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孔子得知学生宫敬叔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朝拜天子,他认为这是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便征得鲁昭公同意与宫敬叔同行。到达洛阳的第二天,孔子徒步前往守藏史府拜望老子。当时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听说孔子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出来,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行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次行礼才坐下。老子问其来意,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前来请教。”老子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学生们请求孔子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还赞扬老子:“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 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后,仍然非常尊敬桓荣,“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妥善安排其子女。由于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敬重,“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 岳飞敬师:民族英雄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必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哭后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的体现。
- 张良拜师: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张良年轻时,计划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潜藏在下邳。一天,张良在桥上遇到一位穿褐衣的老翁,老翁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去捡。张良捡回鞋后,老翁又让他帮忙穿上,张良便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离开时留下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指示5天后天刚亮就来到桥上,却发现老翁已在那里,老翁怒斥他迟到,并让他过5天再早些来。又过了5天,鸡刚打鸣张良便赶到桥上,可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再次让他5天后再来。这下张良着急了,过了5天,他索性午夜之前就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点头称是,从袖中拿出一本书,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便飘然而去。天亮后,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后来他认真研读此书,最终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帮助刘邦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大汉王朝。
- 鲁迅探望老师: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他一直很尊敬寿镜吾老师。18岁到南京读书后,每当放假回绍兴时,他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仅停留短短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本文标题:尊师重教的故事
- 相关推荐
【尊师重教的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