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去探望父母路过太原理工大时,便不由想起美好的少年往事。1958年我7岁,父亲从北京调到山西矿院教书,我便同母亲从河南老家来到太原,到太工附小上小学。那时从矿院到学校要走一段路,过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抄近路的话就走一条小路,下一个坡便到了太工附小。
学校是三面平房围成的小院,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朗朗的读书声就从矮小的平房里传出。我们班里大多都是太工职工子弟,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都在一起,彼此熟悉,只有我是满口的河南话,穿着花衣花裤花布鞋,很土气,所以每天小心谨慎,生怕同学笑话。
有一天下午上学,快到学校时,看到班里的几个女同学分两组在玩找朋友的游戏,一排人拉着手一起喊:“我们要求一个人呀!”“你们要求什么人呀?”“我们要求周大琴呀。”“什么人来拉她去呀?”大家一使眼色又喊:“刘小娟来拉她去呀。”我一听是喊我的名字,高兴极了,马上把书包往地上一丢,就跑过去跟她们一起玩。两组中间画条线,在拉我时,双方都喊加油,像拔河一样,最终刘小娟把我拉过线,进了她们那一排,我们高兴地哈哈大笑……没有歧视,没有陌生感,那纯真的友谊多么可贵!“叮铃铃”一阵上课铃响,我们跑进教室。
教我们语文课的是个头不高挺严肃的李老师,短头发,干练得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常严厉地说:“今天的课都听懂了没有?”“作业做完了吗?”“最近有进步,要坚持哦!”有时,她也面带微笑,看起来和蔼可亲。我参加工作多年后,曾在公园路上碰见过李老师,她一眼就认出了我,大声喊着我的名字。我随同她走了一段路,她说教过很多学生,还教过我弟弟。我与弟弟相差十几岁,小弟是当年有名的调皮捣蛋鬼,后来大学毕业在政府机关工作。感谢李老师的教诲,教过我的所有老师,都在我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师生情谊。
五年级时的暑假,学校组织学生报名挖土方挣学费,我报了名,与一些同学到汾河边挖水渠、挖土方,每人一段,一星期便挖完了。钱还没领到,就闹着让妈妈给买了张回河南老家五元钱的火车票,独自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从小在老家生活,小院中有棵石榴树,开花时火红的花一朵又一朵,很美。伏天,奶奶在大木盆里接满水,放在炎热的太阳底下晒着,我在外面疯玩后泥猴一样回来,就跳进去玩水,出来靠着凉飕飕的大水缸,坐上小板凳端碗面条吃,那个美滋滋……从老家回到太原后,妈妈告诉我,同学张秀珍给我送来了挖土方的10元钱。现在想来,我怎能忘记那个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庞,不太长的两条小辫子,一笑还有两个酒窝的小伙伴啊!
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留在心间的便是记忆,有浓浓的乡情,亲情,还有温馨的师生情和友情。那朗朗的读书声,那跳皮筋的歌谣,那踢盒盒、跳方格、打沙包的快乐,那哈哈大笑的画面,如五颜六色的彩虹,让我萦绕于心,时刻铭记。
本文标题:快乐当少年
- 相关推荐
【快乐当少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