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提高自己修养的办法就是多看书,此话说的并不假,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也会促进人的思考,改变三观,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01
有一次蒋方舟参加一个节目,提到自己曾经相处的一个朋友,是个社会人,在KTV工作,蒋方舟之所以原意交往,是因为这个男孩子爱看书,每天花3个小时看书。
后来,才知道这个男孩子每天看的是武侠小说,而且还是写得很烂的武侠小说,整天都是打打杀杀的。
最后,她总结了一句:一个人的三观都藏在他看过的书里。
有一次她在节目中提到一个概念,让我为之一惊。
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三观的形成很单一,比如他的三观的形成靠的是身边亲人朋友的影响建立起来的,但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他们的三观的建立,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书本。
02
我之所以为之一惊,是我因为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出生在穷乡僻壤的农村,父母都是见识短浅,没有文化,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就是我的这位同学。
哥哥贪玩儿从小不爱读书,初中毕业上了中专,然后就出去打工。
而我的这位同学却不同,从小特别爱读书,自幼没人教导,借书诵读唐诗宋词,看文学著作,一直到参加工作,仍然保持博览全书的爱好。
你在她身上找不到一点儿,从穷乡僻壤出来的那种小家子气,她经常会跟我们讲家里的事情,你会发现她的思维观念跟家里的人有着明显的区别,更像是一个从书香门第出来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
我曾经问过她,为什么在你的思维三观里很少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子,很少受到父母的影响?
她回答:因为我从小就爱看书,看的书多,又爱思考,我的很多思维,观念都受看过的书影响,知道父母哪些观念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所以就形成了自己的判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而那些不爱看书的人,你会很容易在他们身上找到他们父母的影子,因为他们受到家庭影响深刻,如果父母又没有多少见识文化,思想狭隘,就很容易影响到下一代。
这就刚好印证了蒋方舟的那句话,一个人的三观藏在看过的书里。
03
众所周知,马云是金庸迷,喜欢看武侠小说,还给自己的起了一个绰号“风清扬”。
他喜欢金庸的小说到什么地步?
不仅自己把金庸武侠影响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观里,还融入到公司的文化价值观中,从“孤独九剑”,到“六脉神剑”团队项目都有自己的称号,连手下员工都在金庸小说里找到对应的“花名”。
可见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他影响至深。
有一次我听了白岩松的演讲,提到:是什么塑造了我,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是读书。
24岁的时候我开始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采访无数大家,采访了半年之后,我幸运地触碰到了一套书,叫《曾国藩》,一个多月的时间全看完了,一下子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
隔了24年,去年春节前后,我重新看了一遍《曾国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部分的情节我都忘记了,但是我发现价值观已经是我的了。
后来他总结了一句: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永远打磨不出最好的自己。
04
一个人走过的路有限,经历的事情有限,所以获得的智慧更有限,但是看书不同,它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
海尔的张瑞敏曾经说:是从《道德经》中读出了事业成功的智慧。
了解一个人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式,就看他爱看什么样的书?一个人爱看哪一类的书,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受到那一类书的影响。
一个经常看肤浅的言情小说的人,跟一个经常阅读深刻历史哲学书的人,观念思想,对外在事物的判断完全不同。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
一个人三观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潜移默化受到外界他所能接触到的人、事、物的影响
知乎上曾经有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人的三观是怎样慢慢变化的?
其中有这么一个回答:三观一开始受父母的影响,接着受同学老师的影响,后来到受媒体和圈子的影响,一步一步变得有自己的三观。
但受他人影响所形成的三观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还要自己去亲身体验,多读书,多用辩证的看法去看世界,然后再修正自己的三观。
后来我加了一句:多读好书。
05
读一本书,就好比跟一个人对话。
读一本好书,你会潜移默化受到正面的影响,而沉浸在一本糟粕,你必将会中了负面的毒。
这让我想起了高中一个同学,他本来是全校前几名的学霸,高三迷恋了言情小说,后期自甘堕落,高考成绩一塌糊涂,最后直接放弃学业成了社会混混。一个好好的学霸就这么荒废了。
作家雨果所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
一个人的智慧很多都是在阅历中积累的,但是阅历毕竟有限,怎么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式,获得智慧?多读好书吧。
读好书不仅可以让你变得理智不狭隘,增加你的智慧,更能正你的三观!!!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三观都藏在他看过的书里
- 相关推荐
【一个人的三观都藏在他看过的书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