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在蛋蛋妈的记忆中,一到过年,全家便会聚集在一起,欢欢喜喜地上阵包饺子。
从一大早和面到擀面皮、调肉馅,直至包好后下锅,包饺子就像一次集体活动,或者说,像一种迎接新年的仪式。
比起速冻饺子,亲手包的饺子,抑或亲人包的饺子,吃起来才别有一番风味。
这不,天还没亮,蛋蛋的爷爷奶奶就起床和面、择菜、擀饺子皮了,叮叮咚咚好不热闹。
可没成想,蛋蛋开始抗议了:“吵死了吵死了~我还要睡觉觉呢~”
我心中一动,把擀面杖交给蛋蛋,告诉他:“今天包饺子的任务就交给你啦!”
蛋蛋虽然不情愿,但迫于我的威慑力,眼睛骨碌碌转了几下,点头答应了。
可没过一会,他就有些不耐烦了,一会把擀面杖放进面粉里搅来搅去,一会把包好的饺子捏来捏去,到最后连鼻子上都沾了面粉。
还嘟囔着小嘴反问我:“妈妈今天为什么非要包饺子呀?我又不喜欢吃~”
比起我们这一代人,现在的春节对于蛋蛋这辈人来说,仿佛缺了点年味儿,他们不知过年要包饺子、放鞭炮,更不知这些传统习俗背后的美好寓意。
反而过圣诞节的时候,蛋蛋会给身边的好朋友送苹果、写圣诞贺卡、装饰圣诞树,还嚷嚷着要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呢。比起中国的传统佳节,对于一些西方节日,他们更为熟悉。
而对于我们来说,热气腾腾的饺子下锅时便是年味儿,也代表着过年的一种仪式感。
不光如此,贴窗花、写对联、放鞭炮的活动,也是一种春节的仪式感,有这些,才有了年味儿,才叫过年。
小时候,我最期待的便是除夕夜时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大人们告诉我,吃上包了硬币的饺子,一年都能交上好运。
后来渐渐长大了,关于饺子的那份回忆,却从未淡忘。有饺子,才叫过年。
但是对蛋蛋来说,他既不知道为什么要包饺子,也不爱吃饺子,他眼中的过年又代表着什么呢?
我把蛋蛋拉到一边,擦干净他鼻子上的面粉,问他:“妈妈觉得包饺子就代表着过年,你觉得什么代表过年呢?”
他眼中一亮,对我说道:“看小猪佩奇!”
听到蛋蛋的回答,我想起了大年初一上映的《小猪佩奇过大年》,今年恰好是猪年,不仅十分应景,电影的主角也正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猪佩奇。
如果包饺子对我来说意味着过年的仪式,那么看小猪佩奇为什么不能成为蛋蛋过年的仪式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看《小猪佩奇过大年》就是他们过年的新年俗。
小猪佩奇的故事,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一窝猪的家庭生活。
故事里的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无论是乔治、佩奇还是其他角色,全家人聚集在一起,或做饭、出游踢球……都洋溢着一种简单纯粹的快乐。
这种合家欢乐的气氛,即使对成年人来说,也有着十足的吸引力。
更特别的是,小猪佩奇的诞生本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陪伴。据说,英国动画的创作团队不能时常陪伴在孩子身边,因而创造了这只软萌可爱的小猪佩奇。
就像蛋蛋的爸爸一样,平时工作忙,总陪不了孩子多少,而这次,蛋蛋看到爸爸要陪他去看《小猪佩奇过大年》,一直黏在爸爸身边,兴奋地不得了。
对于我们父母来说,陪孩子看他们最爱的小猪佩奇过大年,欢欢喜喜讨个好彩头,快快乐乐迎新春,还有比这更“合家欢”的事情么?
《小猪佩奇过大年》这次用电影的形式,讲述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发生的故事,给孩子带来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年,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仅从海报上来看,一片耀目的中国红便烘托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蛋蛋还眼尖地发现,他们换衣服啦!
我仔细一看,告诉蛋蛋:小猪们穿的是唐装,扣上了盘扣,是中国人的传统服饰。蛋蛋点点头,感叹了一句:“唐装真好看!”
不仅如此,《小猪佩奇过大年》中采用真人+动画结合的形式,令人眼前一亮。
真人部分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一个传统而温暖的大家庭当中,爸爸(朱亚文饰)、妈妈(刘芸饰)和姐姐汤圆、弟弟饺子正准备庆祝新年。
然而,狗年最后一天的早晨,弟弟饺子还在赖床,鞭炮没有叫醒他,小狗没有叫醒他,叫醒他的是......
扮成小猪佩奇的姐姐叫醒了弟弟!
