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北京的诗句有哪些
1、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2、汴京元夕
明代: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译文
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到汴京来.都唱着周宪王编著的剧本。她们唱着唱着,从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来,银光倾泻,似在金梁桥的大地上铺了一层自霜。人间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盛况空前。
3、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宋代:柳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译文
小睡之后,就因薄被而被冻醒,突然觉有种难以名状的离别滋味涌上心头。辗转反侧地细数着寒夜里那敲更声次,起来了又重新睡下,反复折腾终究不能入睡,一夜如同一年那样漫长。
也曾打算勒马再返回,无奈,为了生计功名已动身上路,又怎么能就这样无功而回呢?千万次的思念,总是想尽多种方法加以开导解释,最后只能就这样寂寞无聊地不了了之。我将一生一世地把你系在我心上,却辜负了你那流不尽的伤心泪!
4、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宋代: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译文
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只有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发髻。
万里外的家乡来了一封信,问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5、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译文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2.描写北京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北京的古诗词如下;
1、《和乐天洛下》(刘禹锡)
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
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
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2、《送崔十一弟归北京》(李嘉祐)
潘郎美貌谢公诗,银印花骢年少时。
楚地江皋一为别,晋山少水独相思。
3、《太尉王公以九锡命大将军让公将还京邑祖饯赠》(陆云)
悠悠征人。四牡騑騑。
发轸北京。振策紫微。
昔乃云来。春林方辉。
岁亦暮止。之子言归。
道涂兴恋。伏载称徽。
4、《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陆云)
悬象西颓。虞渊纳景。
嘉乐未晞。严驾已整。
行矣征人。身乖路永。
飞骖顾怀。华蝉引领。
遗思北京。结辔台省。
5、《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钱起)
年壮才仍美,时来道易行。
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
云旗临塞色,龙笛出关声。
汉月随霜去,边尘计日清。
渐知王事好,文武用书生。
6、《送错公、栖公南游》(齐己)
洪偃汤休道不殊,高帆共载兴何俱。
北京丧乱离丹凤,南国烟花入鹧鸪。
明月团圆临桂水,白云重叠起苍梧。
威仪本是朝天士,暂向辽荒住得无。
【赞美北京的好句】
1、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
2、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
3、八达岭耸立在北京西郊,远望起伏连绵,近看山岭陡峭。长城盘旋在山梁上,像腾飞的龙。站在长城上往下看,只见停车场的一辆辆轿车如甲虫,一个个行人如蚂蚁;往上仰望,蓝天白云,烽火台傲然挺立。
4、在长城脚下,抬头望去,那高高的台阶蜿蜒无尽,仿佛是一条通向蓝天的云梯,又好像似一条青龙横候卧在绵延的山峰上。
5、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
6、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漫游北京,触摸那些厚重的历史景观,沧海桑田,神交古人。
7、故宫就象天堂似的,金碧辉煌。一进午门,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便映入眼帘,特别雄伟,透过大门,一排排又粗又高的红柱出现在我面前,六根盘有金龙的柱子围在龙椅四周,上面挂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是皇上处理朝政的地方,后面的中和殿、保和殿也很漂亮。
8、北京形胜甲天下……诚万古帝王之都,真想去北京作文。作为泱泱大国之都, 北京的美,先在于她的大气;雄伟的紫禁城、宏大的天安门广场显现出
她的庄重威严;颐和园、故宫、天坛有着皇家的雍容华贵。
3.关于北京的古诗词
1、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幽州夜饮 唐代: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译文: 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 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3、望江南·幽州九日 宋代: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译文: 官方馆舍里十分静悄,夜晚难眠一直坐到明月西斜。漫漫长夜里阵阵角声,凄厉悲凉好像是在自语;这亡国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胆正在日夜思家。
可是南方北方各自是天涯。 愁苦的肝肠断裂,心中烦乱不禁搔首一声长叹。
