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火烧新野的故事十分流行。但历史却是另外一番样子。小说中,诸葛亮被刘备“三顾”之后,体面出山。他出山之后先烧了两把大火,第一把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烧新野,尤其是后者,烧掉了刘备苦心经营了8年的地盘。这把大火烧过1000多年后,还能找到当年的遗迹吗?这把大火的真相如何?
小说,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一战成名之后,并没有在博望坡驻扎,而是选择了撤回新野。诸葛亮明白,博望坡兵败之后,曹兵肯定会卷土重来,刘备面临的危机不逊于之前。从博望镇到南阳,不过30公里的路程;从南阳到新野,不过60公里的路程;这一段路程平畴沃野,一马平川,毫无山河之险。
其实我们也明白,我们正行走的地方处于南阳盆地之中,这样的地形,对于双方来说,并无可利用的优势资源。交战双方,凭借的只能是实力。而这种实力比拼的焦点,将会在新野体现。
根据传说,南阳盆地原来只不过是个湖泊,我们将去的新野,就在湖泊的湖底。只是在战国时代,湖泊消失,湖底形成了新的平原,开发出新的田野之后,便有了新野名字的由来。
这只不过是新野名称来历的说法之一。根据历史记载,新野在西汉初年便置县,后屡经更迭,到东汉建武元年才又重新设立了新野县。
三国时代的新野县,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其面貌。沧海桑田,能改变地貌的因素有很多,更何况,在新野,还有一场更甚于博望坡的大火正要燃烧。撤回新野的时候,刘备并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危机还需要通过火的方式来解决。
在刘备的意识里,新野是他实现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公元200年起,他被曹操打败、投靠刘表时,即遭到刘表的疑忌,被派到新野来充当战争的炮灰。但他并没有灰心,在寄人篱下的情况下,反而奋发图强,搞得新野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物阜民丰。曾有儿歌赞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当时的情形
出演的一方是曹操的50万大军,一路嚣张的气焰吓得刘表的小儿子刘琮不战而降,但这却没有让诸葛亮惊慌,他一面布置人马撤往樊城,一面设下妙计。
叫关羽引一千军兵到白河上头埋伏放水;叫张飞引一千军兵埋伏博陵渡口,等关羽放水后掩杀;叫赵云引三千军兵埋伏西、南、北三门准备放火;又叫糜芳、刘封带两千军兵去新野城外三十里鹊尾坡布下疑兵。
诸葛亮果然神算。曹军如约而至,遇到疑兵欲战不能,只好躲在新野歇马。诸葛亮早已设了空城计,赵云的三千人马已先于城内人家屋上,藏了硫黄焰硝,只等待曹军入房安歇。是夜,果如诸葛亮所料,狂风大作,新野“满县火起,上下通红。是夜之火,更胜前日博望烧屯之火
曹军践踏死伤很多,撤退到白河边上,又遭关羽水淹,逃到博陵渡口,又被张飞掩杀一阵。一切皆按照诸葛亮的表演步骤进行,连撤退到樊城的安排,也是诸葛亮事先预定的。火烧新野,是火烧博望坡之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再一次展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
但寻根究底,这把火烧得实在蹊跷。在史籍中,很难找到诸葛亮火烧新野的记载,甚至连火烧新野这件事情本身,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火烧新野一事,像火烧博望坡一样,只字未提。甚至火烧新野这件事,也难找到记载:《三国志·先主传》中,说刘备博望坡设伏兵之后,屯扎在樊城,并非在新野;曹兵到来时,他过襄阳前往江陵,也是从樊城出发的,根本没有火烧新野一事。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也说当时的刘备屯扎在樊城,从樊城开始撤退的。显然,火烧新野一事也没有提到。
到了《三国演义》之中,这场关于火的战争便演绎得活灵活现,这完全是罗贯中的功劳。实际上,诸葛亮被“三顾”之后,诸葛亮出山以后的第一份功劳,其实是过江东,劝说孙权,联合抗曹。《三国志·诸葛亮传》说,赤壁之战以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这个时候,诸葛亮才做到军师中郎将,工作也只不过是收税的活儿,根本没有上过一线打仗。
诸葛亮第一次上阵,是在刘备攻打四川的时候,兵困葭萌,庞统战死,没有办法,才召“(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四川平定,“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仍然是文职人员
过议事台,拐入一条五六百米长的小巷,这条小巷被称为汉文化小巷,参差不齐的民居墙壁上,雕刻着不少浮雕图案,三顾茅庐、火烧新野、马跃檀溪,诸如此类的三国故事,都有体现。
小巷的尽头,就是汉桑城小学。著名的汉桑城,就在这所小学院内。进入院内,一眼便看到了号称“世界最小的城”的汉桑城,面积只有10平方米左右,全部由砖石砌成。城内种植有一棵两人合抱粗的古桑,这棵古桑相传为三国时关羽所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汉桑城因此而得名。
说起这棵古桑的来历,一位站在汉桑城旁的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刘备屯兵新野时,让关羽在城西门扎寨,寨旁有一个靠门前桑树养蚕为生的张姓老汉。一天关羽操练归来,顺手将赤兔马拴在老汉的桑树上。不料赤兔马饿极了,把桑树啃了个“对头圈”,这棵桑树因此枯死。刘备知道后,责令关羽重植一棵作为赔偿。关羽慨然应允,植树之后,用砖石围护起来,以示爱树爱民的诚心,后来诸葛亮火烧新野,可这棵树并没有被烧死。
与古桑齐名的,还有一棵“挂剑树”,相传是刘备屯扎新野时,舞剑之后休息时挂剑的地方。这其实是一棵皂荚树,相传元末明初时已死,现在看到的是根侧长出的与原树相仿的另一棵树。
新野城内,相传还有太子阁,这是刘备屯扎新野时甘夫人所住的阁楼,因太子阿斗在此出生故名之太子阁。因为“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到。
本文标题:诸葛亮火烧新野属杜撰:是文职没带兵兵戈
- 相关推荐
【诸葛亮火烧新野属杜撰:是文职没带兵兵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