一扔后,
不但房间变得宽敞明亮了,
而且找东西也一点不费劲了。
更重要的是,他因此过上了品质极高而又至简的生活。
袁岳说:主动浪费是一个甄别存量、剔除劣币的过程,可以让你更积极更有效率的把握生活。
定期扔掉不合适、不好的东西,
是提高生活品质的一个好方法。
有些物品,就是要用来浪费的。
11
一位朋友来我家串门,一番巡视后问:
“这是什么茶杯啊?”
我回答后,他啧啧地说:
“哎呀,干嘛还要特意买呢,
用喝水的杯子泡茶不也一样喝吗?”
看到茶叶,他也一个劲感叹:
“你买那么多茶叶干嘛?
喝来喝去,还不是水?还那么贵!
喝完只剩一堆烂叶子,太不划算了!”
我笑笑说:“买一套不算昂贵的茶具,
是为了布置一个让我满心欢喜的茶席。
一泡茶7克,可以冲泡20次,
每泡最少20分钟,一斤茶可以喝70次,
也就是说我可以喝460个小时,
我买的是460个小时的愉悦心情和自在状态。”
全世界最会生活的人松浦弥太郎说过一句话:“最好的用钱之道,是把钱浪费在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上。”
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越是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的东西,越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标志。
因为这些东西,将生活还原成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有很多人,其实家里并不穷。
但他宁买三双劣质鞋,也不买一双好鞋。
他宁买三条劣质毛巾,也不买一条好毛巾。
他们不懂:生活品质是“精”带来的,而不是多。
“这世上最悲哀的事情,不是做了一辈子穷人,而是终于有了钱之后,过得还像一个穷人。”
有些金钱,就是要用来浪费的。
12
很多人这样说陈道明:
他是中国最具气质的男演员。
陈道明的独特气质来自哪里?
来自于他做演员之外的“不务正业”。
“演戏之外,我还喜欢弹钢琴。”
“进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
“书画不分家,然后我也爱上了书法。”
“闲暇之余,我也会做点手工。”
“阴雨天,我愿意一个人写东西。”
…………
这些东西,被很多人视为“奇技淫巧”。
但陈道明说:
“这些‘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事儿,
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更有用,
但人活着,需要给心灵安一个家,
让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
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
无用意味着只为自己而存在,
无用才是真正的自由。
因为无用,才能自用。”
有些时间,就是要用来不务正业的。
有些时间,就是要用来浪费在“无用之事”上的。
因为这些不务正业,我们才能保持自我和真我。
因为这些无用之事,我们的人生才有了人的样子。
最没有意义的人生,是只做有意义的事情。
13
很喜欢李元胜《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
坐在走廊发呆,直到你眼中乌云
全部被吹到窗外
我已经虚度了世界,它经过我
疲倦,又像从未被爱过
但是明天我还要这样,虚度
满目的花草,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
一样无意义,像被虚度的电影
那些绝望的爱和赴死
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沉默
我想和你互相浪费
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
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比如靠在栏杆上,低头看水的镜子
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物
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
美好的情感,就是用来浪费的。
我想和你摆弄花草,不为买卖,只因喜爱;
我想和你赖在咖啡厅,不谈创业,只顾扯淡;
我想和你泡在书店,不为装逼,只是看书;
…………
人生很多事现在不做,以后就不会做了。
不要在追不上的时候,才去追;
不要在味道尽的时候,才想品。
安妮宝贝说:“一个人到了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有些情感,就是要用来浪费的。
14
马德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中说: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
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
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
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
对别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
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被关注被安慰,
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可是,我们的生命难道就只有这些功用吗?
它不是某个午后,几个知己有一句没一句、一杯又一杯的绿茶吗?
它不是那本对事业发展毫无帮助,也带不来任何经济效益的金庸吗?
它不是三五朋友坐着火车,一路摇到古城凤凰的璀璨星夜吗?
喜欢松浦弥太郎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永远有风景,但只有懂得浪费人生的人才会看到。”
阿尔卑斯山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
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
懂得浪费人生的人才知道慢下来,
因此而欣赏到别人都错过的风景。
所以亨利·詹姆斯说:“最好的人生,就是一场绚丽的浪费。”
有些人生,就是要用来浪费的。
15
《人民日报》3月发了一篇著名稿子——
《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
过去物质匮乏,生产力上不去,
节约相当于创造价值,所以倡导节约。
如今已进入万物俱备、什么都不缺的新时代,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要追求新幸福。”
什么是新幸福?
《人民日报》说:就是要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外物的束缚,拥有身体和心灵的自由。
也就是说,有没有浪费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懂得享受生活的标志之一。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是黑松汽水的广告词。
在遇到这句广告词之前,
吴晓波一直被职业和工作所驱赶着,
“我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
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
是这句广告词突然间让我明白了:
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
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
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后来,当我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我便问自己:你认为它是美好的吗?
如果是,那就去做吧,
从这里出发,我们去抵抗命运,享受生活。”
懂得浪费的人,才懂得享受生活。
本文标题:懂得浪费的人,才懂得享受生活
- 相关推荐
【懂得浪费的人,才懂得享受生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