想那旧日宫殿里绮丽的席子、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阳何处与臣下醉饮黄花下。只好和着泪水弹琵琶。
4、北风行 唐代: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译文: 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大大的,宛如一张张竹席,它们零零碎碎地撒落开来,飘荡在轩辕台上。在幽州十二月天思念远方丈夫的思妇,不唱歌了,也不说笑了,整天双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想到夫君还在那苦寒的北方前线心中凄苦哀怨。临别时你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5、望蓟门 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4.描写“北京”的诗句
1、《北京》 作者:明明如月 我只在地图上看到过北京 看不到身处的村庄 比例不同,手指之间的距离也不同 我只在教课书上看到过北京的 天安门城楼,天坛和故宫 胸中的雄壮,陡然而生 我只在匆匆别过的高铁上瞥见过北京 一次一次刷新的速度,速度缩短距离 却无法缩短我与北京之间的路程 我站在的地方,枫叶的红 不是秋天的红,是北京的红 是我澎湃的热血,于祖国的怀抱中万马奔腾 身处边疆的每股血流,都暗潮涌动 涌向我砰砰直跳的心脏。
我也是其中的一股 流入向往的北京 在祖国的大地上日夜兼程,红旗飘过 我全身一片红,不是北京的红 是秋天的红 2、《我们的北京》 作者:孟祥忠 北京是一朵日夜盛开的鲜花 我心中的北京美丽如画 北京给我芬芳让我快乐呼吸 我是一只小小的蜜蜂飞向北京 北京是一盏日夜亮着的灯火 它送给我温暖光明让我浑身是劲 热爱北京就是热爱我们的未来 热爱北京就是热爱父老乡亲 我心中永远有北京 我永远也不会迷失方向 北京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 北京是我血液里的故乡 北京是最干净的地方 谁也不可以把它弄脏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 人民大会堂是名符其实的天堂 3、《北京,北京,引领世界的中心》 作者:纳容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 中华儿女披荆斩棘, 一路气宇轩昂! 井冈,延安,太行, 望星空,炎黄英雄; 天地伴日月长,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北京,北京, 引领世界的中心, 扎根东方。 改革开放, 不结盟不拉邦。
放眼天下, 一带一路大国担当! 重知识兴科技, 民富国强。 天眼探宇宙, 为人类拓土开疆! 南极,北极, 皆为人类避暑山庄。
东方,西方, 同为人类共同家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平,和谐,和睦, 少了那叽叽喳喳! 天上人间人民处处安康! 4、《走在北京路上》 作者:浩仁 走在北京路上 不小心,不小心的 跌落在宋代的小径上 石子铺的小路 整齐整齐的码着 一粒不落 好像都着急地赶着去 抗金的前线 我只是在想 也许,下一点点就到了唐代 也许,上一点点该是元代 也许,历史的灰尘 走在北京路上 不小心,不小心的 跌进宋词的屐痕深处 5、《我爱北京天安门》 作者:赵琼 我始终坚信有一只鹰 在我目光不能触及的长天 翱翔与此同时 我还坚信有一朵花 正仰望着鹰与太阳 在大山深处的一个缝隙里 尽情地吐露着自己的芬芳 在鹰与花看不到的地方 有一缕风 轻拂着一朵带种的绒毛 不厌其烦地为它找寻 回家的路标 苍鹰翻飞影如耕犁 让种子和汗珠落地生根 此刻 我与几万个并不相识的人头麇集 在北京天安门这偌大的广场 与一位伟人的肖像一起 凝视着一尊 矗立在空中的石碑 凝视着无数的鸽子 将风剪裁成无数 若血的红旗或火炬。
5.问题一:于北京这个地方,有关的诗词有
1、贺新郎(金缕曲)·北京城 携友京城转。
猛抬头、高楼大厦,眼花缭乱。记得当年观景路,今却纷纷拓展。
只好把、公交车换。纪念碑前张目望,客如潮、来往穿梭键。
抒感慨,巨龙变。 燕都景致难相见。
想当年、文人墨客,诸多称赞。太后园中游画舫,歌舞升平湖畔。
八大处、松林丛灌。红叶香山秋打扮。
景山前、又见皇家院。灯火处,故宫看。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北京的传说故事 北京的天安门,是没人不知道的伟大建筑物吧!天安门的历史,天安门的建筑,说故事的人不去说它了。咱们单说天安门前面、金水桥南边那两个石狮子,为什么狮子肚子上,都有枪扎的一道深坑呢?这就说到闯王李自成进北京的故事了。
李闯王的农民起义军,从打陕西延安出发,一路上势如破竹地打垮了明朝的关口、城市,就在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打到了北京城。这时候,明朝末一个“皇上”,头一天晚上,就在景山一棵槐树上,上吊自杀了。
守城的大官,都是些“太监”,那又管得了什么事?李闯王的大兵打到城下了,把守广安门的太监,立刻开了城门,迎接了李闯王。李闯王进了广安门,不多会儿,就来到了前门(正阳门),把守城门的大将,据说就是“大战棋盘街”的李国祯,李国祯不肯开城,双方打了一场攻城、守城的大战,李国祯情知是不能抵抗闯王的大兵了,就独自一个逃跑了。
守城的明兵呢?自然是开城门,迎闯王了。李闯王一马当先,。
6.描写“北京”的诗词有哪些
1、《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2、《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寄穆侍御出幽州》唐代:王昌龄 原文: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译文:自从我蒙恩降官,度过潇湘二水,来到龙标,我在江南,你却到塞北去了。
我们相隔万里,可是,你不要说,你不容易从蓟门寄信来,要知道在秋天里从北方飞来的大雁也飞得到衡阳呢。 4、《夏意》宋代:苏舜钦 原文: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文: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
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本文标题:有关北京的古诗词地方
- 相关推荐
【有关北京的古诗词地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