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欠我们一个成功

2024-03-25 12:55:39

世界不欠我们一个成功

题图:广州 TIT,贝塔咖啡

为啥,因为客观来讲,资源永远是匮乏的,只有在限制的条件下能够做成事的人,才配得上某种意义的「成功」。

最近我经常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区收到很多读者留言,很多消息中透着某种焦虑的味道,尤其是年底,钱没给够,心委屈了,我要放飞自己……其实有本事的人,早就飞起来了,不用放。

知道,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欠人们一个成功。无论你多忙,多委屈,加了多少班,没时间学习,家境贫寒等等,社会不会为此负责。身处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充满竞争和变革、无数不确定性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是轻度焦虑的,因为我们拿不到足够的资源,因为资源永远有限。

如果把人作为 X 轴,资源作为 Y 轴,那资源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极少数人在资源上极端富有,极少数人极端贫穷,剩下的大区间里的大部分人都是中等水平。你我中大部分都属于这个区间,只是有的偏上有的偏下而已。

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做事就是绝大部分人的常态,做公司也是一样。又到新的一年了,需要进行人员规划,根据产品线和业务线的需求,如果开足马力多线并进,我估计需要做个上百人的招聘计划,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只会给出 50% 甚至更少的预算。

做企业不是比做多,而是做少,做重要的和对的事情。很多人说做产品就是做减法,这其实是个糟糕的类比,因为做产品和做减法并没有足够的相似度,我看到过很多产品经理嘴里念叨着少就是多,化繁就简,说着说着就把重要的功能砍掉了。二爷说这能怪谁呢?我说那只能怪你们这些产品经理了……

做少不是这样的,而是在资源轻度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去想,哪些是更重要和紧急的事情,然后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足够有价值的事情上,不做或者少做那些无用功或价值低的事情。

事实上,由于资源匮乏,你想做也做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会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上次去广州参加微信公开课,会后和微信的同学聊天,我惊讶的发现,即使微信做到了这个体量,他们的研发资源也是严重不足的,大量的需求在等排期……排上了,做完了,还不一定能上。

今天早晨听李翔内参,有个故事很有意思,是个战斗机通信的例子

战斗机队在交战时,彼此之间的数据链传输(可以理解为无线网络传输)的带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飞机的数据链在使用时,其传输速率常常被限制在某个速度以下,比如100K/秒,而飞行员在互相语音沟通和进行战场态势信息传输时,既要让传输的内容表达清楚,又要符合 100k 的限制,这就催生了很多专有的空战通信术语(有点类似于1970年代时普遍使用的电报),飞行员需要用非常精炼、没有丝毫冗余的语言来表达要传输的信息。这么做反而降低了他们在沟通时的语言负担,提高了沟通效率。

你看,世界没有给我们成功的钥匙,不过给了各种限制条件,如何利用这样的条件,做出属于你的钥匙,应该就是我们的宿命。

我是一个七零后的程序员,工作了近二十年,现在终于创造出了一些有限的条件去做自己想做的产品。和我同一时代编程的那些程序员们呢,有一大部分我不知道他们去哪了,是否还在写代码,或者改行了,或者卖了房子回了老家,但是另一部分人能够利用这些限制条件的人,比如年龄、环境、机遇、知识等,最终成为了杰出的技术专家、架构师、创业者、写作者,有的还成了业界领袖,比如冯老师神马的……

每一代人都是这样,一大部分人慢慢消失了,另一部分则不断升级进化,自我革新,他们和受限的环境一起成长。

我的读者,那你还在抱怨环境吗?

干了这一碗,一天精神满。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世界不欠我们一个成功

  • 相关推荐

【世界不欠我们一个成功】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