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选择权交给观众?不,这部电影只是在操纵观众

2023-09-30 13:56:34

把选择权交给观众?不,这部电影只是在操纵观众

文 |西帕克

2019年12月27日,在上一季《黑镜》播出整整一周年时,网飞悄然上线了一则预告,并于第二天闪电放出《黑镜》特别电影《潘达斯奈基》全片。

《黑镜:潘达斯奈基》

在几乎毫无宣传的情况下,这集《潘达斯奈基》靠着及其前卫的「选择剧情」玩法和多个隐藏结局,瞬间刷爆互联网,成为2019年底最后一个爆款影视作品。

借助于互联网便捷的互动形式,《潘达斯奈基》采用了「交互式电影」(Interactive movie)的形式,希望提供给观众更自主更沉浸式的观剧体验。用户在登录网飞后,进入《潘达斯奈基》的页面,一开始系统便会给出提示,让观众拿好鼠标或键盘,在关键情节时,进行二选一的选择,而每次选择都会影响之后的剧情。

全片中有数十个二选一的选择,小到早餐吃什么牌子的麦片,大到是否要杀人,都被观众的「自由意志」所影响。也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玩法,让网飞基本杜绝了本片被盗版的可能。因为只有在他们的页面上,才能完整体验本片。

截至目前的任何下载版本,都是被阉割了交互的录屏版或素材堆砌的无逻辑版。

本片剧情设定在1984年,讲述了19岁的游戏设计师史戴芬·巴特勒,试图将死去母亲遗物中的一本互动游戏书《潘达斯奈基》,改编成电子游戏。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史戴芬逐渐陷入疯魔状态,总觉得自己的选择在被人操控,而根据观众的选择不同,史戴芬疯魔的原因也会有所不同……

《黑镜》的幕后主创查理·布鲁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潘达斯奈基》一共拍摄了五个小时的素材,涵盖了多个不同结局,普通观众看完其中一种结局的时间大概是90分钟, 这也是网飞页面上所标注的时间。但如果想要看到多个结局,就必须不停回到分支点进行重选。

在IMDb的介绍页面上,标示着本片一共有五种结局,但事实上,我经过六个小时的不断尝试之后,一共玩出了八到十种不同结局,每种都涵盖了剧本发展的不同支线,包含至少四种截然不同的走向,另外几种则是在大结局方向上的微调,可见本片内容之丰富。

很多影迷和剧迷在观赏完本片后,称网飞重新定义了电影(电视),但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这其实是一个打着《黑镜》IP的网页游戏。

事实上,早在1967年,捷克就诞生了第一部「交互式电影」《自动电影》。这部在当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上展出的电影展品,在观看时,可以通过绿色和红色两个按键,选择不同的剧情走向,从而在每次观看时获得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

《自动电影》

相较于《潘达斯奈基》,这部作品虽然剧情十分简单,但在玩法上其实一模一样。

而在美国本土,于1979年出版了一套互动冒险类图书《选择你的冒险历程》(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这套图书由爱德华·派克首创,在阅读时根据不同的选择翻到指定页数,阅读相应的后果,组成自己的冒险经历。

《选择你的冒险历程》

其和本片中所虚构的冒险书《潘达斯奈基》并无二致,亦是电影致敬的对象之一。这套图书在2003年时曾引进过国内,我也在当年阅读过。

近几年来,随着电影和游戏两个媒介的互相学习和融合,互动电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子游戏领域,如Telltale公司出品的《行尸走肉》,《权力的游戏》,Quantic Dream公司出品的《暴雨》、《超凡双生》和《底特律:化身为人》以及和本片相似度极高的真人互动电影《夜班》。

《行尸走肉》

而《潘达斯奈基》的出现,其实也是影视媒介对于这一潮流的回应(事实上,随着今年Telltale的大幅裁员,和《底特律》的口碑走低,此类互动电影在游戏领域其实正处于退潮期)。

相较于前文所提到的几款游戏,《潘达斯奈基》更电影化,去除了游戏中常见的行走和侦察等元素,仅仅保留了选择。但同时,查理·布鲁克在编剧时,更加强调了「选择」这个动作本身对于剧集主旨的影响。