他们打算去爷爷奶奶家过年,不仅可以吃上奶奶亲手包的饺子、豆沙包,还能拿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压岁钱。
但......不同的是,爸爸妈妈告诉他们今年要在家过年啦!远在南方的外公外婆也即将到来,和他们一起度过春节。
更令人惊喜的是——本因在海边度假而缺席年夜饭的爷爷奶奶也来到了大家身边,一起度过一个团圆年。
一到除夕前几天,家家户户都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如同电影里呈现的那样,爸爸会帮妈妈大扫除,哄孩子起床,给他们讲故事,体贴又有耐心。
人们攒足了力气,为过好新年忙碌但是心里却感到格外充实、幸福,有仪式感。这种热闹的氛围,不禁让我想起记忆中的春节。
而电影里的真人部分,恰好体现出记忆中的浓浓年味儿。
奶奶是饺子大师,她做的饺子驰名十里八乡,和面、揉面、醒发、香菇切丁、茴香切末,加上少许葱姜、点滴香油、适量精盐,就成了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顿食物。
看到奶奶包饺子时仿若大师的样子,蛋蛋对我说:“妈妈你看,她包的饺子好厉害呀!”
除此之外,外婆做的炒年糕、芝麻汤圆、四喜烤麸,不仅色香味俱全,也是年夜饭上的重头戏。
就像我们家一样,每到除夕这一天,总是备齐了新鲜蔬菜、鸡鸭鱼肉,煎炸烹煮,红烧清蒸,做成一桌团圆饭。
到了晚上全家共聚,大人们将这一年来的思念互相诉说,小孩子们则是暗暗期待着长辈们的红包。
当然,写对联、贴窗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过年习俗。在电影中,奶奶的绝活便是剪窗花。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咔嚓几下,便是栩栩如生的鱼、龙等小动物。
在奶奶的指导下,汤圆将剪出来的小猪佩奇贴在了窗子上,十分可爱。
当然,走出窗外会发现,街头舞龙舞狮的队伍喜庆热闹,人们敲锣打鼓,将年味儿烘托得愈发浓郁。
可以说,真人部分的故事,从大扫除、包饺子、做年夜饭、发红包、剪窗花、写对联,到街头的舞龙队伍,都将中国过年的传统习俗呈现地淋漓尽致。
这种通过真人和动画结合来展现我们的传统年俗的形式,不仅十分新颖,对孩子来说,寓教于乐的方式也更易于接受。
电影中,汤圆、饺子收下了爷爷奶奶的红包,但却并不像往常那些统统上交,而是来到礼品店,为家里人选购礼物。
这样的故事,不仅使得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意识,也让在场的父母心领神会。
而孩子最喜欢的动画部分,则是通过家人讲述小猪佩奇的故事来衔接,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十分巧妙。
除了孩子们最熟悉的小猪佩奇、乔治和猪爸猪妈,这次的动画电影还加入了新人物。
看到熊猫二姐妹、长颈鹿出场时,蛋蛋兴奋地告诉我:“哇,他们有新朋友啦!”
小孩子的快乐就是简单而纯粹的,或许几个新人物的出现,就能令他们喜笑颜开。
除了软萌可爱的人物形象,动画部分也点缀着许许多多中国元素。
小猪佩奇和她的家人庆祝着热热闹闹的传统佳节,他们全家穿上唐装,舞龙燃鞭,提灯贴画,将过年的那股热乎劲儿展现地淋漓尽致,年味儿十足。
有趣丰富的动画世界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个窗口,用它先声夺人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情感。
而《小猪佩奇过大年》中对于传统习俗的呈现,也让蛋蛋看得津津有味,他甚至对我说,他也想穿上唐装看舞龙呢!
可以说,小猪佩奇确实给了孩子们一个地道的中国年,让他们感受到了各种传统年俗的意义所在,体会到了过年的年味儿。
蛋蛋看完电影后,也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我们也像佩奇一样,过年吃饺子吧!”“我还要买灯笼、贴春联!”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总觉得动画电影有点过于低龄,但看完电影后,我不这么想了。
因为在蛋蛋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曾经过春节时的自己,小猪佩奇带给他的快乐是那样纯粹和直接,而对我来说,孩子看得开心,我也乐在其中。
虽然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的电影简单甚至无聊,也有不少人给这部电影打了低分。但像我一样带着全家去看电影的人,并不在少数。
平时大家工作繁忙,总是疏于对子女和老人的陪伴,能聚在一起看一部电影,为电影欢笑感动,已是不易。
更何况,《小猪佩奇过大年》将那股久违的年味儿呈现了出来,竟然让蛋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颇感兴趣。
宝宝们虽然不会上网打分,但现场的欢声笑语和电影散场时的不舍,正说明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作品。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宝妈,我被《小猪佩奇过大年》深深地打动了,既因为它呈现出了温暖的家庭生活,也因为它给孩子带来了快乐。
为什么春节全家要聚在一起?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统统都能从《小猪佩奇过大年》里寻找到答案!
带上宝宝来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不会让你失望。
(广告)
本文标题:在孩子眼里,怎样才叫过春节?
- 相关推荐
【在孩子眼里,怎样才叫过春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