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

2023-09-28 08:42:35

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长安洛阳先后被毁,城市建设也呈停滞状态。而此时,在曹操统治中心,却新建了一座都城邺城。曹操实行屯田制,招募失去土地的逃亡农民来耕种、开垦荒地,定出法律,严禁大地主豪强兼并,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又实行“唯才是举”、“以法治军”,在政治及军事力量方面都得到加强,统一了半个中国。为了加强其后方根据地,建了新都邺城。

  邺城址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除了位于城西北角的铜雀台、金虎台尚有遗址外,城址大部分已为漳河冲毁,只能依据文献资料来研究。

  据《水经注》记载邺城的规模为:“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水经注》卷10“浊漳水注”)。按晋尺1尺为0。245米,1里合441米,东西为3087米,南北为2205米。又记载:“(邺)城之西北有三台,皆因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水经注》卷10“浊漳水注”),“中曰铜雀台……,南则金虎台……,北曰冰井台”。《邺中记》记载:“……三台皆砖砌,相去各60步,上作阁道如浮桥……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也”。三台今只有两台尚有遗迹。南面一台为金虎台,台基底部东西约70余米,南北约120米,呈长方形,高约8—9米。此台基北相距约80米另有一台基,残存部分最宽处50米,长约80米,高仅3米,按文献推测应为铜雀台。最北的冰井台已完全为漳河水冲毁。如按相距60步的位置推算出冰井台的位置,假定其为城西北转角处,再直角引出一线假定为北城墙,则适于现有一条高出地面的长约1。5公里的沙丘重合。

  据文献记载,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成两半部。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地区,正中为宫城,其中布置一组举行封建典礼的宫殿建筑及广场。宫城东为一组宫殿官署,其北半部为曹操的宫室,南半部为官署。官署东为戚里,为王室贵族的居住区。宫城西为铜雀苑,为王室专用园林,靠近西城为粮食武器库。东西轴线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的居住区,划分为若干正方的坊里,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作坊。

  东西干道通向东城门迎春门及西城门金明门。南北向有三条干道:中轴线干道由南门雍阳门,通向宫门及宫殿建筑群,以北城正中的齐斗楼为终点;西面一条干道,由铜雀苑大门通至凤阳门;东面一条干道,由军政中心的司马门通向广阳门,两旁也有一些官署。东西干道与中轴线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并建有三座止车门,形成一个关闭形的广场。

  城中的水系是在城西北引漳河水,由三台下流入铜雀苑及宫殿区,分流一部分至坊里区,由东门附近流出城外。园林也很多,除铜雀苑外,城西有文武苑,北城外有芳林苑,其东有灵芝苑等。

  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很严整。正中宫城部分,入宫门为一封闭形广场,经过端门至大殿前宽广的庭院,大殿在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楼及鼓楼。东部的宫殿官署区布局也很严整,进入司马门,干道两边为各种官府衙门,形成重重院落,后半部的后宫为曹操居住之用,是按照“前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

  邺城的主要宫殿在西晋末年毁坏,后赵石虎在此建都时有所修复,对三台也曾扩建。北齐时,在邺城南有筑一邺南城,《邺中记》记载:“邺南城东西六里,南北十八里六十步,高欢以北城窄狭,故令仆射高隆更筑此城”,城址目前已无痕迹,大部分已为漳河冲毁。

  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的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三台就是明显的防御性质。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等城。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

  • 相关推荐

【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