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了!

2023-09-30 15:08:38

2019年,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了!

我发现年龄越大,越无法忍受很多事情。

于内,是对于“无能自我”的鄙视,无法忍受庸碌的自己,便想着积极主动。于外,是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愿望。希望自己能做一点让自己看得起的东西出来,而不是站在局外做一个叫嚣者。

动嘴比动手容易,动手永远比动嘴值钱。

Y Combinator是美国最成功的创业孵化机构,福布斯曾经评过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它位于榜首。他的创始人Sam Altman曾经给所有创业者一个建议:

“The best reason is you can’t not do it.”

坚实的行动力源自什么?

一个让你足以行动的好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你实在无法忍受某些事情。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与角色在不断叠加。

这种由于角色增加导致的自我空间的挤压,让人喘不过气。

有个网络段子说,中年男人喜欢在停车场停完车子后,坐车里呆一会儿。因为一开门,回到家,看着老婆孩子,迎面而来的是责任与生活压力。宁愿原地呆着,也不愿迎上去,得缓缓,有点累。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

当然这其实只是自我空间被挤压后的负面效应,正面效应恰好相反。你不得不被推着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重新行动,重新架构人生。因为一旦不进步,你会负担不起家庭,甚至被家庭抛弃。

生活在不断暴击人们的同时,也在不断挖掘他无限的行动可能。”

别说是中年了,就是我这尚未跨入中年的人,都能隐隐感觉到:买菜时的你,和自己在家躺着的你,不是同一个你。当你开始真的开始拖地洗衣服做早餐做晚饭打扫房间时,会暗暗意识到,这是你不得不做出的事,也是你应该做的事。

生活被默默地改造中,生活结构也在默默地被颠覆中。

只是在年轻时拥有忽略“真实生活狼狈面”的资本罢了。

以前觉得这些事情距离好远,现在呢,近在眼前。

前几天看见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晒了一张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照片,心头一紧。尽管他只比我大一岁,但似乎已经是两种人间状态。

在有限的人生里每个人都有一块“成本池”,十五年前老师指着你鼻子骂道:“这么简单的题也会粗心,你还想不想考到好学校了?”你点头说再也不粗心了,回家一笑而过接着玩游戏。

做题?待会儿吧还是。那会儿尚早,孩子虽然小,但心里清楚,找借口的机会还有很多,因为退路很长很长,望不到头。

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

不做又不会死。

最多考不上好学校吧?考不上好学校又怎样?又不会死,反正学长学姐来学校都安慰我们:大考别紧张,人生又不止这一个考试。

望着长长的退路,你做了一个更轻松的选择,但你没意识到这一切都是有价格的。

十五年后的某天,你是个大人了,参加某资格性考试,出来和人一对答案... ...

“卧槽,这道题竟然错了,要丢多少分?”

你想。

可能因为这几分,你拿不到那个资格证。拿不到资格证,就换不了工作。换不了好工作,就拿不到好收入。没有好收入,就养不了家。

那会儿你尽力了,但十五年后你不再拥有游刃有余的资本。你可能终于明白该把全力拼尽了,但还是在一场重要考试中做了一抹炮灰。

望着“成本池”里的水越来越少,终于明白自己才是越来越输不起的那个。

“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

这是年轻人的心态。因为不做不会引来世界末日。除非超强的自制力、目标感、自我驱动能力,才会让自己年轻时也选择做艰难的事,但这是2%的极少数人。

“不做不行,不做这辈子就这样了。”

这是接近中年的心态,因为回头一望,退路全无。

怎样才能让自己没有借口?这里列举几个思维:

1、在一开始,就要以“赢”为目标

这里牵扯到“胜负观”。

一个成年人应该拥有怎样的“胜负观”?

日本人的胜负观因为受武士道影响,常说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使知道会输也要一决胜负。但仔细想想又很“愚勇”,知道了要输,还要去决胜负,那算什么。一决胜负的意思是双方的赢率各占百分之五十。而横冲直撞只是送死。日本著名的动画导演押井守曾经批判过这种理念,他说:“什么输得漂亮,根本就烂透了。”

不是重在参与,而是重在输赢。当事人永远没资格说什么重在参与。

重在参与只是事后分析讨论的一个命题,但在未完成状态时,一定要赢。

比如拍一部电影,主创人员需要向各方妥协。假设“电影上映”是赢,那么整个过程中,创作自由,你的个性,艺术见解都是可以退居次位的。

别重在参与,重在输赢。

想赢,才会付出行动的代价。

而行动的代价,就是“赢”的最好的筹码。

2、不光要做,而且要做到、做完

做到的意思是,每一件任务都要完成。

哪怕它是一个无比拙劣的作品,但粗制滥造的成品,都要胜过精雕细琢的幻想物。

完成比完美重要。

举个今年考研的例子。今年考研非常热,热到什么程度?人数突破290万。18年才238万,活活多出了五十万人。

考到中后期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恍惚,精力、体力、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很多人到中后期会咨询我意见,心里慌死了,因为真的很难坚持,人之常情。甚至有的到进考场之前,都会临时弃考。

中国考研的弃考率有多高?

10%~20%。

也就是说,这批考生还没开始就已经满盘皆输。

为什么“不光要做,而且要做到、做完”是行动力极其重要的原则,因为很多事你不咬牙打鸡血,可能真的干不完。

另一方面,不做完=稳输。

放到考研的背景下,当你在考研答卷下写完最后一个字,完成了卷子,就已经赢过了弃考的学生。290万学生20%弃考,58万个人放弃战斗。

相当于你一开始就免费打赢了58万人。赚不赚?赚死了。

理查德·沃尔特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也是好莱坞知名的剧作家。大学里学生拍片子交作业时间掐得非常紧,很多学生经常在deadline之前找他说时间不够能不能缓两天。理查德从来都是拒绝的,他一直和学生强调:

“先把东西弄出来,弄出来的烂东西,永远都比脑海中的完美作品强一万倍。”

3、让每一天的意识都像针一样集中而尖锐

一旦你做事时的意识不集中,你便容易屈从于欲望,而非你的目标。

大部分日常生活中浪费时间的行为,都出于一种“无意识的逃避”。

如果你是一个对每天要做的事不清不楚的人,或者说愿望不高的人,那么每次都会在决策节点上,做出那个顺从欲望,而非顺从目标的选择。

很多生活的例子。

减肥的时候,目标是减肥,甜食汉堡奶茶是欲望,你选后者。

想跑步锻炼的时候,目标是有氧运动与身体健康,在沙发或床上躺着是欲望,你会选后者。

亲密关系里,和恋人发生不愉快,当你沟通情绪失控时,目标明明是关系的和解,但欲望却是发泄怒火。一旦怒火无法得到理性的抑制,倾泻而出,之前的一切沟通也将失效。

意识不够集中,俗话说的脑子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所产生的结果,会令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相去甚远,落入错误的轨道。

作为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需要非常非常非常清楚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年要干的事,以及不让自己的意识、头脑、思维陷入混沌而不自知的地步。

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当你即将失控意识到自己要偷懒或者好像要心甘情愿做出错误决策之前,告诉自己:并非你要做这件事,是你的大脑要做这件事。

这是你的欲望,绝对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目标。

2019,没有借口。

十年很短,一日很长。

祝你永远在此刻清醒地活着。

The days are long but the decades are short.

生活、故事、情感、趣闻……我们立志做一个一个有营养的公众号。

——《管叔说》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2019年,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了!

  • 相关推荐

【2019年,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了!】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