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春节的诗词
春节诗词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
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
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
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说明]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记载了人们的迎春活动。从内容上看,人们主要是祭神,为的是盼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从气氛上看实在是娱人,表演者尽兴狂欢,观者也耳目一新,处处体现了生活的欢乐。
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
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
《拜年》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迎春歌》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语出唐代李贺《致酒行》诗。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语出宋代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秸柜》诗。【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语出宋代苏轼《晃错论》。【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语出宋代张孝祥《论治体札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 语出宋代吕祖谦《东莱博议·葵邱之会》。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语出清代陈璧《客丘瑞之聚星楼楼壁有万允康父母顾瑞木社友诗有感吊之用顾原韵愁字》诗之二。【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语出明代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诗。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语出宋代陆游《五更读书示子》诗。【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语出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 语出明代于谦《望雨》诗。【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语出清代梁佩兰《金台吟》诗。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语出《荀子·大略》。【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 语出元代乃贤《南城咏石》诗之一。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语出《管子·权修》。【中华七万里,何地无人杰】 语出清代归庄《古意》诗之五。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语出清代屈大均《鲁连台》诗。【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 语出宋代王令《再赠束孝先》诗。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语出《荀子·大略》。【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语出《淮南子·说林训》。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语出唐代元稹《遣兴》诗之七。【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
2.跟春节有关的古诗
元日
(北宋)王安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iù fú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简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名句赏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3.有关春节的古诗词
1、元夕有感 元·王寂
一生能见几元夕,况是东西南北人。残梦关河鳌禁月,旧游灯火马行春。
岁华投老送多感,节物对愁争一新。自笑区区成底事,天涯流落泪沾巾。
2、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3、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4、除夕感怀 清·谭嗣同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5、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4.有关春节的古诗句 3个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5.关于春节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宿石头驿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3.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除夜雪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拓展资料: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6.春节的诗词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7.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古诗
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关于春节的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 来鹄《除夜》
本文标题:有关春节的资料诗词
- 相关推荐
【有关春节的资料诗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