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房子而毁掉所有生活,这部电影讲得太真实

2024-03-25 11:26:13

因为房子而毁掉所有生活,这部电影讲得太真实

文 | 漠一

如果要评选十个当代人最关心的议题,房子肯定会在其中,在中国更是如此。而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里,这个话题最敏感、热度最高、给人带来最高压力的,当然是房价最高、人均居住面积极低的香港。

在美国城市规划咨询机构Demographia的调查里,香港甚至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连续八年被评为最难负担的房地产市场,每平米房价的话,折合人民币差不多20万。而根据《文汇报》的统计,香港人均住房面积还不到15平方米。

在这样的香港,发生为了房价杀人的《维多利亚一号》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刚好,最近也有一部关于香港房子的电影即将在1月18日上映,是邱礼涛执导的《家和万事惊》,其中的主角虽然还不至于过着《笼民》般的生活,但房子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上的困扰,却一点都不小。

来看看预告片——

看到这个「惊」字,你其实就能感觉出来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它有点让人想起《维多利亚一号》,只不过是喜剧版的,但关于现实和奇诡的部分,却还是那么邱礼涛。

在现实之处,你可以将其和邱礼涛此前诸多的作品联系起来,房子就像雏妓、少年犯的身份和关注度一样,是打开现实的一个圆心,邱礼涛真正想要表现的,是从这个话题性里延展开来的,在房子背后的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与困难、人心的脆弱与无奈。

而奇诡之处,是你能在影片的各处看到邱礼涛那些恐怖片的影子,比如一直在楼上剁猪肉的猪肉佬,实在没法不让人想起《人肉叉烧包》

卢伟文和妻子、猪肉佬

《家和万事惊》的主人公卢伟文(吴镇宇饰)是房产中介,一个人工作养着全家五口,妻子淑贤(袁咏仪饰)是家庭主妇,父亲(张达明饰)生活无法自理,儿子女儿每天争吵不休,生活过得相当紧张。一家人甚至要开展省钱比赛来节约开支,小小的房子还有还不完的贷款。

这样的家庭,可想而知会有多少矛盾,但好在,他们的客厅里有一扇面向海景的小窗户,能够看到港岛夜色,是缓解全家人纷争的唯一出口。

但是,有一天,对面楼上居然立起来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把海景全部挡住了。

而这这幅广告牌,还长这样——

而广告牌的主人王小财(古天乐饰),早就想好了各种应对方案,无论卢家人怎么努力,甚至找来政府官员,他都还是能让这块牌子纹丝不动。

为此,卢家人连杀他的心都有了……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会曾经有被楼上的装修声吵醒,被隔壁的吵架声打扰到气炸的时候,要是再加上黑中介、不管不顾的房东、漏水的楼板罢工的家电,还真不一定是变态狂,才会为了房子杀人。

其实,楼上的剁肉声、楼下飘上来的二手烟、甚至连挡住窗口的丑陋广告牌,都不是造成卢伟文一家人愤怒的原因。

他们的愤怒以一种相当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甚至可以被称作是失控。而真正造就这种失控的,是生活早就在暗中加诸在这一家人身上的重压。

卢伟文家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能被看作做受困城市运转机制中的一类人的代表。

失业想拥有自己私人空间但又能力不足的青年、迫切渴望成长却没有足够物质资源的少女、感受到同辈攀比压力怀疑自我价值的家庭主妇、老而无用失去生产力的上一代。

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困境,才是他们失控的真正来源,而这种困境与城市是同源相系的共生体,那块广告牌,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是不是突然有了细思极恐的现实恐怖片的感觉?

港片迷们可能更会对影片中的诸多配角津津乐道,先不说吴镇宇、古天乐、袁咏仪这样的搭配就已经足以让人梦回黄金时代了,卢伟文家楼上每天剁猪肉吵得楼板共振的猪肉佬,都是林雪饰演。

楼下每天吸烟往上熏的,是卢海鹏演的老烟枪。

卢伟文的旧友,也是由黄秋生客串;演老父亲的张达明,本身就是电影的编剧,影片原来的舞台剧版本,就是他写的。

除去广告牌带来的烦恼,影片还表现了大量的邻里关系,比如淑贤因为猪肉佬太吵,上楼去和他吵架,这其实是对五十年代《水火之间》《一板之隔》这样的香港「群居电影」在风格质感和主题上的一种延续。

