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言太语
20世纪中国大陆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几十年来各大城市陆续修建地铁,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同时,挖掘与地铁相关的潜在商业价值。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轨道交通工具,不仅负担着人流运转与输送的使命,更是拉动了其所到之处、必经之地的商业消费。
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使得每个站点几乎都成为了自带流量的商业IP,而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通常就是城市中心的所在。
流量意味着商机,那么如何利用好地铁进行商业空间开发?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是关于城市地铁商业生态的研究,作者选取了4座一线城市和15座2019年的新一线城市,对其中每座城市里的地铁1号线和2号线以及中间“十字换乘站”的商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数据和图表形式简洁直观的呈现出来,希望你能在阅读后获得一些新的思路。
来源 |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微信公众号:TheRisingLab)
2019年,我们去了很多城市。每到一个新的目的地,要想从头了解它的城市骨架,最容易的方法是去坐地铁。
在多数有地铁网络的城市,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1号线和2号线通常都会分别贯穿城市的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形成“十字型”的框架;而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通常就是城市中心的所在。(说到这里,你的脑袋里是不是已经开始盘点每座城市里的这个站点了——上海的人民广场、成都的天府广场、南京的新街口、长沙的五一广场……
这也不难理解,对于每座城市来说,第一批建设的地铁线总是需要去承担联通城市最核心区块的职责,并将市中心与外围潜力区连结起来。
而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对那些能被地铁触达的外围区域来说,地铁的开通又带来了商业增长的机会。地铁线的延伸让城市在不同方向上的时间距离大幅度缩短,更早获得联通市中心红利的地铁线两端,随着居住人口的聚集,开始逐步形成服务于区域的商圈,甚至已经开辟出了能与市中心抗衡的新中心。
基于这样的观察,我们开始琢磨能不能把每座城市里的这对“十字轴线”和中间“十字换乘站”的商业发展情况用数据表达出来,并列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在地铁线规划时的市中心,现在还是城市最中心的区域吗?
相比于成熟的城市中心,地铁线两端的新发展区域的变化会更剧烈吗?
多数城市的外围区域,商业都是围绕地铁站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健康的商圈形态吗?
在4座一线城市和15座2019年的新一线城市中,我们盘了下能够符合这套分析基础的城市有15个。其中,北京由于城市历史的原因没有穿越南北中轴线的地铁线路,深圳因为城市整体东西向发展、南北向发展偏弱,青岛和东莞只有1条运营地铁线路不够成网络,上述4座城市未纳入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重庆的1、2号线基本都是平行走向,但存在南北向的3号线联通了主要的南北轴线,因此“十字线路”选择了1、3号线;其它14座城市,都以1、2号线来展开分析。
所有分析采用的数据都来自于我们三年来收集的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门店数据所构成的商业实力指数。折线面积图呈现的是地铁沿线各站周边当前的商业实力,柱状图则代表过去三年各站周边的商业实力增长率(出于可视化的需要,很多站点的增长率超过了100%,甚至1000%,这里都以超出100%的方式表示)。
根据各条地铁线通常意义上被认为的走向,它们的数据也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呈现。下面的图例将帮助你理解:
接下来,我们会直接把15座城市的数据依次po出。从每座城市的图上能够看到什么样的信息,我们的3个问题最终能够得出怎样的答案,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另外,我们的设计还把这些图表都放在了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2019年12月31日最后一期的《第一财经周刊》上找到它:
文/沈从乐 视觉/王方宏
-END-
推荐阅读
2019天使投资人打死也不投的创业黑名单
▽
知乎万赞回答:2019,我们回答了创业者关心的4个问题 | 创业
迄今我收到的9个最有用的创业建议 | 创业
本文标题:一座城市的地铁1号线和2号线,可以构成怎样的商业生态?| 以太荐读
- 相关推荐
【一座城市的地铁1号线和2号线,可以构成怎样的商业生态?| 以太荐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