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南瓜、龙须草是宛淅家乡的三件宝,老乡们常说,红薯面、红薯馒、红薯粉条真顶饿,离开红薯不能活.如何让冬天的红薯保持鲜活如初,的确是个技术活,然而,在家乡却是件体力活而已。
近期,通过图片网群一摄影爱好者,拍到的一组关于储藏红薯的地窖,再一次把记忆的故事之门打开。
窖,说白了,就是在土地上挖开一个竖井,大约两米深,太深不易通氧气,过浅不太保暖,都是制约红薯储藏期限的瓶颈,然而聪慧的老乡就在不断摸索中找到最佳施工方案,让自己家的红薯保持新鲜持久。
挖地窖是一种体力活和技术活的复合体,需要大人和孩子的配合才能完成,一般开挖要选在秋末水较少时节,选址就在自家的宅基地或者集体打麦场附近的向阳地方,土质不易松软又不能太硬,过于松软易塌方,过硬不好开挖,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吃力不讨好。
工作起初,需要用洛阳铲在地上先开个口子,取出地下的泥岩来看。有经验的老乡就是直接在旧地窖附近直接开挖,不用劳神费力,地窖口一般呈圆形,容得下一个大人的腰围左右,起初是大人来干,等一米深后,大人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就有小孩子来慢慢铲,速度极慢,等下面到理想的高度时就在竖井两侧对称的地方各挖一个容得下人可以站起来的侧洞,侧洞就是为将来秋收放红薯的窖坑了。
刚开挖的红薯窖最佳,等暮秋时节,田间收获来的红薯就被小心翼翼地堆放的那里,摆放也很讲究,大小要分开,有破损的放最上面,等红薯放满了,就开始封窖了。封窖要看天气,如果是暖冬要在中午打开竖井上面覆盖的秸秆和杂草,让它透气散热,如果太冷就在上面加一层塑料薄膜,落雪了,第二天一定要扫去积雪。可见农村生活的辛苦与不易,岁月留下了美食的背后必然是辛勤的付出。
记得,小时候,自家的红薯窖就是和弟弟一起挖的,记得是一个秋假,弟弟和我就在打麦场的一处空地开挖了,在二叔的指点下,我们兄弟两用一个礼拜时间也挖出了一个简陋的红薯窖,自打那一年伊始,家里再也不怕吃冻坏的红薯了。
隆冬之时,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红薯饭,南瓜汤,诙谐的老乡把红薯疙瘩饭比作没有面皮的饺子,冬至这一天,没有能吃上饺子的人家就对外人说,吃的没有耳朵(家乡对面皮的俗称)的饺子,含泪也要微笑,这就是最淳朴、最温情、最潸然泪下的感动……
红薯窖,在来年的谷雨,红薯被一个冬天消耗一空,那先纤瘦弱的被当做育苗的种子拿走了,大人们不在把窖当做一回事,这里却成立孩子了的乐土,大家三五成群,在村场上玩游戏,尤其是模仿电影《地道战》里的情节,在地窖里藏猫猫,做游戏,玩的乐不思蜀,直到个儿都成了泥土蛋子,也忘了回去少不了父母的一顿打骂。
迄今,在故乡,在那片熟悉的乡音、熟悉的热土上,红薯窖依然在发挥他的奇效,为老乡们默默无闻的付出着,就像这冬日悄然无声的大地,沉静而纯朴,温馨而隽永
本文标题: 红薯窖曾是孩童时代的一段美好的回忆与含泪的微笑……
- 相关推荐
【 红薯窖曾是孩童时代的一段美好的回忆与含泪的微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