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趣,仪式感还能给我们什么?

2023-10-10 22:15:20

除了有趣,仪式感还能给我们什么?

作者|左叔

-01-

自从手机拍照应用里提供了滤镜修图功能之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就多出一项颇具仪式感的“重要行程”——饭前拍照。与西方宗教色彩浓烈的“餐前祷告”不同,饭前拍照总带着一点点讨好自己、记录生活、无心炫耀的成份,这也让它被一部分人的反感。我的朋友圈里,也有一位饭前拍照达人,不过她的作品却常常收获点赞。

她是手工业者,最早结识她还是因为某杂志上的一篇报道。后来慢慢接触下来,也知道她原先便有美术绘画的“童子功”,出社会后也曾有出版杂志行业工作经历,后来结束北漂生活,回到沈阳开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设计制作鞋包类的皮具产品。

互为微信朋友三五年间,在她的朋友圈里,我接受了大量饭前拍照仪式的洗礼,也我逐渐接受了一个她的生活美学。她展示的美食照片几乎都是她自己动手完成的,清简的摆盘、相衬的构图、浓淡合宜的配色,总让感觉生活特别精致有趣。初见这一切,会觉得过于复杂,如果不是自由职业的身份撑着,便是照应不周。

但这三五年间,我看她将房子装修成自己的“小城堡”,看她在旅行中身着民族风的长裙飘逸出行,看她记录下的文字浓郁的“许哲佩”风格,便知道她有自成一体的生活逻辑,而那些颇具仪式感的日常就一点也不意外了。这让我想起,很多人初见志玲姐姐会觉得“很假仙”,可是架不住“日久天长”,架不住“由内而外”,所以也会感知,到世间能有此女子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02-

与本城的某位先生一同混在一个圈子里,最早结识他时,他还痴迷博古,这几年又迷上做茶。我是不饮茶的,但还是借着各种机会场合得知他做茶的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跋山涉水去福建深山老林里去找百年的老茶树,比如三番五次拜访以诚心感动做壶的老师傅等等,但让我感觉到这一行业有仪式感的是某一年深秋,他在朋友圈里发文说祈求有“十八个太阳”。

那年秋天,圈中一朋友家的老桂树繁花似锦,他得了丹桂可以入茶,所以需要连续的晴照才能保持住品质。可江南入秋本就多阴雨,“十八个太阳”哪那么容易得。看着他一天一条发着状态求日照,便觉得这事儿快与拜神求风调雨顺沾了边。

我原本觉得以现如今的食材处理技术,想要达到一定的干燥标准,必定有更便捷的方法,但细细一想并不是只有他这样的“匠人”才有这样的做派,其实我们文化里还有很多这样颇具仪式感的例子。

如果不是中医药里有“药引子”一说,《白蛇传》里也不必有“盗仙草”这一场,鲁先生也没有写出“人血馒头”的机会。

-03-

因为工作关系,有一年我根据安排采访过六位本地的美食大师。那个采访任务要求每位大师独立成篇,但最后要集成小专题。结束采访后,我在写专题按语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位师傅的故事显得很特别。他其实也是灶头师傅出身,但现如今却在本地书画界小有名气。

我回想那天采访,进到他的办公室其实就已经感受到了这样的氛围。特别不像一个连锁餐饮企业的状态,反而更像是一个文化工作室或者书画室。与他工作午餐的时候,他提到了他们餐饮连锁企业的一个概念,我初听以为是“不食不时”,不吃不是时令的东西,他与我解释其实是“不时不食”,不是时令的东西不吃。

一开始我并没有理解这其间有什么不同,但后来他又陆陆续续地说了一些关于美食理念。他说美食这种东西很多时候不单单是食物本身,还有氛围、时间、温度和情感等多种因素的交织,这些可以外化在店面装修、上菜节奏、火候把控等多个方面。至于情感,他说每个人最怀念的食物多半是小时候吃过的味道。

吃一餐饭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裹腹这么简单,于是我理解了他为何要解释给我听,不吃不是时令的东西是将人放在主观能动的位置上,而“不时不食”则是在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只是调换了一个词序,人在自然面前的谦卑与渺小便立即显现。

-04-

对于没有信仰的我们来说,生活中最典型的仪式感大概就是婚礼和葬礼了。

自从有了女儿之后,每每在婚礼之上,看到父亲挽着女儿在众人注视的目光走过长长的舞台,然后郑重地女儿的手交给新郎,便觉得心里了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这样的仪式理论上应该是西式的风格,但现如今越来越多地被国人所接纳,大家似乎都在透过这样的外在形式来渲泄隐忍许久不善与外人道的浓烈情感。

童年生活在苏北里下河地区,小时候有参加农村葬礼的经验。一直以来,我特别不理解,葬礼上为什么会有“唱小戏”的节目表演,除了内容悲情的地方戏,还在入夜后仅留给成人的“荤段子”。我原本以为这仅仅是一地的风俗,后来读到了台湾作家刘梓洁的《父后七日》,看到台湾丧葬文化里也有“电子花车”的表演,这才觉得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有共通的部分。

那种颇具仪式感的习俗,让我们在面对人生变故的重创时,找到了依存,不至于失序,按着习俗既定的流程慢慢来,再复杂的事情也会抽丝剥茧慢慢厘清,再多的伤痛也会处理琐碎事务前得到释放、慢慢磨平。生活的负重已经够大,我们只能以更为戏谑的方式来面对死亡的残酷。逝者已去,而活着人还要面对明天。

我一直在想我们为什么会需要生活中仪式感,它可能会帮助我们超越这平淡的生活,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乐趣,最终变成别人眼中那个有趣的人;它也可能是我们在演进历程之中,摸索到了自然的规律,以经验总结的形式固化成某个既定的模式,避免了生活中的冒失莽撞,只要依从它便可以找到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它更可能是物化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判断以及价值取向,换句话也就是说: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你便会有什么样的坚持,而些坚持同样也会成全你,形成你价值观的处延。

—THE END—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除了有趣,仪式感还能给我们什么?

  • 相关推荐

【除了有趣,仪式感还能给我们什么?】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