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数学题还是鸡兔同笼的问题啊,只是换了一下对象和情境,你怎么又错了?”当我说出这句话时,意识到我的语气里是带着不满、责备、生气的。我停了停,然后对儿子说:“你先订正一下其他题目,然后好好独立思考这道题。妈妈先去做饭。如果还没有想明白,饭后我们一起再研究研究,好不好?”
说到做饭,我似乎没有什么天分。回想以往每学一个新菜,总是试验两到三次,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有点像样儿。
第一次做水煮肉片,配角们喧宾夺主,豆芽、豆腐皮都很好吃,麻辣鲜香。生菜看着有点蔫儿,因为放早了点儿,但吸收了汤汁后,别有一番风味。只是唯一的主角肉片却不够嫩,有点柴柴的。后来,在朋友的提醒下,换成里脊肉,提前腌制时加入适量淀粉,汤开时再放肉,渐渐才有点味道。
第一次做粉丝小鸡,鸡肉炒至上色,添水,开锅时放入粉丝,再开后转小火慢慢收汁。我看收汁还需要一些时间,就拿本书翻看,边看边等,没成想一看入了迷,忘了锅中的粉丝小鸡。粉丝烧得过了火候,太软烂了,就不够有弹性。
过年时,准备学做一道硬菜——东坡肉,对着菜谱一步步做下来,色泽油亮红润,用筷子一扎,酥烂软嫩,但到吃时才发现,得形不得神,不够入味儿。
哪怕早餐时做个手抓饼,也没有第一次就成功。看着半透明面饼渐渐泛白,渐渐鼓起,直到颜色金黄。以为这次终于第一次就成功了,没成想放甜面酱时放多了,有点咸,影响了口感。
每每此时,我都安慰自己:没事儿,你要在厨房里忙活一辈子呢,有时间慢慢摸索,渐渐改进。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到第三次才做得有点模样呢!何况我辈凡人?
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学生们,每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孩子,语文底子不够好,阅读面不够广,学习不够得法,卷面也不够美观。但面对他们试卷上令人无语的错误时,我都想起做饭时的自己。一个成人,学习一道新菜,尚且如此,何况是这些孩子?况且,面对的是博大精深的中文。
没关系,我不着急,我愿意等着他们。就像做菜需要火候,火的大小,时候的长短,都很重要。教书亦是如此。
他们来问问题,我愿意讲得更细致一些。每每测试成绩出来,我最先关注他们几个的试卷,详细做好批注、分析与指导。渐渐地,他们有了进步,但我也不敢掉以轻心,怕像第一次做手抓饼一样,在最后关头失了手。直到高考前最后一次考试,我仍然认认真真批阅他们的试卷,写上鼓励的话语。
但到我自己的孩子,有时就没了耐心。儿子在学数学时,总是慢几拍。我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是着急的,因此在辅导作业时,不由自主提高嗓门儿,或者加快语速。我一这样,他似乎反应更慢了,常常茫然地看着我,而且学数学的信心好像更不足了。
毕淑敏说:“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慢的。我愿意等自己学会做一道菜,等学生学好一门功课。对于儿子,我为什么不能耐心等待、平和陪伴呢?对于他学数学的困难,我为什么不能共同面对、一起解决呢?
想到这里,心情渐渐平复:儿子,妈妈愿意陪你,陪你一起弄明白鸡兔同笼、行程速度、工作效率、进水管出水管等一堆妈妈也头疼的数学题目;妈妈愿意等着你,就像等一朵花开,等一只果熟,等一棵树参天。
本文标题:等着你
- 相关推荐
【等着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