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虽然我们总是向往光明,但是却走在黑暗中

2023-07-24 10:46:30

《人生》虽然我们总是向往光明,但是却走在黑暗中

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坚持和放弃的过程,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我们心智的考验和人格的验证。

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正如小说《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在对生活做出一次次艰难的选择之后,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人生》是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它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奉为经典,这并非因为故事的离奇,而在于其平凡的普遍性。


 

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符号,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路遥的影子,也找到了我们自己,

《人生》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打破了农村的保守,强烈的等级观念和巨大的城乡差异,使固守贫穷的农村青年渴望走出去,逃离一辈子固守土地的命运。

生于农村的高家林就是这样一位青年,他不愿被命运束缚,像他的祖祖辈辈一样,为了维系温饱而固守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

所以他努力学习,期盼有天能出人头地。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高考失败后,高加林成了村里的民办教师,本想着努力工作,争取转正成为正式的教师,却没想到半路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

连最后的希望都丢了,这让他十分难过。

他失去的不仅是一份体面的工作,更是理想的破灭。

高家林心中愤懑,他想要抗争,却被父亲高玉德慌张地拉住了。

大队书记掌控着一家人的命运,即便他们做了手脚,也须得对他们笑脸相迎,只有这样,日子才不会更加艰难。


 

在这里,阶级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会记得给你打开一扇窗。

高家林低谷的时候,刘巧珍带着一颗爱慕的心悄悄靠近了失意的他。

刘巧珍是高家村生意人刘立本的二女儿,她漂亮苗条、真诚善良,在她的身边,从来都不缺乏追求者,介绍对象的媒人也很多。

乔珍虽然没上过学,但内心丰盈,十分羡慕和尊敬有文化的人。面对自己暗恋多年如今痛苦的高家林,她终于鼓起勇气吐露心声。

高家林被人顶替了工作后,在家里痛不欲生的睡了好几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必须面对生活的残酷,不能这样浑浑噩噩。

这时,刘巧珍的信天游歌声恰巧扫光了高嘉林这几天的阴霾,并让她有了重振旗鼓的想法。

高佳林被乔珍的执着和善良温暖,他们顺理成章地相爱。


 

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爱情,乔珍勇敢的对抗家人的反对和村里的恶毒谣言,她真诚而炽烈的爱着,不计较得失荣辱。

在他们二人的恋爱关系里,高佳玲从来都是被动接受的人,而刘巧珍则是主动付出的人。

虽然女追男隔层纱,但刘巧珍似乎只是那个在高嘉林失忆时给他慰藉的人。

这种一开始就不平等的关系,为故事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刘巧珍温暖了落寞的高加林,但却无法让高加林从事业无望的悲哀中走出来,埋藏在高加林心里那颗自我实现的火苗始终没有被浇灭,重新做回农民的高加林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身份感到屈辱。

为了给家里挣到买盐的钱,高家林去县城卖馍,他吆喝不出来,就像做贼一样,好不容易喊出一声白蒸馍,就感到像在大庭广众之下学狗叫一样的屈辱。

他抗争农民的身份,发誓一定要走出土地。


 

高家林作为村里唯一一位有真才实学的青年,对未来抱有期待,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实现自我。

他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刘巧珍自由恋爱,用实际行动一路向前,追着理想奔跑,却越跑越对自己能否到达终点而感到恐慌。

所以,当他可以利用叔父的关系进入城市做通讯干事时,内心小小的火苗慢慢膨胀,当他到遇同是知识青年的黄亚萍时,他逐渐膨胀的欲望使他彻底迷失。

然而,不正当的工作机会,不纯粹的恋爱关系,就像孩子吹的泡泡,一击就碎。

高加林在城里努力上进,工作十分出色,这也赢得了城里姑娘黄亚萍的热烈追求。

他们是高中同学,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理想。

高佳林最终做出艰难选择,接受了黄亚萍,放弃了刘巧珍。

然而,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建立在拆散黄亚萍与旧情人张克南的基础上,让当高嘉林踌躇满志准备再上事业的新台阶时,张克南的母亲告发他走后门进城工作,使得他不得不重回那片生养他的土地。


 

高加林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出于一种身份上的自卑,担心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所以他丧失了自我,变得势利浮躁。

但讽刺的是,他却并未得偿所愿,反倒加速了人生的悲剧,同时失去了爱情和事业。

残酷的现实命运使高加林幡然醒悟,他意识到自己内心最爱的是巧珍。

然而,当高加林一无所有地回到农村,巧珍却早已嫁作人妇。

一切都太晚了,高加林的人生好像黄粱一梦,兜兜转转,最终又回到了原点。

在他的人生选择里,即便丢掉初心,丢失人格,他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向趋近城市的道。

很多人会对高加林嗤之以鼻。

但是,在认清现实之后,我们会对他更多的理解。

高加林受到的教育使他认识到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距,他向往城市的财富和出人头地的机会,与贫穷落后的农村格格不入。

而在当时的社会下,他又没有进城打工这条路可走。

路遥也曾说,高加林这个形象,在生活里,你不应该指责他是一个落后分子,或者是一个懦夫、坏蛋,这样理解就太简单了。


 

他是一个刚走上生活道路的年轻人,不是一个成熟的、完美无缺的人。

这是青年高加林在面临爱情和事业、理想和现实间的艰难选择,也是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困境、期待和追求。

人生的道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时候可能一招错,满盘皆输,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秉持初心,从别人的故事里思考人生,让自己少一些弯路。

高加林败给了现实,他的人生难逃悲剧。

尽管如此,他勇于想要改变自己现状的决心,依然给予很多人莫大的安慰与力量。

本文标题:《人生》虽然我们总是向往光明,但是却走在黑暗中

  • 相关推荐

【《人生》虽然我们总是向往光明,但是却走在黑暗中】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