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年的古诗词

2023-09-13 15:53:18

有关三年的古诗词

1.三年级的古诗有哪些

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

山行(唐 杜牧) 夏日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枫桥夜泊(唐 张继) 清明(唐 杜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夜书所见(南宋 叶绍翁) 塞下曲(唐 卢纶)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竹石(清朝 郑燮) 滕王阁序(唐 王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梅花(宋 王安石) 绝句(唐 杜甫)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日(南宋 朱熹)描写春景的名诗 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2.小学三年级学的古诗有哪些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有关“三”的 古诗

秋蒲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故人昔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长竹犹带三分翠,老杏已开七成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三年级的古诗是哪些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1、深:暗。

2、长河:银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初中3年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七年级上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 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 [如梦令] 李清照 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 朱熹 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 [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 [望岳] 杜甫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杜甫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陆游 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歌行] 汉 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

6.谁有三年级的古诗啊

小学三年级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 yú ):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1、深:暗。

2、长河:银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7.三年级的古诗有那些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本文标题:有关三年的古诗词

  • 相关推荐

【有关三年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