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生物学有关的诗词和谚语

2023-09-08 14:05:06

跟生物学有关的诗词和谚语

1.和生物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

鸡犬不宁、对牛弹琴、漏风之鱼、虎头蛇尾、鹤立鸡群、守株待兔、鸟语花香、骑虎难下、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猫器耗子、一马平川【如鱼得水】(1)原谓君臣相待,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融洽。

(2)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能称心如意。 【池鱼之殃】比喻无故而受祸。

【殃及池鱼】无端受累。 【鱼水相逢】(1)比喻夫妇和乐。

(2)比喻君臣相得。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货充真货。 【鱼米之乡】指靠近水边的肥沃地方。

【鱼肉乡民】土豪劣绅,仗势欺侮自己的乡人。 【鱼沉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鱼贯而入】排成一列依次前进。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鲁鱼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传写错误。 【浑水摸鱼】在混乱的局势中得小便宜。

【漏网之鱼】喻罪犯没有被逮捕归案。 【缘木求鱼】喻劳而无功,绝不可得。

【鲍鱼之肆】比喻恶劣之环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临渊羡鱼】比喻空自想望,而没有实际行动。

【鱼游沸鼎】比喻情势之危急 有关“鸟”的成语 【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 【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

【倦鸟知返】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倦鸟归巢】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笨鸟先飞】(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虑,常鲁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动应比别人早,以免手忙脚乱。

【鸟尽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遗弃。与“兔死狗烹”意同。

惟“鸟尽弓藏”语意较轻。 【鸟语花香】描写春天的景色。

【鸟面鹄形】用以形容久饥消瘦之状,又作“鸠形鹄面”。 【鸟为食亡】比喻人因贪财而死。

【鸟兽不可与同群】指人毕竟仍须生活在人群社会中,不能隐居逃世。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时,多会良心发现,讲出善良的话来。

【惊弓之鸟】比喻曾遭祸患,因而心怀惊惧者。 有关“鹤”的成语 【杳如黄鹤】比喻人物一去无踪。

【风声鹤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惊扰。 【焚琴煮鹤】指不解风雅,大杀风景的行为。

【闲云野鹤】形容超然脱俗,与世无争,可以用在隐士,或是退休在家,生活闲逸无忧的人。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鹤发童颜】比喻年老而健康。 【鹤长凫短】形容异类难谐。

有关“雁、鹅”的成语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鱼沈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雁足传书】比喻互相联络,音信不断。 【雁行失序】悼兄弟之丧。

【雁行折翼】失去兄弟。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千里鹅毛】远道送礼物,礼轻情意重。 有关“其余鸟类”的成语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所有。

【鹑衣百结】比喻衣服破旧,满是补钉。 【鹪鹩一枝】(1)用以劝人寡欲,今多说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

(2)或比喻栖身之所,多用于托人求职时。 【鸾翔凤集】比喻贤才之聚集。

【凤毛麟角】形容世间少有。 【凤凰于飞】比喻夫妇唱和相乐;多用为婚礼之祝词。

【鸢飞鱼跃】比喻放任于自然之乐。 【鸦雀无声】比喻原本吵吵闹闹的人群安静下来。

【鸿鹄之志】比喻志向远大,与“青云之志”义同。 【鹏程万里】祝福别人前程远大,如鹏飞万里。

【莺声燕语】用以形容鸟鸣。或比喻女子声音宛转流利。

【莺莺燕燕】比喻女郎众多。 【鹣鲽情深】比喻夫妇恩爱逾恒,与“伉俪情深”义同。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两相争持,第三者得利。 与植物有关的成语一叶知秋 出水芙蓉 百花齐放 红豆相思豆蔻年华 花团锦簇 花好月圆 花红柳绿花枝招展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苍翠欲滴李代桃僵 含苞欲放 沧海一粟 青梅竹马郁郁葱葱 奇花异草 披荆斩棘 拔苗助长揠苗助长 斩草除根 明日黄花 金枝玉叶 空谷幽兰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枯木朽枝枯木逢春 枯枝败叶 柳暗花明 草长莺飞独木不林 独木难支 姹紫嫣红 根深叶茂破竹之势 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 成竹在胸黄花晚节 移花接木 望梅止渴 粗枝大叶绳锯木断 绿肥红瘦 落叶归根 落花流水落英缤纷 煮豆燃萁 缘木求鱼 蓬门荜户蓬荜生辉 雾里看花 槁木死灰 稼穑艰难 繁花似锦 藕断丝连 秋风扫落叶 桃李满天下 疾风知劲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2.生物学谚语,古诗解释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诗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现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锄禾”的作用有二:一是疏松土壤,增强农作物的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二是为了除去杂草,减少农作物与杂草的竞争,使能量流向农作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说明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里,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身噶体因素是温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点.同时,还说明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问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实际上是蚕的“变态发育”,这里所谓的蚕死实际上是经历着“幼虫→蛹”这个阶段.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了黄蝶的体色与环境极其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万绿丛中一点红”,既说明了生物的“警戒色”,也说明了生物的“基因突变”问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透彻的说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片”,形象说明保护蛙类对于作物丰收的关系.保护蛙类就是保护害虫的天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叶红于二月”是因为温度的影响,细胞中的叶绿素合成减少,花青素的含量增加,从而使其颜色变红. “煮豆燃豆箕,豆在壶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形象的说明了生物生存斗争中的种内斗争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则说明了植物的向光性. 此外,我国的谚语、俗语和典故中,也蕴涵了很多的生物学常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不同”,则说明了变异现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都说明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也可以说明食物链中生物彼此之间是“捕食”关系. “穷山恶水出刁民”到“青山绿水春常在”,说明了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森林. “鹬蚌相争”生动了说明了神经调节的方式之一“条件反射”. “一山容不下二虎”用生态学观点解释就是“虎处于最高营养级,所获得能量少,因而个体数量应很少”.。

3.

