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有一种从众心理,不管所说的事情本身的对错,只会一味的跟随大众去抨击别人,这样的人是没有正确的观念的,我们要做到不盲目,不乱入,不糊涂,明明白白的做自己,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喜欢对自己从不了解的问题做出尖锐的批判,为此还洋洋自得。
现如今处在这个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在被动接受如暴雨般倾倒下来信息时,眼睛跟着好似被这雨水遮蔽,能见度几乎为零。
打开微博,头条这些热点新闻,随随便便就能看到评论区下成百上千条跟帖。各路“江湖英雄豪杰”在下面展开了一场唾液横飞,鼠标键盘乒乓炸裂的武林盟主争夺战。每个人都施展出自己的独门绝学来一较高低,场面混乱而惨烈,周围的路人不时被无故卷入,淹没在唾液的海啸中尸骨无存。
这些人不止在网络上,也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可能是朋友,同事,家人,是你是我。
记得一次和朋友在一起聊天,朋友说我“你被中庸思想害的不浅”。我当时看了看他,就问他“你读过《中庸》吗?”
朋友一脸不解的看着我说“我读那玩意儿干嘛”。于是我就淡淡的道:“没看过你凭什么喷”?朋友于是就说大家都这么说,就像理所当然的事实一样,没必要再去了解。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我气愤的对他说:“我读过《中庸》,受益匪浅。中庸不等于平庸,不是不作为,做和事佬。中庸是不偏不倚,在平衡中发现前进。”。朋友有些发愣,说他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言论,这和他之前听到的言论大相径庭。
是啊,像他这样的人又不知有多少。见风就是风,见雨就是雨,凡事不加判断,就以讹传讹。
《论语》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知与不知也是一种智慧。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懂装懂,对人对己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我们在对那些铺天盖地弥漫过来的信息接收时,可曾考虑过信息的情况是否属实?可曾自己去真正了解事实真相?
老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作为高级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就是因为人类拥有异常强大的思考能力。
思考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了创新能力,这使得人类能不断发展进步。
而现在你主动放弃了思考,不加甄别地让混着垃圾的信息瀑布拍进你的脑袋里。时间久了,大脑里的垃圾越来越多,积累到最后,你的思想也将被其完全添满,浇筑固化。
像好多人总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肆鼓吹“读书无用论”。他们为此抨击爱读书的人是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讲些大道理。可是古人原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人家古人说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分高下先后,应该是互相印证,互相促进,互相弥补的关系。
还有之前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的“插刀教”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人盲目的愚蠢也许没什么,然而如果是一群人的话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了。这不是蠢,是傻…
然而这种傻还带有极可怕的传染性,很容易就在群体中传播扩散,造成集体性变傻。感染了这种“傻病毒”,它会在第一时间让你的大脑判断力陷入瘫痪,随着病毒的入侵扩散,大脑会完全被剥夺思考能力,最终变成完全被“傻病毒”寄生躯壳。
为了对抗着这种可怕的“傻病毒”,要做的就是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免疫系统——判断力——来清除病毒。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紧张而喧闹的大环境下。这里到处充满了浮躁而黏腻的气息,扭曲而混乱的压力。这成为了“傻病毒”滋生繁衍的温床,这种趋势就像《生化危机》一样,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我们的先辈们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针对看待问题和修德修身的方法。端正自己的态度,审视自己的内心,是构建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我们是活人,不是机械电脑。无差别的接收储存信息是电脑的工作,我们人脑比电脑更高级,因为我们有思想。我们应该对信息有仔细辨别,提出疑问和自动筛选的能力。
对一件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事妄下结论,并进行传播,批判只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你可以在大肆发表言论后潇洒的转身离去,不带走一片乌云,却把臭水烂泥甩进了别人眼里。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三人成虎”的事虽然是个笑话,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就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不被察觉。当我们在谈论相关话题,传播信息时,是否应该首先考虑一下自己的信息是否属实呢?
“言无实不祥”。作为旧时代的继承者,新时代的开拓者,我们应该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核心理念,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也希望每个人都能自觉建立核实信息准确性的能力,做到不盲目,不乱入,不糊涂。
本文标题:我们要做到不盲目,不乱入,不糊涂
- 相关推荐
【我们要做到不盲目,不乱入,不糊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