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往事·曹家巷忆事

2023-07-27 22:15:17

岁月往事·曹家巷忆事

宿舍区后面是一片宽阔的农田,举目望去可见到四〇信箱的一排排厂房,我在一首小诗里曾写过:

还记得那些河流吗?

清澈见底还有鱼群

那时天多么的蓝多么高

云彩像块手帕在飘

那时我们迷恋田野丶庄稼,

还有渡船丶水碾、青草

在一个叫40信箱的厂区外

风一样的奔跑……

田坝里的空气甚好,我和几个小伙伴用自制的小网勺去网蝌蚪,摘田陌上的桑叶――蝌蚪放在清水盆里看它们一天天的变化,桑叶拿来喂蚕。后来哥从担挑子的农民那里买回一对乖巧的黄绒绒的小鸭,给它们在三楼的公共阳台搭建了个窝(箩筐底子挖个小洞再反扣过来)每天清晨赶它们去一公司子弟校背后的河里放养,渐渐地这对可爱的小鸭见到水流就不肯上岸。我们等它们在河边,傍晚才去找回它们,有时忘了去赶它们回家,竟然摇摆着自各找路回家,好有灵性哦。它们长大后就显出了美丽的姿色,白鸭白得没有一根杂毛,另只小麻鸭也羽毛洁净。后来它们开始下蛋,,每天早晨跳出窝留下两个尚有余温的鸭蛋。隔壁邻居邓妈用川东口音对我们说:太还债了,太还债了。(指两只可爱的鸭)可是在它们最还债的时侯,在太升桥附近失踪了。这一对可爱的小鸭子圆润着我们的童年,一对水鸭子在夏天的清晨里凫动,洁白可爱的花瓣,想起流年如此令人感怀……

由于失学的中、小学生们渐随年龄增长而食量也大增。邻居高孃(辽宁丹东人,六十年代初支援三线建设来蓉定居)常对我妈唠嗑: “唉,半大小子,吃穷一家子”原来她家也有三只虎(三个儿子)都是吃長饭的年龄,粮卡上只有每人每月26斤半的居民定糧。要恢复正常入学后,才能凭学生证明办理每月32斤的中学生定糧。于是三楼邻居们合计了下,以瓜菜类杂粮来替代,以饱成长期之需要。邻居邓伯伯是位出色的木匠师傅,病休在家的赶做了一部有推把手的平板车,车身上按档板四周扣紧平板车身。几个半大小子(14—16岁)相约去赶青龙场集市。天刚蒙蒙亮便出行了,赶早市才买得到新鲜货。步行往返二十多里,买回南瓜、红苕、芋头等粗粮。

我还记得南瓜饭的做法:先将南瓜切块,下锅油炒加盐后,再将先煮得没断腰的米粒捞起撒匀在南瓜上,盖紧锅盖,用柴灶火微烘至有香味了,再用锅铲混匀米饭,软糯甘甜清香。这样的食物还真有果腹之感。

年少时的事物仍在成年甚至步入老年的我眼前清晰着。幸与不幸——庆幸的是在成长期间未受到武斗之灾,不幸的是经历了吃不饱之苦……就这样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了。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岁月往事·曹家巷忆事

  • 相关推荐

【岁月往事·曹家巷忆事】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