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名同文,字书城,通用姓名赵书城。生于公元1896年,卒于公元1969年。爷爷出生成长于山西省汾城县(后改称襄汾县)西张村,约在1920年26岁左右随晋商担任兰州山西三义公商号驻青海贵德商行掌柜总务先生(相当于大堂经理),后于商行脱离关系,定居于青海贵德县河阴镇。爷爷凭借年轻时候涉猎歧黄医道的中医知识,以自身的聪颖天资,经过常年锲而不舍饱读药书医典,潜心钻研药理医术,终成誉满乡里的一代名医。
现在想来令人惊讶的是,爷爷年轻时候来到青海,直到老了仍然一口地道的山西口音从未改变。我还记得叫我正安,喊大哥正立,我们怕被使唤做事故意躲藏不啃声时,小狗崽子!爷爷那浓重的山西长腔语调记忆犹新。我们家那时吃饺子管叫吃扁食,是否是从山西传来的叫法?把开饭前准备的筷子、勺子、小碟以及辣子盒、醋壶、腌蒜、咸菜之类的叫小摆,饭前说把小摆端上来,这可能也是山西人的说法吧。
印象中爷爷有1.75米的身高,属于清瘦老人的那一种,留有花白的小胡须。上中学看到历史课本里的李时珍------,我总嘀咕着跟我爷爷有点像。爷爷出门衣着总是端庄整洁,要么长衫呢子大衣要么半长中式衣服,外出戴西瓜帽或戴顶一圈有边檐的礼帽。老了常捂着拐杖,颇有国民时期温文雅士的风度。
人说爷爷孙子一辈人,是说爷爷孙子更亲近。多年来爷爷和大哥睡一个炕,中间隔个小炕桌,很多时候我和大哥挤一边。爷爷的坑头总是放着几摞书,但尽些是线装古本医书之类的,我们有时也乱翻,甚至拿上蘸笔在书上涂画。跟爷爷睡一块,清理痰盂之类就少不了,那些总是大哥的苦差事。奇怪的是跟爷爷睡那么多年,没有留下爷爷给我们讲山西老家的故事或其他有趣故事的印象。也许那时我们五、六岁还小的原因,更多的可能还是爷爷白天接诊大量的病人,晚上仍在琢磨医案查阅医书文献的原故。所以,晚上爷爷看爷爷的书,我们玩我们的,各干各的事。
1965年后爷爷岁数大了,早饭不跟大家吃。有时大哥和我去西街口大柳树对面的东风饭店给爷爷端羊杂碎,那时县城就这一家国营饭店卖杂碎,6点半开卖,提前一个小时店门外就得排长队,里面可谓是人头攒动。要使冬天给爷爷去买杂碎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早饭是给爷爷在灶台后锅里做个荷包蛋、油炸馍片;有时早上给爷爷蒸一碗藕粉羹;还有时早上做的是蛋花醪糟。这些都是大哥或大姐做,妈妈要做一大家子的饭。上午10点看病的人陆续到来,爷爷开始接诊。下午4点爷爷结束接诊,然后加点小餐,小餐都是我和大哥去办的。要么去东风饭店买二两卤肉、或卤猪杂,要么到十字街石桥上买几个油炸糕、几片羊肝,要么爷爷从床头小铁盒中拿出糕点小餐。小餐时爷爷都要小斟几杯酒,在小铜壸里倒上二两,用火柴点燃一盅酒,把小铜壶放在燃烧的酒上烤一烤,喝几盅温酒。但爷爷从不多喝酒,也从未见过与人猜拳喝酒。然后爷爷一般多是出门与朋友老乡聊天去了。那年头我和大哥也没少蹭过爷爷的小灶零食。
本文标题:回忆我的爷爷赵书城
- 相关推荐
【回忆我的爷爷赵书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