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登学召文台有关古诗词

2023-11-14 09:34:27

查文登学召文台有关古诗词

1.文登召文台的作文4oo字

文山位于文登城区东侧,《太平寰宇记》记载,秦始皇东巡时,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文山因此而得名。当年的文山古木参天,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峰巅有召文台。

市区东北一缓缓小山,葱珑芳郁,虎虎生机,为闹市区平添了无限风光,这就是有名的文山,古称文登山。山高不足百米,然灵秀卓尔,更有召文台在此,自然位居一邑之冠。

史、志对文山多有记述,“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

论功颂德,因名。”为纪念始皇帝登临,齐、宋时即在此建台,以“召文”名之。清乾隆年间,又大兴土木,“扩其旧制”,盛况空前,约定俗成了“不临召文台,未览登州府”之说。1940年,召文台及其他古建筑群尽毁于日本侵略军之手,惜哉!

1992年,斥巨资于原址尽量按原貌重建,包括召文台前后门、石坊、钟楼、文星石亭等,新增了“文登学”陈列馆、秦始皇蜡像馆等宏伟建筑,重现昔日古韵雄风,游人终年如织,无不尽兴开心,又生出“不到召文台,虚此文登行”的感奋。

2.三年级作文美丽的召文台

例文

乘着春风,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春姑娘挥挥魔术棒。

草地上的小草像大力士一样钻出土地,探出头来,惊奇地看着这个美妙的世界。河边的柳树披着绿长发,静静地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影子。山坡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努力地疯长着。

春姑娘挥挥魔术棒。

花园里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绯红的杏花……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春姑娘挥挥魔术棒。

小朋友们三个一群,两人一伙,来到广场上放风筝。“蝴蝶”、“蜻蜓”、“毛毛虫”……在天空中忽而向上,忽而向下,欢快地舞动着。

春姑娘挥挥魔术棒。

大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文登市是山东省威海市的一个县级市.做为一个外地人来文登,只知道当

文登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文登学”的美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召集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留下“文人登山”的传说,“文登”也因此得名.汉代大儒郑玄曾在文登城西15里的长学山阳开院讲课,邑人读书求学由此蔚然成风.最能彰显文登学儒学特点的地方是学宫,最初于北宋庆历年间建 在城南.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迁建学宫于县治东,规模宏大,冠于诸县,其主体建筑是大成殿(孔庙),周围建有儒学署、训导署、明伦堂、庠科、名宦祠、乡贤祠等.此外,文山脚下有文山书院,是当时城中的最高学府;明清两代还先后有万卷楼、听雨楼两座藏书阁,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自陕西东来,据“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创建了道教全真派.此间,王重阳收马丹阳、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七人为徒,世称“北七真人”或“海上七真人”.明朝文登籍尚书丛兰曾在此辟出学堂,教授族中子弟读书,并取“书中自有万石(音担)粟”之意题写山名“万石山”勒于石上.科举取士起,文登就榜上有名,明清两朝最为可观,有进士61名,是全国每县平均数的两倍,并且走出了一代名人徐士林.其中清朝顺治乙未年科场上,文登有7人同时高中进士,并出现于鹏翰、于涟父子同榜,刘欣、刘辉兄弟连镳的盛况,传为美谈,“文登学”名震朝野.。

4.《苏轼凌虚台记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凌虚台记宋 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古文观止》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丽:美丽。B.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特:只。

C.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 寻:寻找。

D.公曰:“是宜名凌虚。” 名:名字,名称。

5.下列关于凌虚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第一部分点明修凌虚台的原因,在这个地点能登高眺远,“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B.“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这是凌虚台得名的原因。C.凌虚台的修筑是先用挖水池出来的土筑成高台,然后在台上修筑有高高飞檐的房屋,以便登高远眺。

D.凌虚台上可以眺望到的秦汉隋唐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成荒草野田,引起了苏轼的感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篇文章从记叙凌虚台入手,娓娓而谈,引人入胜,接着抒发议论,发出"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感叹。B.苏轼看似在记凌虚台,实则提醒太守物极必反的道理,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

C.苏轼借着小小的亭台而感怀古今以小见大,抒发了人事万物的变化无常的感慨,有很深的人生哲理,。D.文章结尾处写道“盖世有足恃者”,但不直接点出究竟什么是“足恃”的东西,这就使文章更为含蓄而耐人寻味。

7.翻译。(10分)(1)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5分)(2)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5分)参考答案:4.选B.解析:A.丽:依附,靠近。 C.相寻:连续不断。

D.命名。称作。

5.选C.原文是: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6.选B.“实则提醒太守物极必反的道理”说法错误7。

翻译。⑴虽说事实不会因此而受影响,但情理上说是不应该这样的。

⑵这座土台尚且不能凭着他的坚固与长久保留下来,何况人事方面的得失,官职的变迁呢?凌虚台记译文在终南山下修建州城,住在城里的人,似乎饮食起居都与山分不开。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靠近终南山的城郭,也没有比扶风更近的了。

