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漫漫长冬,对动物们的挑战除了低温,还有草木凋零带来的食物匮乏。鸟儿可以飞到温暖富饶的南方去,而同样体型小巧、新陈代谢快的啮齿类动物就只能留下来硬扛。
其中一些种类靠囤积粮食来熬过冬天,另一些则选择了冬眠,眼睛一闭一睁,冬天就过去了,不管怎么说,这两种方式都着实令人羡慕啊!
BBC有一部叫做《隐秘王国》的纪录片,其中一集就讲了花栗鼠如何在冬天来临前努力囤粮,那一刻我仿佛化身花栗鼠,满脑子都在想:大冬天的我吃点啥好呢?
纪录片中花栗鼠吃东西的每一个画面都透着“真香” 截图来自:《隐秘王国》
宅+吃 这才是过冬的主旋律
冬天来临之前,是收获的金秋。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红松林里松子成熟了,随后它们便如同下雨一般从树上洒落下来。这个时期对当地的啮齿动物极为重要,比如东北松鼠。
截图来自:《隐秘王国》
这些小家伙甩着长尾巴,从早到晚不知疲倦,把地面的一个个松子塞进嘴里,接着在附近找地方刨个坑,把松子吐进去埋起来。
东北松鼠通常会把松子埋藏在落叶下1~3厘米深的地方,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深度:太深,严冬土壤冻结后就很难取出来;太浅,松子就可能在落叶层中发霉。
林姬鼠这样的地栖小型鼠类,也在秋季大量囤积食物,储备的冬粮可达数公斤。
在温带的松鼠科、鼠科啮齿动物中,相当一部分成员都选择不冬眠,而以储粮的方式过冬。它们通常挑选体积较大、热量高且保质期长的植物种子当作存粮,“仓储”方式则分为两种策略:分散贮藏,或是集中贮藏。
塞了满嘴栎树种子的岩松鼠。 摄影:张瑜
树栖的松鼠,经常是把种子分散储存在多个贮藏点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掩埋,不用消耗太多能量搬运种子,可以在较短时间里大量收集。而且冬季存粮不放在一个地方,也分散了风险。缺点就是,松鼠的小脑瓜儿总会忘掉一些贮藏点,因此每次收集的存粮都要高于自己一冬的实际食量。而这些被埋起来却没被吃掉的种子,反而提高了发芽成功率,相当于松鼠为森林播种了。
擅长挖地洞的沙鼠、鼢鼠等地栖鼠类,则大多采用集中贮藏的方式,把食物堆积在自己的巢穴里,或是在附近另挖一个贮藏洞(BBC纪录片里提到的花栗鼠就是这一类)。这样一来,它们整个冬天就可以“宅”在地下的温暖小窝中,不用冒着被冻死、被捕食的危险经常出来活动。当然,一旦贮藏点的存粮被盗走或是发霉腐烂,对它们来说将会是毁灭性打击。
截图来自:《隐秘王国》
实际上,许多鼠类在储粮时都知道因地制宜,既设有储粮几公斤的主贮藏点,也安排一些分散的贮藏点。具体偏重于集中还是分散,与它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有关。
图片来自:123rf.com.cn
冬天到来之后,啮齿类动物就没法再补充存粮,只能适当“节流”才能安然过冬。还是以东北松鼠为例,它们在初冬、仲冬和晚冬,饭量都有变化——初冬存粮丰富,因此它们这时候吃得很多,以保证体力,甚至还能继续积累点脂肪;到了1、2月份天气最冷,存粮渐少,厚厚的积雪也让它们难以挖出松籽,因此在这个艰难阶段它们只能硬扛,每天只能以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取食。而到了晚冬,天气转暖,冰雪消融,获得食物的难度又降低了,因此为了在春天能有一个活跃的开局,它们又会开始多吃起来。
冬季积雪最厚的时节,每一颗刨出来的种子对松鼠都十分宝贵。图片来自:123rf.com.cn
除了吃自己存储的食物,啮齿动物们还会发挥“硕鼠”本色,偷吃别人的存粮,称为“盗食”。啮齿动物嗅觉灵敏,只要运气够好,找到其他同类、或者其他种类埋在地下的种子并不难,谁让动物世界不保护“私有财产”呢。
争抢食物的灰松鼠。其实松鼠之间很少像这样为了抢食而打斗,更多是偷吃同类的存粮。
尤其是分散贮粮的松鼠,它们在几乎整个秋冬季节都会互相盗食,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松鼠们其实相当于存粮共享,大家在严冬分享这些生存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个体活下来。
一觉睡完整个冬天,最简单!
