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特约作者 陈城
2年前,财经网曾以《为什么“最敢生”二胎的是山东人?》为题,报道了“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的山东二胎生育情况。2年后的今天,有媒体报道说,“二胎大省”山东也不想生了。2年时间,山东的生育状况发生了过山车式的变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山东被冠以“最敢生”之名,是符合实际,但更是一种误解
在财经网的那篇报道里,这样描述“最敢生”的山东省——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仅仅5个月,山东就累计受理“两孩再生育申请”22.3万份,办结20.7万份,约占全国总量的1/4(远高于山东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政策实施1年,山东仍牢牢占据全国总量的1/4左右,山东、广东、四川3省申请总量占了全国的一半。
2019年,“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山东人生育意愿更是被瞬间点燃:2019年全年,山东人口出生数量达到177万人,同比增加53万人,增幅为42.7%,其中二孩出生占比63.3%,增幅为69.9%。
财经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山东省新出生人口不仅数量大(占全国新出生人口的9.91%),而且增幅高(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倍),潜力大。
这样的数据表明,山东不愧是“最敢生”的省份。对这种现象也有不少解释,包括生育意愿积压、经济形势相对较好、房价较温和、生活压力较小等等。历史上的一些数据也表明计生政策一松动,山东生育率就会反弹。
在其他省份生育意愿迟迟没有显露出来的时候,山东的情况给关心我国未来人口形势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有说法认为,“山东的生育情况是全国的晴雨表,很有代表性”。
然而,今天看来,上述的分析低估了山东省的“特殊性”。
要知道,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山东对于当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十分彻底的,而与东北地区不同的是,山东的计生政策的贯彻落实,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形成的结果。
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到放开“单独二孩”,这中间经历了约20年,也就是说,山东人民为了生二胎等了20多年。憋了20多年终于迎来了政策松动,井喷式的生育需求释放,符合山东的省情,而生育意愿在积压过后释放,山东生育数据当然好看。
但这恰恰是不具代表性的——东三省虽然生育率低,但人本来就没憋着要生;南方诸省愿意生,但20年间已经“偷偷生了”。只有山东,憋了这么久才有了一次喷发。这样的爆发自然后劲不足——据“国是直通车”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青岛、聊城、烟台、德州等市的出生人口降幅明显。其中,青岛市1-11月出生人口下降21.1%,二孩出生数下降29%。铁一般的事实表明,山东人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能生。
就如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崔树义所言,山东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人数较多。但近两年的补偿性生育已基本完成,山东也像其他省份一样,随着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的减少,出生人口自然下降。这种明显下滑表明,山东和全国各省份经历的社会环境因素是一样的。山东所谓的“特殊”其实是“不特殊”。
可惜的是,山东当时有了高数据,媒体立刻就冠以各种称号进行宣传。这其实和近些年舆论对某些省份打上的污名化标签是一样的现象——而且“最敢生”的名头,在当今社会其实并不好听。是时候该把“最敢生”二胎省份的标签,从山东身上撤下了。
撤下标签,别再幻想,以最大觉悟,正视解决生育问题的难度
当人们了解了山东的生育数据,就应该把视线的落回到影响生育率更普遍的现实原因上来了。将这些原因的具体对应策略梳理明白,才可能在人口负增长时,想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低生育率的原因无他,依旧是人们所熟悉的房贷压力、教育负担以及赡养老人的花费等常见原因。正如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在《中国生育报告2019》中指出,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高是抑制生育行为的“三座大山”:
“2004-2019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4%。1998年房改以来,房价总体保持大幅上涨,给家庭抚养孩子和为子女结婚购房带来了很大压力。
这些原因很现实,也一直有人说,但目前来看,这些问题恐非短时间能够解决。
在笔者看来,解决赡养老人压力,也许是促进年轻人生育最为关键的一环。此前有不完全统计表明,中国目前的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2.18亿,他们将会2人赡养4位老人的局面。而这一群体多为85后、90后,已经进入了适龄生育时期,一旦生育下一代,他们身上的负担必然就会加剧。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向育龄人群展示,政府会全力帮助他们,解决赡养老人的后顾之忧。
而解决这一问题,先要改变对赡养老人的传统认知。过去,养老是子女的事,现在政府应更多的承担养老的义务。一个可能的办法是,将子女无暇照顾,又需要赡养的老人集中起来进行服务,以专业方式来处理专业问题。说白了,就是加快养老院建设,对适龄老人进行观念普及。
让需赡养老人集中在养老院中安度晚年,并非是中国传统里的不孝。养老院老人集中,不容易存在老人孤独的现象,避免了空巢家庭的存在;养老院相对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健康的饮食配比,能够在降低老人突发疾病的同时,保障老人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救济。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老人的健康,实质上也会降低子女的负担压力。
想要年轻人“生”,不是年轻一辈自己事,整个倒金字塔人口结构的所有环节,都要有这个觉悟才行。
否则的话,那还是尽早做好准备,迎接“超低生育率社会”“人口负增长社会”带来的冲击吧。
第4409期
本文标题:从“最敢生”到不想生,“二胎大省”山东经历了什么?
- 相关推荐
【从“最敢生”到不想生,“二胎大省”山东经历了什么?】相关文章:
回不去的曾经有你2024-03-25 1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