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与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真正懂得玩的人,其工作与
生活都将是有趣的、有创造力的,充满
快乐的;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显得
人生无趣、创造力缺乏。本文谈谈玩耍在我们
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玩耍是生命的重要年轮 有一派治疗法,叫做生物动力学,创始人是亚历山大&1鲁宏。他从人的
个性形成及身体语言来看心理问题。 鲁宏说:“人的
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征。” 这一圈一圈的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坏了,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而最容易失去或被压制的,是玩耍及嬉戏这一圈。一般家庭及学校,都是不鼓励
孩子玩乐的。成年人教
孩子,往往是把自己处身在内的现实和责任那一圈,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因此,我在训练治疗人士时,总是先教他们玩耍。 收学生、招聘员工时,也必问:“你爱玩吗?”不爱玩的,就把他们的申请先放在一旁。 有人问:“玩,真的那么重要吗?” 真的重要。 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心理学家约翰&1马理做过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相互嬉戏作乐,你追我逐。于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子放到别的笼中,不让他们有机会耍乐。这些失去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呆木,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 二、玩耍是人生的彩排期 猴的玩耍行动,马理称之为“彩排期”,其作用是为小猴子未来的成长铺路,让它们
成功地发展成为大猴子。 人也是一样,没有经过彩排期的少年,一样会变成呆木的成人。我们发觉,很多不能进行房事的夫妻,都是不懂玩或不肯玩的人,与马理的猴子相同。 最近被邀与一群为青少年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座谈,我问他们:“你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是怎样过的?” 引用马理的实验,我问:“你们在成长中是怎样一只幼猴?”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说: “一只木木的呆板的小猴子!” “只有读书没有玩耍的小老人!” “是个乖孩子!” 他们问我:“错过‘彩排期’,对现在的发展可有什么影响?” 我忍不住,开他们一个玩笑:“错过‘彩排期’,长大只好做社工了。” 三、玩的艺术——把工作当成了玩 其实,每个行业,都缺乏懂玩的人。这里指的不是工作紧张之余放松一阵的作乐,而是切实地把玩的
哲理融入到工作及
生活中去,使之化为有趣的艺术。 家庭治疗大师韦特格就是一个有名的会玩的人。他做治疗时,天南海北地与病人天马行空,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使得本来十分沮丧的一家,高高兴兴地继续面对生活的挑战。 我的老师米纽琴也是个老玩童。七十多岁的人,却每次见到我找到什么新玩意儿,例如一只照人时会哈哈大笑的镜子,一个反转过来会变成青蛙的布造王子,他都要抢着玩,玩得严肃。 这两人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开山祖师。他们那不断的创造力,与他们对生命的好奇,与他们的好玩,是息息相关的。 有一回我觉得心灰意冷,写了一篇小说自娱: 一个打算自杀的人,在楼顶徘徊于跳与不跳之间,却想起人生很多好玩之事:一壶好茶,一只唱歌的小鸟,一跤跌在雪堆中,一头被强风吹走的假发,形形色色,生活中意料或意料不到的事,越想越有趣,越好笑。 想着还有许多尚未发生的好玩的事:还没骑骆驼到金字塔,还没有试过跳伞…… 越想越乐,就忘了本来要自杀之事。 玩之道,真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其实会不会玩也是有讲究的
【其实会不会玩也是有讲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