虽然卢伟文一家人拥有自己完整的家,但是那种群居时代隔而不分的邻里关系,居住空间有限对私密空间的干扰和侵占、家人内部之间琐碎而纷乱的矛盾,都是对在限定空间内制造矛盾的「群居电影」的延续。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影片大量发生在室内的限定的空间,也象征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虽然争吵不断,但确始终彼此相系。

这种群居电影,相信在现在的我们看来,也会有相当强烈的共鸣。如果说上世纪五十年代那种隔板而居的生活算是群居时代的话,现在的青年一代所处的,就是合租时代。这种私密空间受到侵占的困扰,但与合租友邻又在某种程度上形似家人的亲密感,也都能在影片中寻找到代入感。

光是「房子」这个话题,就已经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不过《家和万事惊》还没有仅仅止步于此,如果光是讲房子问题,那属于民生电影,关注的是某一类社会话题;而《家和万事惊》是另一类,你可以把它称作为「国民荒诞喜剧」。

先来说它的荒诞之处,这来源于那块从天而降的巨幅广告牌,虽然很容易让人想到《三块广告牌》,但不同的是,王小财并非想用它表达什么诉求,反而是广告牌以一种障碍的方式,反转表现了卢家人的诉求。

这种符号性的巨大矛盾象征物,也经常会作为压迫物出现,比如在《西北偏北》总是追赶着主角的飞机。

《西北偏北》

这个广告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标志、符号和象征体,甚至带上了强烈的魔幻色彩,遮挡了卢伟文一家人的天际线,也遮挡了他们的生活。每当夜晚降临,这块广告牌亮起来的时候,卢伟文的家里也就被投射满了非自然的斑斓色光,这不仅是故事魔幻和荒诞意味的影像化,也是这座城市,乃至城市中受到重压的人们心理状态的荒诞外化。

而它的国民性,则源自在房子话题之外,影片还涉及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现实议题。比如像卢伟文和王小财,就分别代表了两类典型的中年群体。

卢伟文负担全家,就是那种每天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他的压力来自现在的琐事。而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王小财刚好就是卢伟文的反面,虽然没有家庭的负担,但是他的压力却来自过去的往事。你也很难说是王小财这样的漂泊一代压力更大,还是卢伟文这样被家庭钉死的一代压力更大。

而在卢伟文解决广告牌的这件事情上,我们也能够看到政府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繁琐的行政程序、不作为的管理人员、事不关己的邻居等等。

这些桥段,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看了,都会有深切的同感。

从这里延展出来的,就是《家和万事惊》的国民性。它所聚焦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也并不仅仅是一间房子或一块广告牌的问题,而是这个城市里许多家庭都曾经至少是部分经历过的困扰。

中国人总有句老话,家和万事兴,里面传达出来的,不仅是家庭的重要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矛盾的那种「和」的 态度,而「和睦」与「纷扰」相对,《家和万事惊》的表面是讲「和睦」,实质上要说的,也就是通行于所有家庭的纷纷扰扰,

它虽然是一部喜剧片,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它也是一部恐怖片。因为喜剧,其实是人们为了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实中的不满、失望、恐惧而发明出的一种娱乐方式,在笑声中,恐惧可以得到部分的抵消;而笑的轻松,则让人们能够看、也敢于去直面那些此前不想看、也不敢去看的现实。

现实的实,是「宀」下面一个「头」,可以理解为人在家中的意思,家,才是所有现实的发源地。

《家和万事惊》所描绘的这些现实,这些与城市梦想共通的城市病,具有了一种全民共忧的相通性,房子买不起、房子太小、房子跌价,都只是这种现实担忧表层的一面,它的核心所指向的,是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人们想要小心翼翼经营出、维护好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的渴望,那些恐惧,都来源于有一天会失去这个空间的担忧。

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想买房,但一定绝大多数人都会想拥有自己的家,也正是因为如此,《家和万事惊》才能以它的现实性,刺痛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又丧又猛的贵州,凭什么成为去年中国电影的最大明星?

去年最爆款的电影手帐,和2019第一部豆瓣9分神片联手推新

《视与听》超高评价《大象席地而坐》!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因为房子而毁掉所有生活,这部电影讲得太真实

  • 相关推荐

【因为房子而毁掉所有生活,这部电影讲得太真实】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