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花四溅之时:嘘……听!血迹在说话!

2023-09-30 21:58:45

血花四溅之时:嘘……听!血迹在说话!

当血液滴在不同类型的平面上时,飞溅的痕迹会有什么区别?

一群研究者,开始在实验室里模拟血迹形成的过程。他们用每秒1000帧的高速摄影,记录了这些血花四溅的瞬间——

泡沫板:

复印纸:

砂纸:

胶合板:

纤维织物:

玻璃:

粘土砖:

光滑的瓷砖:

粗糙的瓷砖:

原视频来自BiodynamicsEng

感觉铺展成膜的血,看起来很舒爽……不过,我更想知道的是:拍这些演示视频需要宰几个人放血?

其实,这类实验基本上都是用人工配制的假血来做的,这些“人造血液”会还原真实血液的粘度等物理特性。

为什么要研究血迹?

因为血迹很重要,尤其是在侦查案件的时候。

一提到案发现场,大多数人会想到几个形容词:鲜血淋漓、血流成河、血浆四溅、血肉模糊等等。血,总是伴随着一种油然而生的恐惧感。若推开门,突然发现自己置于这种场景中,惊叫逃跑或呕吐是免不了的,有些晕血的可能会直接倒掉。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在现场看到血迹不仅不能跑,而且要加倍小心,认真谨慎的倾听,不能有丝毫的遗漏,因为现场的血迹会说话。

血滴形状告诉你:它来自哪里

当一满杯水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会溅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水滴。而同为液体的血液也一样,在受到外力会形成血滴。一个带血的物体受到击打或震动时,有些血滴能飞到很远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尽管现场可能被嫌犯清理过,办案人员可以在一些不经意的角落里找到未及清洗的血迹。只需运用牛顿力学和简单的几何学知识,办案人员就可以合理的推测血迹是从何而来并如何而来的。

血滴同汗水一样,会在受击打时飞出很远

通过使用高速摄影观察时可以发现,一滴血在下落时,基本上是个小球形。当它垂直落到一个平坦的表面时,就会形成一个圆点,并且形成大量的小滴,从中心迸发出来。当血滴落到一个倾斜的表面或以一个倾斜的角度撞击地面时,形成的图案就会被拉长。倾斜的角度或移动的速度越大,图案就会被拉得越长,就像下面图中所显示的那样。同时被拉长的血迹还可以告诉我们血滴移动的方向。

在相同条件下,大的血滴质量大,所以比起小血滴来,更容易克服空气阻力,所以大血滴通常溅得更远些。同时,受力越大,形成的血滴越小。这也就是为什么枪击产生的血迹是雾状的,飞溅距离很短,而钝器击打往往会形成血肉横飞满目狼藉的景象。

不过,这些特征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当受害者如果肺部被刺穿时,所引发的喀血会以相当大的力将血滴射出;或者鼻子出血打喷嚏,喷出细小的血滴。这些现象都与上面说的特征不符。而此时,办案人员则需要根据尸体的特征和自身的经验来进行判断。

在侦查中,办案人员有时会用细绳,或用更高级点儿的光束做反向延长,来推测血迹的来源、喷溅方式。用模拟重现的方式来判断凶手使用的凶器和作案手法。一个优秀的血迹模式分析师甚至可以分析出凶手当时的心理状态,与死者的关系等等。(是陌生人还是身边的熟人?是意外、冲动还是蓄谋已久?)那个大名鼎鼎的《嗜血法医》Dexter在白天的工作不就是这些吗?难怪他至今还没被抓住呢。

图 | dexter

需要注意的是,用绳子或光束重建现场时,通常假设血滴是沿直线飞行的。而事实上所有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即使血滴的质量再小,也会受到影响,它实际飞行路线是抛物线。这就决定了如果喷溅距离很远的话,反向延长所得到的目标位置会和实际的有偏差(偏高)。

血滴不见了:谁干的?

如果一张堆放物品的桌面长期无人清理的话,桌面和桌上物品的表面会落满灰尘。但如果这满是灰的桌上有一个圆形的区域却一尘不染呢?那一定是桌上有个什么东西被拿走了,更进一步,如果我们拿这个形状与其他物品进行比对的话,就可以很轻易的得知被拿走的到底是个杯子,还是其他什么的了。

不止是灰尘,血迹也一样,在一片血泊或溅血点中,如果突然出现了一块没血的区域,就表明有些东西本应在那里但被移走了。这里的有些东西可能是劫财劫色的贵重物品,还可能是会暴露死者或身份的证件衣物,甚至可能是当时出现在现场的第三者等等。

想想看,让凶手作案以后仍然需要留下来处理的东西,或者让后来者出现在现场,不去报案而一定要去破坏的东西,往往会成为通向罪案迷宫大门的钥匙。但这些留白通常都会比较“抽象”,确实需要办案的刑侦人员细细思考。

真相就在那里

曾经有过由于现场办案人员取证不规范,导致证物污染而使证物无效的案例;也有过由于医务或消防人员的前期工作,大量破坏了现场而使刑侦工作举步维艰的案例。即使没有这些干扰,凶手可能会把现场弄得很乱,使得取证变得很繁琐很困难。

尽管有时候证据本身不稳定,随时都会变化。但有些基本规律永远不会变,例如血液在飞溅时不会绕过固体溅到别处。现象总是很纷繁,而真相总是只有一个。我们能做的,就是全面搜集,多方聆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相比通过血迹测量年龄,DNA等技术,对血迹形状的鉴证算是比较“传统”的手法了,但是越是传统,也就越不能忽视。

一个AI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噗呲!这个番茄终于切好了......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壳

建议你关注一下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血花四溅之时:嘘……听!血迹在说话!

  • 相关推荐

【血花四溅之时:嘘……听!血迹在说话!】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