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与月有关

2023-11-14 21:23:42

中国诗词大会与月有关

1.两个女孩以月字对诗词的节目,不是中国诗词大会

东方卫视的诗词大会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2.中国诗词大会哪一集点评过春江花月夜

又是一个周五诗词之夜!昨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最后一期,首次亮相的殷怡航成为总冠军,而在节目中再次出现了“扬州元素”。

在十场关于诗词的比拼中,至少有八期节目都出现了和扬州有关的诗词或者诗词作者。 《中国诗词大会》圆满收官 首次亮相殷怡航成为总冠军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不叫“中国诗词大赛”,就是因为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其定位并非一场比赛,而是一场诗词的狂欢。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聚在一起,并非为了单纯地比拼诗词背诵能力,而是以这样的一档节目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唐诗宋词双峰并峙,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和高峰。 昨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经过“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的比拼,最终,十场比赛,第一次亮相的殷怡航,与守擂者李子琳在对决时,率先拿到5分,成为总冠军。

决赛之夜秦观诗词再入题 至少有八期出现“扬州元素” 《中国诗词大会》,自开播起便收视不俗,并受到了各年龄层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中国诗词大会》至少有八期出现“扬州元素”,其中,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曾多次入题。

此外,张若虚是扬州人,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中国诗词大会》也多次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不同的考点,考验挑战者。 模仿李煜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方式写“愁”的是下列哪项?昨晚,挑战者王天博面对这一道单项选择题时,选择的是“C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其实,正确答案是“A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是北宋秦观《千秋岁》中传颂千古的名句,因此,选手也无缘继续挑战。

秦观(1049-110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江苏省高邮市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期中,高邮秦观的《鹊桥仙》两次入题,而在第三期的节目中,也出现了与秦观相关的题目。

无独有偶,在第四期节目中,在李四维与陈更对决环节,又出现了一道相关的题目。 夏昆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 清明小长假,他受邀来扬讲授诗词 还记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期挑战者夏昆吗?来自四川的夏昆,他是一位用音乐教授诗词的语文老师,他认为,“诗歌和音乐都是我们这个民族和这个人类最美好最灵动的一个传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

由于没来过扬州,抱憾未答出“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期中,“扬州”三次入题,有趣的是,夏昆两次顺利回答出“扬州”,也为他成为第五期的擂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一道填字题,“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州”。面对这道题,选手夏昆笑言:“这个城市怎么老跟我过不去,第一场的时候就是那道题,我选的杭州,结果惜败,这次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他选择了正确答案“扬州”。当场,夏昆力压群雄,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五期的攻擂者,与守擂者李四维PK,期间,他再次遇到考题中有“扬州”,主持人董卿在节目中说,“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个地点”,可当董卿才说了“A唐代的一座繁华大都市B孟浩然曾经到过此处”时,夏昆按下了抢答器,表示自己要赌一把,回答答案是“扬州”。

接着,董卿继续说出另外两个线索“C杜牧在此有很多风流韵事D二十四桥是当地的名胜”,至此,答案已经显然就是“扬州”。夏昆两次顺利回答出“扬州”,也为他成为第五期的擂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昨晚,夏昆第四次登台的,虽然人气爆棚成攻擂焦点,但是,还是抱憾未能成为攻擂者。 扬州与夏昆有着不解之缘,4月2日,扬州瘦西湖景区“变身”成为一座实景教室,夏昆受邀给扬州的孩子们讲授诗词浸润下的扬州瘦西湖。

这是他第一次来扬州,但他与扬州不陌生,20年前就与扬州结缘,与古诗词结缘,他说,二十年前,那时候他刚上高二,抄了第一首诗就是唐代扬州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夏昆解析道,张若虚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全诗如同一幅万里春江月色图。

夏昆说,“诗词的世界居然是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动人,于是我决定我必须拥有一个自己的诗词的世界。”值此“烟花三月”时节来扬州,游瘦西湖,实地“读”城、“读”湖,能与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我们共同学习,同时引导孩子们在诗词中感受瘦西湖的诗情画意。

3.【古诗新倡文化新生】2017年2月7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

(1)此题考查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考查理解能力.中华文化的“新生”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作答.材料中“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表明该节目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普及古诗词知识”表明使用现代手段,做到了与时俱进,加以创新.据此作答.(2)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考查理解能力.“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表达的是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的是豪情壮志,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人生才有意义,因为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据此作答.故答案为:(1)“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体现了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它又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普及古诗词知识”体现了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2分)(2)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中国古诗词节选启示理由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培养爱国情感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树立崇高理想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4.2月7日晚上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到底有多火

2017年的这个春节,说到最“火”,不得不提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16岁的武亦姝更是凭借淡定的外表、稳定的心态及不俗的实力圈粉无数。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建德也掀起了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新风尚。

曾经一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道出了人们对于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2017年正月初二开始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更是打动了建德人的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新华书店,相关类的书箱销量也有所上升。

43岁的吴女士则高兴地说,这档节目引发了读初中女儿对古诗词及古典文化的学习热情。“许多诗词类的书,不少人家中都有,但很少看,成了摆设。现在女儿会经常性地翻阅,以一种全新的触角去欣赏我们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有时候我也会加入其中,这成了我们家春节的最大收获。”