啮齿类动物的另一个过冬策略,就是在秋天吃得胖胖的,天气再冷就进入冬眠状态,直接睡过一冬。俗称“土拨鼠”的各种旱獭,以及部分种类的地松鼠、跳鼠等,选择了这种比较“消极”的方式过冬。
冬眠状态的北极地松鼠
欧洲高山上的阿尔卑斯旱獭,每年9月秋风渐凉时,就开始为睡大觉做准备了。它们一边忙着“贴秋膘”,一边整理巢穴,丢出春夏时节积累的垃圾,再衔进新的干草铺窝,堵住多余的洞口。到了9月底10月初,它们进食、出洞的次数越来越少,只偶尔出来晒晒太阳。之后,它们会从里面堵住洞口,正式进入冬眠。
秋天的阿尔卑斯旱獭,总是衔着一嘴草跑来跑去。它们带草回洞并不是为了收集存粮,而是给冬眠铺窝。
阿尔卑斯旱獭平时以小家族形式群居,冬眠也要“一家人整整齐齐”,幼崽先在巢室中间入眠,成年旱獭在外围保护。它们一个个蜷成球形,前肢抱头,在整个冬眠过程中几乎一动不动。尽管它们在冬眠期间的新陈代谢速度显著降低,但到了来年开春苏醒时,入眠前储存的营养还是会消耗殆尽。如果哪只入眠之前贴的秋膘不够,很可能就一睡不醒了……
兄弟,使劲吃呀!图片来自:123rf.com.cn
相比时不时从冬眠中苏醒的黑熊、棕熊,冬眠状态的旱獭睡得更“死”。在温度接近0℃的地洞中,它们每分钟只有28~38次心跳、1~3次呼吸,体温也从38℃~40℃降到5℃左右,营养消耗比平时减少了85%以上,就算拿小棍戳也醒不过来。不过,此时旱獭仍能感受温度变化,当外界开始回暖时,它们的身体也会渐渐“解冻”,新陈代谢加快,直到苏醒。
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人们把2月2日定为“土拨鼠日”,认为这一天旱獭会从冬眠中苏醒,钻出地面,相当于中国的“立春”。实际上,每年这一天苏醒的只有少数旱獭,而节庆中出场的旱獭都是人工饲养、不会冬眠的。
上面两个方法你选哪个?我全选
对于体型小巧的啮齿类动物来说,储粮和冬眠都是有效的过冬策略。只不过前者是尽量未雨绸缪地收集食物“开源”,后者则是尽量减少身体消耗来“节流”。如果天气太冷,哪怕是一些储粮过冬的啮齿类,也会增加睡眠时间,乃至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比如仓鼠。
储存粮食的金仓鼠
仓鼠之所以叫“仓”鼠,就因为它们囤积粮食的习性,养过宠物仓鼠的话一定很熟悉它们鼓鼓的腮帮子——仓鼠嘴里储存食物的颊囊特别发达,就是为了搬粮食。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种仓鼠都能靠洞里的存粮过冬,不过万一碰到温度骤降,它们也会蜷起身子、紧闭双眼、一动不动,进入“伪冬眠”状态。
图片来自:《不良仓鼠》
仓鼠的“伪冬眠”远不像旱獭的“真·冬眠”那么专业,在此期间它们也会心跳减慢、体温下降,但仓鼠入眠之前并没有积累足够的营养储备,身体也不能长期承受这种状态,所以持续几天很可能就要一命呜呼了。
严格来说,伪冬眠并不是真正的冬眠,只是一种对严酷环境的应激反应,不像冬眠那么有规律。对仓鼠来说,伪冬眠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豪赌,赌的就是一旦周围温度及时回暖,它们就能满状态复活,继续生存下去。
看,像不像冬天的你?
再送给大家几篇文章过冬时看
你烧的煤早就成精了
冬天点个披萨吃也不错
有了泡菜可能还能多吃一碗饭
烤面筋也是真香哦
竹鼠,要不要了解一下
对待大猪蹄子的一些方法
撰文 |冉浩
微信编辑 | 小饼
本文标题:冬天做什么运动?当然是躺在被窝里吃东西
- 相关推荐
【冬天做什么运动?当然是躺在被窝里吃东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