《黑镜:潘达斯奈基》

正如片中角色科林的台词一样,「每一次选择都会创造一个平行宇宙」,我们在这个宇宙中选择了「是」,在另一个宇宙中就会选择「否」。而在这个宇宙中死去的人们,在其他宇宙中则会再次相见。观众的一次次「选择」巧妙的解释了片中所提及的「平行宇宙」。

当结局出现,或角色被逼入死角无法继续剧情时。观众会一次次重新回到关键选择点进行重选。此时,电影会通过一段快速剪辑,重新带观众回顾之前的剧情,而由于观众选择的不同,之前和之后的剧情都会有一些微弱的调整。

比如角色可能会提前说出,其他角色要说的话,或者被平行宇宙的另一个自己的记忆所影响,发现自己本不该知道的事,暗示着观众之前所做过的选择,其实并没有被完全推倒,一切都在平行发生。

(以下文章可能涉及剧透,读者可选择:1. 继续阅读;2. 停止阅读,并在看完片后再次回来。)

通过不同的选择,观众最终都会到达某一个结局,而几种不同的结局,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派:

1. 童年阴影派,即史戴芬在了解到平行宇宙后,回到过去,试图解救母亲,却发现母亲的死是命中注定的;

2. 阴谋论派,即史戴芬发现自己的人生童年阴影都是被秘密安排好的,只是为了看他会选择什么,最终他杀死了父亲,没有完成游戏;

3. 中邪派,史戴芬在研究《潘达斯奈基》小说时,陷入了对作者杀死妻子事件的痴迷,认定所有的选择都会通往一个结局,于是杀死并肢解了自己的父亲,完成了游戏;

4. 网飞派,史戴芬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网飞游戏的主角,他的选择都是被21世纪的网飞用户所操纵的。

几种结局代表着一般来说结束这部《黑镜》的几种编剧俗套,但其实也暗含着一些相联系的地方,比如「童年阴影」和「中邪」的结局,都暗示着命运的不可逆,而「阴谋论」和「网飞」的结局则带着对游戏流程和电影形式本身的反讽。

就像史戴芬在其中一个结局中,对心理医生所透露的那样,所有的结局都是被操控的,我们只是获得了自由选择的假象,最终都通往几个看似不同,实则相似的命运悲剧。这其实也是布鲁克对于《黑镜》对和网飞式大数据霸权的暗讽与自嘲。

《黑镜》系列的成功,在于其站在传统电视工业的视角,对于未来黑科技发展的寓言与讽刺。但如今的布鲁克和《黑镜》则因为加入了网飞系统而成为了自己当年所嘲讽的科技魔鬼的一部分。

《潘达斯奈基》靠着网飞站在了电影黑科技的最前端,在互联网上大喊着,你不加入网飞,便不能看到最先进的电影。你在选择,同时你也在被动着接受。

这几年来,网飞通过大数据算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他们开始弱化评分,而强化推荐系统,试图告诉观众,我们爱看什么,应该看什么。

我们浏览网飞或其他任何视频网站的页面,追逐着最新潮的电影和电视剧,看似是在选择,但其实更多的是在被动观看已经被筛选好的节目。

早在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已放弃了自主选择权,而让那个一直在看着你的大数据帮你去选。

正如同本片结局的一个分支中,观众选择跳出窗外,才发现窗子其实不能打开,一切都是处于拍摄现场之中。面对如此情境,即便睿智如布鲁克,又真的能跳出去吗?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赛人的2019中国电影总结,好片和差片都出人意料

他已经是活着导演中最伟大的一个,每年仍拍一部没几个人能看懂的电影

看到一半以为是大烂片,看完才发现是年度绝无仅有的神作

杨超电影视听语言课

十大专题课程

一次电影求索之旅

用语言撬开电影的大门

杨超视听语言课

扫描二维码

进入了解更多详情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把选择权交给观众?不,这部电影只是在操纵观众

  • 相关推荐

【把选择权交给观众?不,这部电影只是在操纵观众】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