在最靠近山的扶风城来望最高的终南山,按照地势来说,是一定可以望到的。但是扶风太守居住在这里,却不曾知道有山。

虽说事实不会因此而受影响,但情理上说是不应该这样的。这就是建筑凌虚台的原因。

当它(凌虚台)还没有建筑的时候,扶风太守陈公拄着手杖,穿着鞋,在山下逍遥散步,看着树林上露出的山影,重重叠叠的好像行人们排队在墙外行走,而在墙内只能看到他们的发髻一样。 陈公说:“这里一定有奇异的地方。”

就派工匠在山前开凿一个方池,用挖出来的土筑成高台,(台)高于屋檐为止。这样一来,登上高台的人,恍惚不知道是台的高,倒以为是山峦跳跃着快速奔腾涌现。

陈公说:“这个高台应该称为‘凌虚'台。”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请他写文章记下建台的事情。

我答复陈公说:“事物的破败或兴盛、完成或毁坏,是不能预料到的。从前,这里一片荒草野地,霜露遮盖,狐狸、毒蛇出没无常。

在那时,哪里知道会有今天的一座凌虚台呢?破败或兴盛、完成或毁坏是交相更替以至无穷无尽的,那么,这个高台将来是否再变成荒草野地,也是不能预知的。 我曾经与您登台远望,台的东面是秦穆公时修建的祈年宫、橐泉宫;南面是汉武帝时修建的长杨宫和五柞宫;北面就是隋代修建的仁寿宫、唐代修建的九成宫。

猜想它们当时的盛况,那种宏伟奇丽的景象,和坚固而不可动摇的气势,岂只超过土台一百倍呢?但是,经过数代以后,想要看看它们大致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存在了,那些宏伟的建筑已经变成长满庄稼的田地和荆棘丛生的荒丘了,何况是这座土台呢?这座土台尚且不能凭着他的坚固与长久保留下来,何况人事方面的得失,官职的变迁呢?如果有的人想要以此向。

5.游召文台作文250字

威海市文登城东有一座小土山,名叫文山;土山之上的高台,名叫“召文台”。

“召文台”,是秦始皇“招文人登山歌功颂德”的历史见证,与文登得名有直接的关系,可称得上是文登的“文化地标”。 历经2000多年,“召文台”走过了怎样的风雨历程?有过怎样的迷茫与回归? 5月18日我们来到“召文台”,发现门口长长的石阶已被拆除,整修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记载有关“文山召士”的书籍很多,有《隋书·地理志》、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和日本高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北宋《太平寰宇记》等典籍。最为详尽的是《太平寰宇记》,其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扫平六合,统一宇内,乘兴东巡,途经文登,被这里厚重的人文积淀和升平的社会景象所吸引,又见一小山百绿滴翠,灵气万千,于是摆驾登山,更觉如临仙境圣地,遂在山上筑台招集文人为其歌功颂德,小山从此得名文登山。

文登山后称“文山”,北齐天统四年,也就是公元568年,在山之西设县,遂称文登县。 “田夫晒字”是秦始皇东巡路经文登留下的另外一段佳话。

秦始皇一行路过昆嵛山下一个村庄时,发现有两个村夫在一块龙形石头上翻晒树叶、树皮,旁边还有几个孩子在朗诵诗文。他们见官兵过来,抱起树皮、树叶就逃命。

李斯很奇怪:他们为什么弃衣食而抱着树皮树叶跑,是不是里面藏有长生不老药?便差人将两人抓回来。一看,树皮树叶上全写着字。

经询问,两村夫乃黄氏兄弟。耕作之余,他们在树叶树皮上写诗作文,怕霉烂,经常拿到山石上晾晒。

秦始皇接过李斯呈上的树叶树皮一看,禁不住连声赞叹:“龙石晒字,难能可贵。”黄氏兄弟居住的山庵,由此被称为龙石晒字,也就是今天文登的“晒字村”。

宋元丰八年苏东坡被任命为登州太守,他在此任上只做了5天。尽管如此,大诗人在目睹文登民众勤奋好学风尚后,不由得发出“至今鲁东遗风在,十万人家读书声”的赞叹。

明万历四十二年,文登知县有禁令谓:“文山乃文邑祖龙,民命文运悠关,如有在此取土者,罚土千担,树千株。”一道禁令由取土而言及“民命文运”,足见文化在历朝历代文登人心目中的地位。

后因历经战乱,召文台损坏严重。着眼于对历史文化的修复保护,1992年4月,文登市政府在原古迹点修复召文台,并以此为中心,建设了仿秦建筑群,建起了面积3.9公顷的文山公园。

在召文台上的秦始皇召文铜像馆,透过秦始皇,及丞相李斯、大臣徐福等栩栩如生的铜像群,依稀可辨当年繁盛的场景。十几年来,每逢周末,文山公园热闹非凡,大多市民前来游乐休闲。

“文化之城、登高之地”——文登如今这样塑造自己的城市名片。让“文化地标”回归本位,既是历史的呼唤,又是现实的选择。

今年以来,文登开始对召文台进行改造修整。不久,文山公园将成为一个“历史寻根”主题突出的开放性文化休闲公园。

本文标题:查文登学召文台有关古诗词

  • 相关推荐

【查文登学召文台有关古诗词】相关文章:

爱情佳,转运发财,贵人关照,四大生肖事业好,奉陪到底2023-11-14 09:34:27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