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在“九二电”的岁月
2019-07-05
“九二电”即九峰二级水电站;位于平和县九峰镇陈彩村赤石自然村(九峰溪的中游)。1977年8月动工,1979年11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3000千瓦,为目前平和县最大的水电站。(插图1)
当年我参加了“九二电”建设;并从“九二电”工地回家,参加了“恢复高考”的首次考试。读书毕业后,到外地工作……如今时间已过去了三十八年啦!这次我从异乡回到老家,偶然见到当年“九二电”的工友,使我又回想起,在“九二电”的那些岁月……那工友们对我的关心,那不寻常的生活经历,这一切令我感激!令我感叹!(插图2插图3插图4)
往事悠悠,1977年那时的农村,仍然实行“生产队集体劳动制”。由于“九二电”是县级工程,所以工程建设由县里统一指挥,从全县各地调人参加“九二电”工地劳动。我们大队(现称村)派出了16人,其中带队1人、每个生产队(现称生产小组)各派出1人。山格公社隆庆大队“九二电”工友名单如下:
带队——蔡亚高(大队民兵营长);第一生产队——蔡清明(负责生活总务);第二生产队吴丁友;第三生产队蔡生财;第四生产队蔡勤福;第五生产队蔡审民;第六生产队蔡银河;第七生产队蔡来凤(女);第八生产队蔡文平;第九生产队蔡约行;第十生产队蔡李花(女);第十一生产队吴思圣;第十二生产队蔡汉以;第十三生产队蔡喷仔(女,炊事员);第十四生产队蔡再明;第十五生产队蔡国平。
我们到工地时间,比“工程动工时间”1977年8月还早。到工地时间是1977年05月20日(这时间是准确的。我有写日记习惯)因为我们是编入到挖公路的民工队伍之中,所以就比其他民工进场的时间更早些。
记得那天,我们16 人坐在大队的“大型拖拉机”来到九峰镇陈彩村赤石自然村的一座山上。来到这里,看看周围的大山,这时我才明白,什么叫“崇山峻岭”!这里的山峰不仅很高,而且很险峻;山上有一条公路从九峰镇通往广东大埔县,公路依山而行,弯弯曲曲,时而上坡,时而下坡……带队的民兵营长蔡亚高决定,把“住地”设在离工地约1000米的山腰上。“住地”的上部是公路,下部是小山沟,并有一处泉水;“住地”不仅向阳,而且地势较平坦。我们下车一会儿,陈彩村有一位村民来接待我们,他带着我们去砍松树,准备搭建“住地的茅草棚”。
这一带村民讲客家话,但这个人会讲闽南话,虽然他讲得不很流利,但我们还是听得懂;那时讲普通话的人极少,因为中学课堂上也讲本地话。
当日茅草棚未搭建好,晚上我们就用塑料薄膜铺在地上睡。夜晚山上的蚊子特别多,而且很凶——随叮随起大包!我们曾经点火用烟来驱散蚊子,但也无效……这时有人从农家猪栏驱蚊的做法受到启发,说可以用“芒箕草”盖在身上,这样不仅透气而且蚊子钻不进来。我们的周围都是芒箕草,当夜我们就刮下芒箕草盖在身上,果然不受蚊子叮咬了!(插图5)
我静静地躲藏在芒箕草下面,从芒箕草的缝隙里,看到弯弯的月儿挂在山峰的树梢上……山风吹得嗖嗖响,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这时山上昆虫的叫声,工友的睡鼾声,成为山夜的混合声。
天亮了,大家开始忙起来,就象一个大家庭一样,分头去干活。有人搭建茅草棚,有人挖砌水池,有人到工地现场领取任务……而工友们很关心我,说我刚读书出来(1976年高中毕业)干活较笨,一些重活险活就暂不安排,只叫我挖地平整场所(后来我成为工程施工员,这是后话)。
茅草棚搭建后,先要解决二件事:睡觉铺位和做饭土灶。睡觉铺位用竹子一片一片地连接起来,男工友的铺位,每人50——80公分,十三人睡通铺;我的铺位安排在最后一位,与第十四生产队蔡再明紧挨着;我这最后一位是靠近入门处,如果我身体左侧睡,就可以看到土灶里的火苗。女工友的铺位外面用竹子另围起来,三人睡通铺。做饭的土灶与女工友的铺位在同一侧。
“住处”——茅草棚安顿后,第三天就开始到工地劳动。工地劳动是重体力劳动,那时挖公路没有机械设备,全部用人工开挖。人工先在半山腰打炮洞,然后装上炸药放炮,把山土震松;而后人工才来推土;推土时后面一人扶着木板,前面一人拉着绳子,把土推到山沟去,慢慢地就形成了公路的“路面”;若绳子不小心断掉,在惯性的作用下,人将掉落到下一个台阶,这台阶有3——7米的落差,摔下去相当危险!在工地上,时有因绳断造成伤人的事故发生……所幸我们都平安!
