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为出名的一位女子,便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赛若天仙风姿绰约的她被后人冠以“闭月”之称。聪颖机智的她凭借美貌流转在各诸侯间。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以诗称赞貂蝉的能歌善舞,“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看暖不胜春。”又有诗“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长。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事楚襄王”。
但是令我们费解的是,既然貂蝉是这样一位夺目的女子,理应史书上会对其有详尽记载,然而并不如此。史书上对貂蝉的记载可谓是鲜之又少,甚至未提过这样一个名讳。那么有一种解释也就理所当然,也是如今各位史学研究专家普遍认同的,那就是貂蝉并未真实存在。历史上有其影无其人。
正史如《三国志》、《后汉书》中只些许抓得住貂蝉的影子,但全文未提及过貂蝉二字,“布与卓侍妾私通,恐事发觉,心自不安。”(《三国志·吕布传》)且看得出来称作“卓侍妾”而未提其名,并不是一个如《三国演义》中刻画的风云人物。只在《三国志评话》中,“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兆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
在元朝杂剧中,有一出《连环计》,“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州木耳村人士。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洗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拿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貂蝉冠是汉朝武馆的冠,上插貂尾,以蝉伪装)从这可看出貂蝉在历史上有原型,但却并无貂蝉这一人物。罗贯中正是依据这些艺术内容从而塑造出一位巧用美人计的女子,也丰富了他笔下的《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的身份也从史书上记载的“卓侍婢”变为了王允家中亲如女的歌妓,也为王允献美人作了身份和情结的铺垫。试想,若只是一位寻常侍女或者歌妓,来历不明且不说,身份地位过于地下怎值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所以罗贯中虚构这一角色并为其背景做了完善也谓是费尽心思。
不过遗憾的是,可能因为貂蝉是虚构出的,罗贯中并未交代清楚这一美人的最终结局。“长安兵变”后貂蝉似乎就灰飞烟灭了一般。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惨死,一是善终。至于到底这位明艳动人的女子的下落如何我们就无从得知了。
但是总的来说,罗贯中构思这一角色可说是扣人心弦,也为《三国演义》增添了不少儿女情长的侠骨柔情。
本文标题:貂蝉真的存在么? 罗贯中缘何要虚拟貂蝉
- 相关推荐
【貂蝉真的存在么? 罗贯中缘何要虚拟貂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