(1)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体现了生物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因此食物链是: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螳螂因天敌减少,数量增加,捕食的蝉增多,导致蝉的数量减少,因此,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减少.(3)黄鼠狼和鸡,黄鼠狼吃鸡,黄鼠狼偷吃鸡是为了获取食物来生存的,因此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故“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4)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因此,“沧海桑田”是指 海洋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事变化很大.(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故答案为:(1)遗传 ( 2)减少 (3)捕食 (4)海洋 (5)水分(答水、雨水也给分)。

4.帮帮忙找一下有关生物的谚语,成语和俗语

俗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现在的生物考试中,经常出现一些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等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如: “伤筋动骨一百天”,在此过程中,是哪一结构起的作用?从而阐述骨膜的再生作用(与骨的伤后愈合有关);又如“冰上爷俩翻了车,要谁去看骨外科。”

和“童叟躬身棋边座,长此以往谁背驼”则着重考察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决定了骨的硬度和弹性;用“十指连心”来考察皮肤的真皮中分布着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用“一针见血”考察出血至少要伤及皮肤的那层结构,来考察皮肤的真皮中有丰富的血管;在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蜻蜓点水”,请问这是什么现象?考察蜻蜓产卵的方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考察动物的保护色;“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考察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考察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考察生物的变异现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考察生态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要想水果长得好,还得蜜蜂花中跑。”来考察虫媒花知识;“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考察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图。”

考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借助成语与谜语知识来考察生物学的概念。如:视而不见——保护色;望而生畏——警戒色;以假乱真——拟态;移花接木——嫁接;鹦鹉学舌——模仿行为;孔雀开屏——求偶行为;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无中生有——隐性;有中生无——显性 这样的题目的出现,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考察了学生的生物学常识。

因此在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并在平时的授课当中适当的渗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抓住了特点,更利于知识的记忆。另外在以往的听课中,有些教师自编了顺口溜,这样让学生记起来不仅琅琅上口,而且效果更较明显。

如我在讲到维生素的功能的时候,就借用了一个广告词:A,火眼金睛看得清;B,脑筋急转我最灵;C,大力水手羡慕我;D,加钙增高我能赢;还有一个小小E,不怕病菌来入侵……。这样不仅使学生一下胃口大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许多的学生还在反复的哼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与呵护,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一定能事半功倍。 --------------------------------------------------------------------------------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 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亲代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变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个体间发生差异。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s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就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 (DNA)变化引起的变异就能够遗传下来。

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 意为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在生物学上它具有食物链的含意。

这句谚语隐含的-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鼍于第斗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虎是大型肉食动物,所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

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容不得二虎。 "飞蛾投火乙--生物的应激性 这是指昆虫对光发生的反应,叫昆虫的趋光性。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娥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种适应性,但当遇金小蜂时,悲剧就恰恰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变成了"自缚"。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完全、绝对地适应。

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某些特征就会变得不适应了,这是。

5.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沧海桑田”是指 海洋 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事变化很大.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食物链.

(5)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 组织.

(6)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 生物.

(7)由不同的 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8)大象和小草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就是大象比小草多了 系统. 故答案为:(1)环境;(2)海洋;(3)水分;(4)食物链;(5)组织;(6)单细胞

(7)组织;(8)系统

6.将下列生活中的谚语或诗句与涉及的生物学现象连线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由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花香、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远处能闻到香味.“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暗含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减少,这是一种捕食关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黄蝶与菜花颜色相近都是黄色的,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一种保护色,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话表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故答案为:。

7.有关生物的俗语,成语,古诗词并解释其中所含的生物学知识

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植物的向光性)4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青蛙冬眠过后鸣叫与交配、繁殖)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植物开花受温度和光照影响)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上温度较低,是影响桃花迟开的主要生态因子)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温度对叶绿体色素及花青素的影响)8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王禹偁《村行》(棠梨落叶的颜色;荞麦秋天开花)9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尔为害有余。下如蛇盘曲。

上若绳萦纡。可怜中心树,束缚成枯枝。

——白居易《紫藤》(藤本植物的附生现象)10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食物链、天敌、保护青蛙对农作物丰收的作用)11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苏麟《献范仲淹诗》(温度和光照对植物发育的影响)1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农作物与杂草的种间竞争)13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动物的保护色)1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15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思归雁南翔,年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草木落叶,候鸟迁徙)1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诗》(生物的繁殖现象)17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张籍《田家行》(野蚕的发育过程,变态发育)18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曲江二首》(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19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春气候还冷,黄莺为向阳的树枝而相互争斗,实际上是繁殖中的一种占区行为;燕子用喙衔泥草,并混以唾液在屋檐下的筑巢行为)2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江南春绝句》(同种动物因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的群聚现象)。

本文标题:跟生物学有关的诗词和谚语

  • 相关推荐

【跟生物学有关的诗词和谚语】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