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细节的注重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它泛化到所有细枝末节都不能出现一丝偏差,不免也掉入了完美主义陷阱,让人徒生焦虑。
文 | 小菲 编辑 | 星煮
不知道从何时起,机场书店的成功励志书架上多了很多像《细节决定成败》、《赢在细节》、《卓越领导者的49个细节》之类的书籍。完美主义似乎成为了一项成功必备素质。对细节的注重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它泛化到所有细枝末节都不能出现一丝偏差,不免也掉入了完美主义陷阱,让人徒生焦虑。完美主义并没有像人们以为的那样让人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或事变得更优秀,它反而会让人因为害怕犯错误变得畏首畏尾,从而错失成长的有利机会和必要历练,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专家指出,完美主义并没有使这代人更成功,还容易让心理出现问题。
最近,英国巴斯大学的托马斯柯伦和安德鲁希尔的一项研究发现,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凯蒂拉斯穆森说,完美主义已被视为流行病和公共卫生问题进行讨论。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杰西卡普莱尔指出,极端的完美主义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甚至是自杀想法。
柯伦和希尔调查了数万名来自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大学生,对1989年至2019年完美主义研究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测量了三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自我导向型,社会要求型和他人导向型。他们发现,在这二十多年里,自我导向型的完美主义者增长了10%,社会要求型完美主义增长了33%,他人导向型完美主增长了16%。
位于澳洲珀斯的科廷大学专门研究完美主义、饮食失调和焦虑症的高级研究员莎拉伊甘(Sarah Egan)说:“这是一种能引发各类问题的心理疾病。没有其它状况可与之相提并论。”
根据BBC的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轻人患精神疾病的数量已经破纪录。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患抑郁症、焦虑症和有自杀念头的人比十年前更常见。研究表明,即便科研人员已控制住像神经过敏症这类精神疾病,完美主义倾向仍会引发抑郁、焦虑和压力爆棚等问题。病情恶化后果相当严重,完美主义者的自我谴责会令人产生抑郁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又会加重自我谴责,令人陷进痛苦的循环。
在完美主义与职业倦怠关系的分析中, 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对人生有远大目标的人并没有从中受益,反而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他们指出,完美主义不等于高标准,而是不切实际的标准,不是追求目标的行为,而是对自己的负面思维方式。完美主义者的抗压能力不高,情绪更为波动,也因此更容易遭遇失败。当他们发现事情不如想象中完美时,也更倾向于用放弃努力和逃避的方式来应对。
有些运动员就是完美主义者,当比赛达不到既定目标时,他们会把目标定得更高一些,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训练。明明马拉松两小时十分都跑不进,却把目标定在了两小时。因为目标提高了,也就更容易失败,最终导致自我怀疑。而且完美主义者遇到问题会自我批判,感到愧疚和失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休斯顿大学社会工作研究院教授布琳布朗自称是完美主义的康复者,她在经历了很长时间因完美主义感到压力和焦虑,在一次情绪崩溃后她接受了长达一年都心理咨询。在那之后她突然开悟了,发现不完美是人生的礼物,从而开启了新的事业高峰。布林布朗关于不完美的探讨成为了TED最受欢迎的演讲之一,她说问题的根源在于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人们寄希望于完美主义来抵抗这种不确定性,逃避被无常打击时的脆弱和痛苦。
例如,你期待拥有名牌包包、升到某个职位、变美变苗条,用这些期待来抵御对未来前途的不安和忧虑。但人们没有意识到,在你试图压抑这些恐惧不安之类的消极情绪的时候,也同时麻痹了自己对积极情绪的感知力,并因此陷入更深的焦虑里。布朗指出改变完美主义的方法就是去拥抱生活里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坦然接受自己的脆弱并学会与之相处。
改变完美主义可以从一些身边小事做起,比如每天写日记记下自己感到骄傲的小事情,提高自我评价。或者尝试做一些不完美的事情,感觉一下不完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还有就是把对目标的苛求变为享受过程,比如去练习瑜伽并不是要完成那些高难度动作,而是你享受照顾自己身体的过程。此外,对待他人也多点用善意的赞扬代替吹毛求疵的批评。
正如《脆弱的力量》里的所说的:“喜悦和消极情绪一样有尖锐的芒刺。不顾一切地热恋某人,坚定执着于某种信念,庆祝精彩的瞬间,全情投入生活,都不会给予任何保证——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带来脆弱和痛苦。如果我们不能忍受伤痛,也就失去了感知喜悦的能力。”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newmedia@nbweekly.com。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本文标题:你是完美主义者吗?但这可能会让你不完美 | 小南都知道
- 相关推荐
【你是完美主义者吗?但这可能会让你不完美 | 小南都知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