我们每天很早就要去开挖公路,山上雾大,有时每人手拿木棍探路行走。当年我在日记里,此事写了一首诗:开挖公路(1977年08月15日)山间晨雾白茫茫,开挖公路我前往。风吹呼呼甚凛冽,路小弯弯山中转。雾大路迷脚步浅,持棍探行山涧旁。待到红日迸光芒,雾散群山秀色染。
因工地要炸山,石头常在天上飞!石头从天上落下来的情况,有时一窜窜,有时冷不防掉下一块。每当指挥部发出放炮警声,我们都要抬头望天,躲避天上的“飞石”,这时茅草棚里也不敢呆人!有时躲进“7字型”的防空洞里,就像战争年代那样,躲避敌机轰炸!
到工地干活,要走过一段古河道。这古河道在地面上,有很多大石头,而大石头下面是地下河,在地面上就可以听到地下河的流水声。这些石头滑而难走,若不小心掉下,后果将不堪设想!我遇到难走的石头,常常小心地爬过去;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工友们会在旁边帮忙我,鼓动我!而我们的工友,不论男女都不慌不忙地走过去或跳过去,他们真棒!工地做饭是烧木头的。早晨五点左右,我们要到山上抬一根松木下来,做饭烧火或工地之用。我们每人都空腹去抬木头,人人都这样,带队也不例外。工友们很关心我,总是留下小根给我,但我还是累得双脚发抖,一脚高一脚低地抬着木头走回茅草棚。
公路的“路面”挖出来了,需到河里挑沙子铺上去。我们到九峰镇福田村挑河沙,每人要挑一定数量,在烈日下,从早上七点挑到晚上,汗水河水满身都是水!当年我在日记里,此事写了一首诗:挑河沙(1977年07月02日)烈日当头汗水洒,九峰福田挑河沙。树下休息望前村,人在异乡倍思家。
我们吃的大米,由本村大队派车送来,运载的车辆有时是卡车,有时是“大型拖拉机”。因卡车比拖拉机大,无法开到小路来,进入到我们“住地”的视线,卡车只能停在公路上。为了防盗,晚上要派人看护卡车。有几次,轮到我和蔡约行工友看护卡车,起先我们是睡在卡车上面,但夜晚山上的露水大,后来就移到卡车的下面睡。那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因为万一卡车的轮子没堵紧而滑动,或者被来往的车辆“擦肩”,我们将被自已卡车压过……现在想起这件事,还会出一身冷汗!
接下来说一说生活方面和当地的传闻。随着工程进展,各单位民工相继进场,我们附近的山上,都有民工住下。民工的增多,带来一个具体的问题——厕所。各单位用树枝围一圈,这就是厕所。遇到下大雨时,厕所的污物被雨水冲刷,由高处往低处流,有时我们的饮水池有“蛋花状”——大便!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清理水池啦。
日常生活中,工友们的衣服都是自已洗;衣服破了,也是自已补;而我不会补,女工友常帮我补。第十生产队蔡李花曾帮我补膝盖处的破洞。她缝补得花纹状,很好看!
