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会给孩子讲古典文学名著》
侯会 著 三联书店|青豆书坊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五大古典文学名著,每一部都煌煌数十万言,读起来费时费力,因此,需要一套既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又能为孩子指引路径的辅导读物。该书正是一套契合此旨意的书籍,作者将精彩的故事讲三遍,以“导读”“速读”“精读”的三重读法,带领青少年读者进入古典小说的精彩世界。
读章回小说,总会遇到“谁是作者”这样的问题。例如,《水浒传》的最后写定者是谁?是施耐庵、罗贯中,还是明代的无名作者?《西游记》的早期版本只注明“华阳洞天主人校”,后经学者考证,才知道作者应是吴承恩。而《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我们至今不知他是谁。
至于清代这部《儒林外史》,我们见到的最早版本是嘉庆八年(1803年)的卧闲草堂本,也没有署名。好在学者掌握了确凿的资料,足以证明作者是清代的文人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又号文木老人——他是安徽全椒人,后来寓居南京,又有“秦淮寓客”的别号。吴敬梓有个好友叫程晋芳,为吴敬梓写传记,明确说“(吴敬梓)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文木先生传》)。程晋芳还写诗怀念他,有这样几句:“……《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怀人诗》)意思是说:吴敬梓的小说刻画人物极为生动,只可惜他的才名,竟是靠小说流传后世的!——“稗说”就是小说,历来被士大夫所看不起,程晋芳因而发出感叹。
吴敬梓出生在一个世代读书做官的大家族,祖上出过榜眼、探花。只是吴敬梓这一支官做得不够大,父亲只做到县学教谕——相当于“县中学”的校长。
吴敬梓自幼聪明,吟诗作文,下笔立成。二十三岁这年,他考取了秀才;可就在这一年,父亲去世了。为了争夺遗产,族中那些“读书明理”的绅士都撕破了脸皮。——这让吴敬梓很受刺激,从此变得玩世不恭。
他本来继承了两万两银子的家产,但他生性豪放,“遇贫即施”。钱花光了,又卖地卖房。后来索性搬到南京去住。他还早早放弃了科举追求。地方官推举他进京参加博学鸿词的考试,那是一条与科举考试并行的升发之路,一般士人求之不得。吴敬梓却推病婉拒,后来索性放弃了秀才的学籍。
他在南京结交了一批新朋友,日日诗文唱和,大家都推他为盟主。他又发起兴建先贤祠,用以祭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多位吴地先贤。为此,他连老家的宅子都卖了。
他的生活每况愈下,靠着卖文和朋友的接济拮据度日。一年秋天,大雨连日,朋友去看他,发现他已两天没吃饭了,仍抱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冬夜冷得睡不着,他索性爬起来,约上三五文友,绕城散步,一路上高谈阔论、歌呼吟啸,一走就是十几里,还美其名曰“暖足”。他的精神,永远那么乐观而健旺!
一次他去看望朋友,朋友发现他的行囊里竟没有笔砚,于是问他:这可是我们“吃饭”的家伙,怎么可以没有呢?吴敬梓笑着回答:“吾胸中自具笔墨,不烦是也。”(不烦是也:不靠这个。)
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大约是四十岁以后的事。那时他从富贵跌入贫穷,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别人把他看成呆子、怪物;可在他眼里,那些奔走富贵之途的人,才真的是丑陋不堪!——“正史”中的儒士们,无不道貌岸然、冠冕堂皇;吴敬梓的这部“外史”,则专记读书人见不得人的那一面!
五十四岁那年,他到扬州去看朋友,喝醉了酒,把唐人张祜的诗句“人生只合扬州死”一连吟诵了好几遍。几天以后,他真的病逝于扬州客舍,应了诗中的话头。
在当时人看来,吴敬梓的人生是失败的。家乡的士绅们都把他看成“败家子”,要子弟们引以为戒!然而吴敬梓为后世留下的这部讽刺巨著,却同《三国》《水浒》《西游》《红楼》一起,成为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有谁还知道康乾时期的宰相是谁、状元是谁?可吴敬梓的大名,却流传至今,家喻户晓。
本文标题:吴敬梓的“失败”人生
- 相关推荐
【吴敬梓的“失败”人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