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一份文件引发了诸多关注。这份题为《河北省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文件提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施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政策。消息传开以后,“2.5天小长假”迅速成为各大平台的热词。
尽管在舆论场上很新鲜,但“2.5天小长假”本身并不是新概念。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在2019年,一些地方的个别单位已经试水2.5天小长假,河北省也在一份文件中首次在省内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施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
不过,3年多以后的今天,2.5天小长假并没有成为常态。河北再次提出探索“2.5天小长假”,究竟能在多大范围落到实处,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与其为“2.5天小长假”的概念感到纠结,河北省这份文件的重点,更应该落到“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上。正如很多人所指出的,中国人一年所享有的休息日总量并不少,但很多人并没有享受到法律规定的带薪休假,导致休假时间“撞车”。
2019年春运即将来临,近年来,春运除了承载传统上中国人合家团聚的功能,还满足着人们外出旅游的需要。国庆节和春节是仅有的两个法定7天长假,对于很多职场人士来说,也是少数有可能开展长距离旅行的时间。因此,尽管这些年民航、高铁、公路等交通部门的运力不断提升,但国人的出行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全国人民在同一个时间点集中休假,造成了休假质量的下降。
以前春运主要解决在城市里务工和学习的人回家乡的问题,现在春运还要应付浩浩荡荡的旅游大军。春节毕竟是传统节日,大量服务业工作人员也要休息,客流增大和旅游接待能力的矛盾,不仅导致国内出行成本升高,就连国际机票和周边国家主要旅游目的地酒店的价格都要涨上好几成。
既然舆论呼吁带薪休假已有多年,“错峰休假”既能躲开拥挤的人流,也能有效降低出行成本,为什么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程度依然不尽如人意?
观念问题或是限制带薪休假在国内普及的重要因素。不少单位并不是没有带薪休假制度,甚至主管领导也不会直接反对员工休年假。但是,不同于法定节假日的“大锅饭”,带薪休假的“点餐”让很多员工多了一分矜持。尤其在竞争氛围浓厚的企业中,员工如果主动放弃年假,就会被视为努力和勤勉,久而久之,企业里多数员工就会放弃年假。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勤劳和奋斗被放在主流价值观的核心位置,这当然也是一个民族的优良品质。然而,适当的休假和勤勉奋斗并不矛盾。旅游活动牵涉到交通、酒店、餐饮、景区管理等各方各面的经济活动。旅游业是高度综合的产业,它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有着显著带动作用。开开心心休息几天,不仅起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还赋予了更多人通过奋斗改变人生的机会。
当代年轻人价值观开放,消费意愿强,向往个性化的生活状态,旅游在他们的闲暇时光中占较高比重。然而,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多。落实带薪休假和“错峰休假”,不能遗忘年轻人的合理需求,要保障这部分休假意愿较强的人群的权利。但很多用人单位往往赋予工作年限长的员工更多休假时间,出现“老人休太多,年轻人不够休”的局面。在制度设计上,要平衡不同员工的需求,让带薪休假的意义落到实处。
不管是探索“2.5天小长假”,还是落实带薪休假,都是落实员工休假权、推动错峰休假的积极尝试。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员工休假也要从简单的追求数量,转为提高休假的质量,完善假期安排的结构。让多数人感到休假“物有所值”,而不是拥挤的人潮度过紧张的假期,应是休假制度改革下一步着力的方向。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作者:王钟的
本期编辑:孙小婷、王远方、张永群
- 相关推荐
【周末2.5天小长假来了?把假休好,很不容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