15岁的妞妞则成了武亦姝的忠实粉丝,她坦承:“这个春节,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少了,看书背诗的时间多了,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妈妈以前说的那句‘你读的书都在脸上’是什么意思了。”

也许在当下,不少人觉得诗词是小众的,离我们很远。通过这个节目,大家发现,原来诗词可以离我们这么近。这1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都只是普通人。他们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因为对诗词的共同热爱,他们的人生也变得精彩与不平凡。

比如说:白茹云,在癌症和贫苦面前,并没有自暴自弃,她一边攒钱治疗,一边用诗词慰藉心灵来疗伤;又比如修自行车的王海军大爷,诗词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我们看来修理自行车与吟诗作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李阿姨说,原来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人人心中都有一颗“诗心”,雅或俗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5.关于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的探究结果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将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分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6.中国诗词大会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成为年初电视节目中一匹最大的“黑马”。

前晚,节目总决赛落下帷幕,“00后”复旦女孩武亦姝不负众望夺得了冠军。综艺和鲜肉霸屏的今天,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何如此火爆?为此,不少专家从各个角度点评了《中国诗词大会》口碑与收视齐飞的原因。

“中国人诗心不死”,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嘉宾、原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蒙曼认为,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诗词基因还在,一旦有一种形式把它展示出来,就会形成一种喷发。蒙曼(现场嘉宾)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几年前曾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称,这两句诗自己特别喜欢,但恨才华不够,希望有人能续写两句。

“中国人诗心不死,这就是很好的例证”,蒙曼回忆称,帖子发出后最终有上百万人在跟帖。“从诗经开始,人们非常习惯诗词这种审美方式,愿意用这个来表达感情,虽然这样的文学形式逐渐被放弃了,但是基因还在,《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一下激发了中国人的诗词基因。”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00后”选手武亦姝也得到了网友大量的关注。在蒙曼看来,武亦姝的走红和诗词大会成功的道理相近,因为他们都激发了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情感共鸣,而并不是因为她夺得了最后的冠军。

因为早在节目刚刚播出时,武亦姝凭借强劲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就在“飞花令”环节一战成名。当时的主题字是“月”,武亦姝微笑着将《诗经·豳风·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脱口而出,令大量网友折服其气度和才情,也让不少人高呼,这才是“00后”的正确打开方式。蒙曼认为,激发人们心中埋藏最深的情感,往往会得到奇迹般的喷发,诗词如此,人亦如此。

“我们都喜欢那种国民好闺女形象,谁家里有这么一个姑娘,心里都会觉得特别开心”,蒙曼坦言,“我们心目中对一个女孩不就是这样期盼的吗?希望她很文静,有高雅的品位,学问好,人不做作,落落大方,人淡如菊,中国人对于年轻女性的审美品位,武亦姝都囊括了。”靳智伟(媒介专家)文化的痛点常成传播的热点关于诗或词,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

一部中国历史始终伴随着中国的诗歌史。盛世必言诗,“大江东去”形成唐宋诗词创作的顶峰,“红军不怕远征难”体现着当今中国人的豪情;节日必言诗,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入世必言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世必言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触景时言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情时言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闲适时言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媒介专家靳智伟看来,虽然在现代诗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自古当中国人遇到天大的困难或灾难时,甚至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有诗。

“文化的‘痛点’常常可以转化为传播的‘热点’与多媒体‘槽点’”,靳智伟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民族文化基础,通过电视传播手段,让电视受众以‘会诗’的形式与选手对话,与前人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生活对话,并在这一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审美情操”,在靳智伟的眼中,中国古典诗词的多元文化信息,与电视手段的有机结合,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形成了诗样传播调性与多元文化传播形态。

“这使得节目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强化哲理的同时没有酸腐的道学气味。”■第二季亮点改进赛制武亦姝若在首季也许走不到最后赛制的创新性是《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关键之一,它不仅仅可以选拔优胜者,还构成了本节目叙事结构的框架,是节目形成悬念和传播趣味点的重要手段。

《中国诗词大会》则以独创形式的赛制结构——“内循环搏击擂台赛”博得了不少观众的眼球。节目通过海选形成现场百人团成员,百人团通过擂主争夺战形成当期擂主,攻擂失败者重新回到百人团。

这种循环赛制使得比赛形成富有弹性的趣味结构。对于攻擂的选手来说,题目的难度实际上是把双刃剑。

因为高难度的题目可以更多地击败百人团选手获得更高的分值,但也可能将自己打败。低难度的题目自己可以轻松驾驭,但可能无法获得攻擂的分值而导致自我淘汰。

这样的场内循环打分结构,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然而,这样的双刃剑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时就产生了爆冷门的情况。

当时,李子琳从节目刚开始便像武亦姝一样因出色的诗词储备量和冷静的头脑获得了网友极大的关注。而后,李子琳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一直杀到决赛,却被在最后一期节目中首次攻擂的殷怡航击败屈居亚军。

第一季结束后,很多观众感到大赛的赛制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因此最后的选手获胜名次难以服众。因此,第二季将赛制修改成积分制,比赛一共十场,前九场是通常的比赛,最后一场即第十场则是让前九场表现较优的守擂者、攻擂者和挑战者集中起来同场较。

本文标题:中国诗词大会与月有关

  • 相关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与月有关】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