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读东坡词悟人生哲理

2023-08-23 12:09:0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读东坡词悟人生哲理

漫步在纱縠巷的街头,凝视着三苏祠的门楣,胸中无限激荡。“克绍箕裘一代文章三父子,堪称楷模千秋景慕永馨香”和门庭内的那两颗银杏树交相辉映,古色古香,既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参与着植树人的悲欢离合。门庭内波澜壮阔的岁月凝结成了历史,清风徐来,沉寂的光阴泛起一丝涟漪,我仿佛看见你吟诵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穿越时空的缝隙,缓缓向我走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诗词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文章和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豪放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位列“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他所写的《黄州寒食帖》更是位列天下三大行书之一。一门三父子,唐宋八大家。唐代诗人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诗仙”也就成为了他的专衔;再看苏东坡太多能了,多能且精进,头衔太多只能以“坡仙”称之。现存于杭州,颖州(今安徽阜阳),惠州(今广东惠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苏堤”,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一处旅游景点,但是在古人看来却是功德无量。

李公麟手画苏东坡像

苏轼21岁之前的青少年时期过得还是很舒适惬意的。北宋嘉佑二年,他参加了那场号称“龙虎榜”的制科殿试,这场考试的主考官是文章泰斗欧阳修,阅卷官是著名诗人梅尧臣,录取的考生有后来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轼、苏辙、曾巩。他以第三等的成绩展露锋芒,不要小看这个第三等哦,因为第一第二等是虚设,所以他其实是这届殿试的状元。看看人家,出道即巅峰。他初出茅庐,怀揣着治国利民的政治梦想,意气风发地登上这艘理想之舟斗志昂扬地扬帆起航了。此时,他还只是“苏轼”。

谪官黄州

奈何天意弄人,命运多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半生的他却在45岁的时候迎来重创,“乌台诗狱”是他一生中都不堪回首的污点。他骤然从“居庙堂之高”沦落到“处江湖之远”,被贬谪到了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市)。黄州是个什么地方呢?书中有云“黄州在大江之湄,北附黄冈,地形高高下下,颇不平坦,公府居民,极其萧条”。刚刚重见天日重获自由的苏轼犹如惊弓之鸟,得知自己的谪官之地又是如此的荒凉,心中的愤懑战栗惶恐可以想见。到达黄州后,他又和弟弟苏辙戏说自己“畏蛇不下榻,睡足吾无求”。他白天睡觉,到了晚上才敢出去散散步,也不敢喝醉,害怕醉后乱说话。看似平静的生活却隐藏着“乌台诗案”带来的恐怖创伤。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他忠于自己的信念,不肯苟与人同,才能“拣尽寒枝不肯栖”,在一片诺诺声中,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遭遇排斥和放逐,“寂寞沙洲冷”就是他命运的必然。在初到黄州的这段时间里,他有意把自己封闭起来,忍受着孤寒和寂寞的惩罚。“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是写尽了他渴求解脱的幻想,追求自由的愿望。此刻,他慢慢向着“苏东坡”靠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人生,有得意必然也有失意。如果不能忘情得失,难免心理失衡,便会觉得人生如凄风苦雨般萧瑟。唯有超脱物外,入“无我”之境,心中没有风雨,也就无所谓晴朗,一切皆是虚妄。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终于,他以敏锐的智慧,豁达的胸襟,淡泊的心境升华成为我崇拜的“苏东坡”。

定风波

半生坎坷,半世流离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浮生若梦,命运无常。故土难回,亲人离散,时光催人老。自己孤苦伶仃,却又挣不脱这俗世的痛苦,还有少时的梦想。“凄然北望”——我们的“东坡居士”仍然抱有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是苏东坡密州三部曲“猎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月词”“悼词”中的两首。亲情,友情,爱情,人生三大主旋律;尤其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苏轼知密州时,他的原配嫡妻王弗已经离世十年了,他梦见了她。遥想新婚时“惟愿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的美好夙愿,现在只留下千里之外的孤坟寄托哀思,悲绝凄苦有谁知?可见他旷达豪迈的心胸下也有一颗婉约的心,也算是给他寂寥失意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色。但在这里我要重点提一下他和弟弟子由(苏辙)的亲情。这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他写给弟弟的。我们都知道苏辙为了捞哥哥一路做到了副宰相,而苏东坡的文章诗词几乎三分之一都是写思念弟弟子由的,可见兄弟情深。丙辰年的中秋月圆夜,苏东坡又想起了弟弟苏辙,他们已经有七年未见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只愿兄弟俩都长长久久的,即使相隔两地,但能够共赏同一轮月亮思念彼此,也算是团圆了。

苏东坡墨竹图

归逝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

人啊,总是对自己没能得到的事物抱有急切的渴望。少年成名的苏东坡,当他经历宦海沉浮,完成了心中的执念,历尽千帆归来,澎湃的心潮早已平复,才发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根本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这是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历经沧桑后的悟然,更是一位老父亲对孩子的谆谆告诫。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这是苏东坡生前的最后一首诗,写完两个月后他就逝于北归的途中。他北归经过金山寺,却发现好友李公麟为自己画的画像历经十年的时光竟然还完好无损,心中无限感慨。他看着画像中的自己,画中人也在凝视着他,想他一生知己无数,到头来最懂自己的,终究还是自己。

谪官黄州,是他事业的最低谷。从“乌台诗案”的打击,惶惶不可终日,尝遍人情冷暖,到“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淡然。人生旅途何尝不是一场修心之旅呢?

再贬惠州,是他家庭的最低谷。先经历幼子早殇,又遭遇侍妾王朝云离世,弟弟苏辙又远隔千里。生离死别,悲欢离合一重又一重如潮水袭来。可他仍乐观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本苦,时光易逝,不如及时行乐。“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因为一个人,点亮一座城。

又迁儋州,是他人生的最低谷。风烛残年的他被流放到了天涯海角,也许在他接到诏令的那一刻就明白,亲人已难聚,故土在梦中。罢了,罢了,“此心安处是吾乡”,兴衰荣辱,富贵名利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心似枯井无波澜。我想:彼时的苏东坡真正做到了超越生死,入了“无我”之境。


短短24言的生命休止符,弹奏的却是波澜壮阔的人生。余音不绝,流芳百世!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读东坡词悟人生哲理

  • 相关推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读东坡词悟人生哲理】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