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 “彩 头”

2023-05-25 01:21:17

讨 “彩 头”

四十多年前,有个男孩和他的伙伴们特别期盼过年。因为,他们兴许那几天能吃上几顿大鱼大肉,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里,“过大年,讨彩头,吃鱼吃肉穿新衣”的这种诱惑,一刻也没离开过孩子们渴望温饱、企盼幸福的梦境。他们从年头盼到年终,等到生产队决算分红,没想到自己的美梦还是被“超支户”击破了。

何为超支?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大人挣的工分不够支付口粮钱,年终决算倒欠集体的。一个生产队,五六十户人家,“余钱户”寥寥无几,“超支户”占了九成。

没钱过年,怎么办?大家小户就卖掉几只鸡蛋,买回两张红纸,自己刻喜纸、写对联。找出衣服洗一洗,旧中择新过年穿一穿。水荡人勤快,过年的鱼早就养在水缸里。年前,生产队会杀两头猪,给各家各户分上几斤肉。

水荡村舍地势低洼,人们种不了花生,只能在荒圩废地上长几棵向日葵。收下的葵花籽舍不得吃,留着过年当“彩头”,招待拜年的亲朋和邻居。过年的“彩头”五颜六色,品种不一,主要有炒熟的蚕豆、黄豆和爆米花之类,葵花籽成了“彩头”里用来压轴的“主角”,少而金贵。尽管如此,孩子们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彩头”的。

也许是穷则思变吧,甫一放假,那个男孩就呼朋引伴,忙碌起来。他们准备在大年三十晚上,挨家逐户去“盖粮印”、送祝福,以此换来“彩头”,过个富足而有意义的新年。

大集体时代,盖粮印是生产队粮食保管员干的活。每到秋天,生产队打下稻谷,都要在打谷场上晒干后才运进粮仓。太阳落山前,摊晒在场上的稻谷被大人们收拢起来,堆成一座座金灿灿的小山。此时,保管员拿来稻囤印盒,小心翼翼地在这一座座粮山上盖着密密麻麻的白色长方形印记。第二天清晨,保管员验印时,看到印记依然清晰,说明粮食没遭偷盗,这才允许人们破印晒稻。这些方方正正的印记,在经年累月食不果腹的人心中,是何等的神圣!除夕之夜,孩童们到各家去“盖粮印”、送祝福,自然受到欢迎。不知何时,“盖粮印”就成了芦荡水乡人过年的特有习俗。

有一年,男孩的父亲帮他做了一个简易的“粮印”:用一只小蒲包装上生石灰粉,用绳子的一端扎好包口,另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当蒲包的底部接触地面时,石灰粉就会从蒲草的缝隙里渗漏出来,地面上便拓出方方正正的白色“粮印”。

大年三十晚上,华灯初放。男孩刚吃完“团圆饭”,就迫不及待地叫来三个小伙伴,提着“粮印”去送祝福。他们分工明确,胆大脸厚的一路叫喊——“稻船到家啦!”胆小心细的负责盖印,还有两个年龄略小的负责拎口袋收“彩头”。每到一家,他们必先恭喜大伯、大妈“新年发大财”,再到人家院内、屋里卖力地盖着“粮印”。大人们乐得合不拢嘴,一边应和着他们说“发财”,一边从家里拿出“彩头”……

有的人家出手大方,“彩头”给得多,他们就懂事地道谢。逢到主人舍不得多给,他们就连声说“再长长财!”于是,女主人一开始故意不多给,等他们说声“再长长财”,就再抓上一把,然后舒心而爽朗地笑起来。刹那间,小院里的声声欢笑温暖人心。

现在想想,大人们绝非是逗孩子玩,只是想多讨几句吉利话。那年月,谁不盼望“稻船到家”?辞旧迎新之际,孩子们吉利、喜庆的“送粮盖印”和温暖人心的祝福叩门而入,将大人思虑多日的无钱过年的忧愁,化为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尽管物质是贫乏的,但人的精神却饱满而丰富。正因为有了这种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勤俭节约、乐观向上的品质,人们才走出生活的困境。

一晃四十余年过去了,那男孩如今已跨入“爷爷”队列,可对当年结伴拜年讨彩头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那个男孩,就是我。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讨 “彩 头”

  • 相关推荐

【讨 “彩 头”】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