这三位女工,各身怀绝技,第七生产队蔡来凤会打石头,大锤抡起,空中飞舞嗖嗖响;第十三生产队蔡喷仔,是妈妈级的女工,为人善良,能做一手好饭菜;第十生产队蔡李花,助人为乐,重活细活争着做。
我在这个集体里,虽然是一名民工,但还有一点“学生”气;空闲时总喜欢到处走走,到处看看。有一次,我到古河道的岸边走走,在杂草中发现有残墙断壁,有破损的大红砖……回来后,我把这事告诉蔡思圣工友,因为他是一名老知识分子,1949年左右是隆庆村小学第五任校长,生于1927年,时年五十一岁。他见多识广,他告诉我:九峰溪在明、清时期,常有大船到现在的九峰镇陈彩村赤石自然村来,民国期间因河床被塞,才不能通航。可见,现在岸边的这些“残墙断壁”,当年是万家灯火的民居,河水涛涛,船来船往,好一派热闹景象!
还有在我们工地对面的山上,有一个“母猪石”传说,出于好奇,那天我约了几位工友到“母猪石”探秘:这里是一个溶洞,大洞中又有小洞,大洞可纳500人左右……陈彩村的村民说:古时候村民为躲避土匪常钻入洞内,洞内有一块石头状如“母猪”;从“母猪”肚子处有一个小洞,这个小洞很神奇,会自动“下大米”!每次下大米的数量,刚好是洞内的人够用。可有一次,来了一个贪心的人,嫌下大米的小洞不够大 ,人为地敲打大一点,但经这一敲打,从此“母猪石”就不下大米啦!……那天我手摸着“母猪石”,感慨地说:“够用就行,干吗要敲大一点?”工友们说:“人心不足啊!”我们一边说,一边往洞口走出来。
在“母猪石”的山上,有一个很高的山峰,这山峰就象一头“雄狮”;“雄狮”的头朝向福建方向,屁股朝向广东方向;当地人说:“雄狮吃用于福建,而肥于广东;所以广东比我们富裕多!”这“雄狮峰”还有一个奇景,从“雄狮峰”上落下来的雨,就象长长的“线面”倒下来一样,在空中左右摆动……每遇雨天,奇景常见。
我们“住处”往广东大埔县有一条古道。有一次,我和蔡约行工友,在带队人的安排下,二人前往大埔县购买碗等生活用具。因为大埔县有好多出名的瓷厂,其闻名如景德镇瓷厂。我们走在古道上,不知翻越了多少山峰,有时迎着太阳走,有时背着太阳行;古道的路面用鹅卵石铺成,路边常有各种山鸟突然飞起,鸟儿看到我们远客来,边飞边叫……在夕阳下,别有一番情景!望此景,我不知不觉地哼唱着李叔同《送别》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回忆往事,我的心情久久地难以平静!尽管我在“九二电” 只有半年时间,1977年05月20日---1977年11月10日,但我却学了许多东西。啊!“九二电”,感激工友们的关心!我难以忘怀的“九二电”!因为我是从这工地回家,参加了“恢复高考”的首次考试。你是我人生理想展翅的地方!
附“九二电”简介
“九二电”即九峰二级水电站,在九峰溪中游的九峰镇陈彩村赤石自然村。电站引水口枢纽建于赤草埔一级电站下游400米处,拦河坝采用浆砌石连拱坝型,最大坝高5。5米,设3拱和2个重力支墩,坝顶直线长46。5米;引水渠道自渠首起傍山而行,经高云村、水井溪口至前池入口总长4780米,过水流量7立方米/秒;“九二电”地面式厂房设在赤石村上游右岸溪边,装机3×1000千瓦。
“九二电”由龙溪地区水利水电工程队和平和水电局勘测设计。1977年8月动工,1979年11月建成投产,是一座引水式径流开发电站。拦河坝以上流域面积331平方公里,多年年均流量10。8立方米/秒,多年年均径流量3。31亿立方米。装机容量3000千瓦,为平和县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九二电”总投资25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5万元。共投工48。6万工日,完成工程量32。62万立方米(其中石方14。99万立方米)。电站建成后发电量逐年上升,1982年起每年发电量都在1200万千瓦时以上,1988年达1695万千瓦时,超过设计标准。
本文标题:难忘在“九二电”的岁月
- 相关推荐
【难忘在“九二电”的岁月】相关文章:
保持理性,不沉溺耳听爱情的星座:行动才能让她们有安全感2023-09-30 12: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