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马丽见面,我给她准备了一个「快问快答」,其中有一个题目是:“你更希望自己是强势的干练的,还是可爱的温柔的?”她想都没想就肯定地回答:“这个我全具备。”突然间我才发现,这两组有点半对立意味的的形容词,一同放到她的身上,不仅不冲突,甚至还恰到好处地形容了她。
到底是什么遮蔽了她“搞笑”之外的特质呢?我想还是因为她过往深入人心的喜剧角色,让一次次的掌声像标签一样,贴在了观众对她的基本认知上。可以说,在《来电狂响》之前,开心麻花成就了她,也锁定了她。
必须要承认,中国版《完美陌生人》真的不差。不仅本土化做得不生硬,相比原版的偏戏剧形态,《来电狂响》倒是相当聪明地使用了当下比较卖座、比较容易上手的喜剧手法,将中国当下最热门的社会议题:沉迷手机、阶级差距、直播打赏、离婚买房、婆媳关系、养老压力等等,巧妙地把“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地鸡毛”的众生相,都掰碎了揉进去。
智能化时代里,大部分的人都以为拥有手机就可以跟世界零距离接触,命题本身没错,但真正拿来跟世界沟通的人,实际上寥寥无几。而我们中国人在手机领域上分区域的“圈地自萌”,倒是做到了史无前例的和谐与统一。
马丽说,喜剧不光要搞笑,一定要有意义。这一份强势,体现在她挑选剧本时的坚持上。如果说马丽过往每个喜剧角色的成功,是借助了话剧的经验,将喜感的部分都放大到直戳观众笑点的结果。
那《来电狂响》里韩笑这一个角色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除了她是当代中国女性生存困境中的一个缩影,最大的原因无疑是她把一个职场女强人在被性侵之后的强撑与游戏最后的脱光坦白,所呈现出来的脆弱与坚强,都做到了毫无违和的拿捏稳当。负责任地说,不搞笑的马丽,是本片最大的惊喜。
《来电狂响》里我很喜欢的一段戏,是她和李楠夫妇(霍思燕、乔杉饰)两人的一个3分钟周旋。
性侵了韩笑的凶手Martin发来一条微信:“你在哪儿”,很普通的一句话,在他们三个人之间炸起了不同的水花。李楠作为深闺中的妻子,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丈夫外遇的可能”,疑神疑鬼的质问实在是令人笑不可抑;而乔杉面对这突入其来不明不白,在两个女人的对立意见中,不敢轻举妄动,在get到手机的主人韩笑不想理会来信的意思之后,也小心翼翼地帮着拒绝给来信回复的样子,也同样令人忍俊不禁。
唯独韩笑,这普通的四个字像刀子一样扎进了她的心里。虽然此时观众还不知道“Martin”这个名字代表了什么,但是韩笑整个人所传递出来的隐秘的生理不适,仿佛带有一种让观众过目不忘的能力,所以在答案揭晓之后,每个人都很难忽略她曾经的痛苦和悲伤。
尽管首映礼上观众对她的表现都赞不绝口,在我们的交流中,马丽虽然坦言没有将韩笑这个角色发挥到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最最淋漓尽致的程度,是她的一个遗憾。但是她知道群戏讲究的是此起彼伏的平衡而某一人非单方面的自我表现,所以她强调,韩笑这样的一个角色能够给到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的鼓励和勇气其实更重要。
我很欣赏这样的识大体。因为这意味着,即使她进入到每个角色,或者是每个角色进入到她的生命中,她都要保持一定的理智。“飙戏”对于观众来说,也许是评判一个演员演技的一个标准,可是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单纯地单方面地飙戏,这其实是一个相当自私的行为。
并不是说因为其他人演得不好,不要把差距拉得太开,完全不是。而是每一部电影的分工都不同,演员的表演力度也不同。用是枝裕和评价福山雅治的演技来通俗地解释就是:“福山雅治是一个非常有合作性的演员,比起投手更像一个接球手的类型,面对对方的表演,能够灵活地做出反应。”
明确自己要在一部电影中有合作性,关注的是这个团队的合作,我觉得这是马丽的清醒,也是她的干练。
然而这样的干练并非是几部电影就能成就的。在加入“开心麻花”之前,科班出身的马丽,日常就是混迹在各个话剧片场,担任一些戏份不多的小角色。刚刚经历家庭经济的变故的她,又因为总被人奚落议论“长得丑还能演,肯定是跟导演有什么特殊关系”,一度自卑到抑郁,后来拒绝了所有影视剧的邀约。
现在再回头看,她的逆袭来得不算晚。因为跟何炅合作了一系列的小品,除了让她迅速积累了不少人气,还让马丽接到了开心麻花的邀请。就这样,拥有相当丰富的小剧场话剧经验的她,凭借着自己非常有特色的东北式爽朗,成了如今的“麻花一姐”、“喜剧女王”。
按理说,经历了两千多场话剧的洗刷,从自卑到自信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渡。但是人生并不总能如愿。
在《夏洛特烦恼》票房大卖之后,因为出席活动的需要,马丽向某时尚品牌租借礼服。对方不仅拒绝了她,而且也完全没有打算藏着掖着他们的拒绝理由,反而非常直白地告诉她:“你的形象太土了”。
这样的歧视,让我想到了凭借《悲惨世界》的芳汀一角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的安妮·海瑟薇曾在颁奖典礼上控诉过,大家对于女演员的要求苛刻到好像只能通过刻意地变丑、变傻才能要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
所以尤物般的女艺人,都在争相寻找能够让自己扮老扮丑扮土的角色,来证明自己有演技而力求转型,这多少都是在向既定的偏见妥协吧。而在很多表演上都必须抛弃偶像包袱的喜剧女演员的出路就更是狭窄。除了要在表演和扮相上,都尽可能地夸张,以求在视觉上直击观众笑点外,她们还承载了观众对整部、整场喜剧的期待,这种期待包含了“如何巧妙地告别三俗”、“如何让女喜剧人升华整个故事”等等。也就是说,保持舞台记忆与人设的形象重合,其实是观众对喜剧女演员无意识的要求。
虽然如今马丽是当红的喜剧女王,是当之无愧的流量,她可以一直把喜剧拍下去,跟着开心麻花拿下一个又一个10亿。毕竟她演了这么多年的喜剧,没有热爱是撑不下来的。
但《来电狂响》像是她对自己并非“专属于喜剧”这个刻板印象的一次叫板、一次证明。不苟言笑的高冷的韩笑,不想被世俗所定义的“羞耻”绑架,她的强势也像是马丽本人的强势:她不想做快消品,赚够钱就回家相夫教子,她热爱舞台,她想做演艺圈的奢侈品,一个靠演技说话的演员,一个踏踏实实的演员。
电影《手机狂响》就是她成功摆脱刻板印象的第一步,如果把她固化为喜剧演员,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相比马小、马冬梅这些羞羞涩涩大大咧咧的角色,银幕之外的马丽意外的温柔安静,想知道更多我们聊了什么吗,欢迎各位朋友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推荐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本文标题:她在喜剧女演员的困境中杀出血路
- 相关推荐
【她在喜剧女演员的困境中杀出血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