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曹操为什么要建72座陵墓?

2023-07-12 11:40:08

未解之谜:曹操为什么要建72座陵墓?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按理说,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其权势已经和皇帝无异,可他怎么就舍得让自己死后“受穷”呢?据传,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他早年为扩大势力,干过盗墓挖坟的勾当,亲眼目睹了很多坟墓被挖开后,尸骨纵横的场面,他怕自己的坟墓也遭到这种待遇,所以想用“薄葬”之说打消后人对他墓葬的兴趣;第二是因为他比较提倡节俭,不喜欢过于奢侈(这点值得商榷)。

  但曹操是极聪明的人,他知道光说“薄葬”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理想状态就是让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墓葬在哪?这就需要在喊出“薄葬”的同时,还要广布疑冢。传说,安葬曹操的那天共有72具棺材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从各个城门抬出。试想一下,那场面该多么壮观呀?单就那72口上好的棺木来说,其“薄葬”薄在了何处呢?

  为了防止盗墓,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当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那么,这72座疑冢,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这桩历史公案一直困扰着后世对曹操感兴趣的人。千百年来,有数不清的盗墓者,但谁也没有发掘到曹操正真的墓葬。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为了寻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1988年,曾有报纸发表了《“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的文章,文中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这里就是曹操七十二疑冢所在地,但现在已查明那里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座。

  但是,关于曹操尸骨到底埋于何处,仍然是个谜。据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由此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据考察,这也属假设。那它还有可能在哪呢?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

  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举吧。

  困扰世人近2000年的历史谜案,终于在2009年12月得到了答案。河南省文物局当日公布,河南省安阳市安丰村西高穴村南的高陵被考古队确认是曹操的真墓地。后来,国家文物局也确认了这个发现,至此,困扰了人们多年的曹操墓葬之谜终于大白天下。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未解之谜:曹操为什么要建72座陵墓?

  • 相关推荐

【未解之谜:曹操为什么要建72座陵墓?】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