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趋势做朋友,你才能走出一条人生上扬曲线

2024-07-11 12:02:05

与趋势做朋友,你才能走出一条人生上扬曲线

  作者:周昶帆

  01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的书《异类》前两年非常流行。

  它讲的是一个超出常人的“异类”要成功,在自身的天赋、努力之外,机遇和环境会怎样影响他,其中有些内容讲到时代的因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个犹太人出身的法学院毕业生,去纽约曼哈顿那些顶级的律师事务所找工作,他们是找不到的。

  即使再优秀,也会因出身原因而被拒绝。

  给他们出路的只有去别的二三流律所打工,或者自己合伙创业,但都是接一些顶级律所不要的生意。

  四五十年代主流商业社会对企业间的恶意并购非常反感。

  老牌律所不接这样的案子,就转给了那些“二三流”的犹太人律所。

  但到了七十年代,这些老牌发现,再想进入这个领域,时机已经晚了。

  因为经济全球化,海外的日本、欧洲企业参与竞争,新技术新消费趋势的出现,企业间的并购越来越频繁,美国主流商业社会对此看法改变了。

  老头子们已经不属于新时代了,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过时了。

  而那些犹太律所,则借此趋势爆发性成长,包揽了曼哈顿排名前三的位置。

  02

  就像国内所说的“大风来了,猪也可能飞上天”,时代的机遇让那些犹太律师们登上了浪潮之巅。

  当然,他们本来就是优秀的人。

  产业发展常常是像波浪一样,一波一波趋势袭来。

  一个新趋势来了,然后就变了天,延续几年,又变成了新的常态。

  接着,再来一波新趋势继续改变。

  如果你抓住了变化的趋势,就抓住了时代赋予你的机会。

  眼下,在互联网行业中,自媒体、直播等等,还有前一段时间下棋战胜人类的人工智能,产业内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出现新的趋势,它们已经渗透在我们身边了。

  那些会写作的人转身一变,变成了自媒体人,做大了就成立公司团队化运营。

  像网红咪蒙,去年的广告费用已经达到50万元一篇。

  而之前,她只是《南方都市报》的一名编辑,对文学有深入的研究。

  直播则孵化出了很多大小网红,风口改变了一批普通主播的收入。

  至于人工智能,将来你在淘宝上对话的就是一个机器人,它像人一样扮演客服角色。

  你即使去国外电商网站买东西也会很便利,因为人工智能完全能替代翻译。

  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路上测试了。

  那,将来是不是有大量人力会被替代掉?

  其实未来已来,它只不过是没有平均分布在世界上。

  03

  企业家、生意人包括政治家、学者,可以说,这些精英们都会有前瞻性眼光,都强调视野的重要。

  现在有一种论调,说是不要低质量的勤奋,其实强调的就是要抬头多看看天,多看看接下来的发展趋势,要为未来做准备,要让当下有危机意识。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又常做重复性工作,往往会习惯把一年经验用五年当做是成绩。

  其实他们在学习时间上是稀缺的,在深度思考上是稀缺的,等到变了天,就束手无策了。因为,已经温水煮青蛙变懒了。

  最近,中年危机话题不是热起来了吗?

  其实年轻人也是变得普遍焦虑的。

  再有,华为裁掉35岁以上不能再跟着企业一起成长的老员工,这事也热起来了,成为了标志性事件。

  中国宏观经济今后将进入低速成长的“L形”新常态,头部企业已经敏感地认识到了。

  而那些充满稳定的企业最终会因为市场、竞争,要么动起来,要么死去。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稳定,只有不断走出舒适区,规划未来,把握趋势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努力走在不败的行列上。

  就像风险投资人的思维,这一群人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的人,他们要经受考验的核心能力就是看趋势、看未来。

  他们投进去成百上千万美元给早期的滴滴,给早期的摩拜单车,就是笃定未来趋势会是这样,希望他们成长为将来的阿里巴巴。

  未来是不确定的,那就要深入的研究,去调研,去把握人性,去琢磨商业。

  而风险的回报则是巨大的,当然,也可能会有巨大损失。

  04

  五年后的大趋势,这也是马云、马化腾他们所想的。

  普通人把握不了五年后的趋势,但是可以理性分析一下下一个热门是不是真的热门,你可以看看那些优秀的人才的流向。

  在就业和换工作的时候,可以提前判断和规划。

  比如互联网行业,人所共知的是朝阳行业。

  但下一步,传统行业实体经济也要互联网化,那些既了解传统行业,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必然会更受欢迎。

  而一个会计、一个法务、一个HR,什么行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你是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如果同等条件,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

  而不是活少和离家近的?

  如果你求安稳,到最后是没有绝对的安稳,安稳着到最后是绝望和被杀死的不甘心,那会伴随着中年危机反复折磨自己。

  还不如随趋势一起,相对更安稳。

  真正要要着眼的是未来、发展和成长。

  Facebook的COO桑德伯格在选择工作时,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在上大学时,她就是非常棒的学生,毕业后跟随导师进入了美国财政部,而当导师任期结束后,桑德伯格考虑加入企业之时,Google的CEO施密特给了她一个建议:

  当公司迅速发展,正在产生影响的时候,你的事业自然就有了。如果你能有机会得到在火箭船上的工作,就别问是什么职位了,跳上去再说。

  05

  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开始陆陆续续配备计算机。

  1967年,比尔盖茨转入西雅图湖滨学校,那年,普遍富裕的家长义卖出了3000元美金,学校决定建了一间电脑室。

  由此,比尔盖茨就对电脑编程开始感兴趣了。

  他走在了一代人的前面。

  但看看眼下硅谷大公司的创始人名单,还有那些中坚力量,他们几乎都是60年代末70年代上班前开始接触电脑的,并且为之着迷,疯狂练习,攒够了一万小时的经验,成为行家。

  个人电脑时代的开启,也让硅谷一代人得以崛起。

  格拉德威尔粗略统计了一下,基本上,他们是在1954-1956年之间出生的。

  而互联网也同样让一批中国和美国的70后、80后一拨人爆发。

  趋势和潮流几年一变,但每一代人有属于每一代人的机会。

  人的一生,因时代机遇给你的机会会有3-4次左右,上学、选工作和行业、跳槽、创业与做生意、转行等等。

  而正是这些选择,决定了你的方向,决定了你将来是什么样的人。

  选择并不是无限的,也并不是臆想的也许就能撞大运、明天可能就会碰上。

  你不去思考它、把握它,它才不会理你呢。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与趋势做朋友,你才能走出一条人生上扬曲线

  • 相关推荐

【与趋势做朋友,你才能走出一条人生上扬曲线】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