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就是人生的终点

2023-05-06 22:39:40

死亡,就是人生的终点

关注毒哥

解码职场法则


作者:毒哥1连理枝

来源:毒哥(ID:JokerDJT)

01

人们都在祈求来生

一个小男孩把一个小女孩弄哭了,显得很手足无措,只得求助自己的父母。

他的父母也感到很奇怪,因为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小孩,不会随便说错话,更不会一点都不绅士的弄哭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

经过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小女孩的父亲去世了,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回忆着之前和父亲相处的时光。

她告诉小男孩说父亲只是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在天上更好地守护自己,等到自己长大之后就会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

但是小男孩却纠正她,告诉她说人死了就是死了,再也回不来了,你已经没有爸爸了。

小女孩听了之后哇哇大哭,男孩子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但是并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因为在他看来,他只是解释了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别说是小女孩,就算是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坦然的做到亲友的离开,始终不愿相信这些事情。

小时候我们听过各种版本的解释,有的人说人死后会去天堂然后重新投胎、有的人说人死后变成了天上的星星默默守护着后辈、甚至还有的人说人死后的灵魂会附着在器物身上继续生活……

总之那个时候,我们都是相信来生的,所以对于死亡,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不会有恐慌的程度。

但是随着长大,我们发现死亡就是死亡,人死不能复生,那些宣告死亡的人,再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

人人都在祈祷来生,可最后都在接受没有来生的这个事实。

02

活着,便是最大的意义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是想到一句话,形成标题的悖论。

它这样说道:“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以前我也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是今年发生的很多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

口罩原因,这个年回家比较早,成了人们口中最早一批回家的打工人。

然而回来的头十天,我基本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因为周围每天都有人办丧事。

最多的时候,三户人家一起办白事,凌晨三点唢呐声震天,礼炮的亮光划破黑夜。

一家人紧锣密鼓,像打仗一样处理完这些事,然后又迅速归于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你肯定会反驳我说,只要思念还在,生命就有意义,那我想知道的是:

生命都已经不存在,生命的意义又从何谈起?

我们可以用思念来寄托,来诉说相思之情,但是再多的思念都无法改变生命不在的这个既定结果,说白了就是你哭得再厉害,人死了就是死了。

对于还活着的人,思念可以无止境的蔓延,但是对于承受生命本身的个体而言,器官衰竭停止工作,脑细胞停止运转的那一刻,就意味着终点,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死亡”。

一个人人生走到了尽头,死后即使再多人议论,那对于死者而言又能怎样呢,无论是青史留名还是千夫所指,都不过是外界的一个评价罢了。

于他本人而言,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无论是夸上天,还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本人都不会知道,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所以我不知道“死亡不是终点”这个言论从何而来。

至少就死者本人来说,死亡就是终点,他们根本无从得知自己是否被铭记,是否被怀念,就在生命停止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们走向了终点。

03

对于死亡的正确解释

中国人从古至今好像都不太能够正视生死一类的话题,除却对于其中的敬重成分外,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不屑的认知偏差。

“我下辈子投胎一定要…….”

“如果有来生……”

“这辈子太苦了,真想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人们在潜意识中觉得死亡并不可怕,而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畏惧死亡本身,而是他们把死亡当做一次重生,产生了“再来一次”的错觉。

觉得最差的情况不过重开一局,但是人类,真的能够经历几次死亡吗?答案当然是不能。

起初的时候人们是极度害怕死亡的,所以编织了很多童话和神话故事来美化死亡,然而到了后期,这种被精心构造的思维,成了人们轻视死亡的源头。

中国缺乏的三种教育之中,就涉及到“死亡教育”,其中谈到,无论是害怕和恐惧死亡,还是漠视和逃避死亡,都会导致死亡焦虑。

中国每年有约5000万人死亡,每秒就会有1.8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他们离开了就是走了,就是再也不存在了,即使亲友怀念,后辈供奉,都不能改变“死亡”这个事实。

而只有当我们学会坦然的面对死亡,正确的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我们才会敬畏生命,明白死亡是人类生命历程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

我们既然把出生看作起点,那么死亡自然就是终点,终点之前活得尽兴,终点之后走得洒脱。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死亡,就是人生的终点

  • 相关推荐

【死亡,就是人生的终点】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