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草
朗诵:一凡
编辑: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人生最无奈的,也许就是光阴荏苒。
连陶渊明也生出“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这样的感慨。
不过相比这样略显消沉的无奈,我更赞同三毛对于时光流逝的理解。
她说:“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人总要经过岁月的洗礼,才会真正成长。
譬如三毛,她并不是生而潇洒不羁、热情自信,而是在年少时经历过很多事,才变得如此。
那段青春岁月的生命历程,都被她记录在了这本《雨季不再来》里。
这本书讲述了三毛从17岁到22岁的成长过程,呈现了她是如何从一朵温室小花,蜕变成一枝沙漠玫瑰。
三毛经历过的事,很多人其实也曾经历过。
她对人生的反思,同样可以启迪我们对于生活的思考。
知人不易,不要用恶意去揣测他人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对人对事,先入为主的恶意揣测,只会让世界在眼中变得黑暗空虚。
三毛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认识了临时驻扎在学校一批部队里的一个哑巴炊兵。
靠着简单的交流,两人成了好朋友。
在彼此纯净的世界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真心交流。
哑巴呵护、疼爱三毛,如同自己的女儿。
然而在大人眼中,哑巴的行为变得“另有企图”。
他临行时送给三毛可能是全部家当的金戒指,还有贵重的牛肉干,都被镀上了“居心不良”的颜色。
当三毛看到老师微笑着把炊兵留下的地址撕碎,将沉甸甸的牛肉干拿去喂狗时,她的内心崩溃又无助。
老师的揣测和怀疑,给三毛带来了极大的心灵伤害。
事事以恶意揣度,处处提防他人,只会让自己失去正确的判断力。
《吕氏春秋》里,讲到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旅途困顿,食不果腹。
有次,他见到颜回煮饭时,先抓了一把白米饭吃到嘴里,以为颜回私心太重,心生不满。
之后他才知道,颜回是因为不小心将灰沾到了米饭上,觉得丢掉太可惜,才将沾了灰的米饭吃掉。
孔子对自己的判断错误,心生愧疚,说:“看懂一个人真不容易啊!”
所以,无论接触任何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学会客观,公正,严谨地看待。而不是以自己的狭隘观,给别人轻易下定论。
先入为主的偏见,会让人失去明辨是非的头脑。
马东说:“任何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认知,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论断。”
我们自以为公正的判断,其实往往含有主观色彩。
不了解事实,不要轻易下结论;不了解一个人,不要随意评价。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就是不以恶意揣度他人。
看破不说破,是最大的智慧
《荀子&1非十二子》里说道:“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恰到好处的言谈,是智慧的表现;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智慧的表现。
三毛在《雨季不再来》这本书里,讲到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
因为想要积攒五光十色的糖纸,三毛偷了妈妈五块钱。
然而强烈的负罪感,让她如坐针毡,魂不守舍。
五块钱藏在身上,如同一个烫手的山芋,“烧”得三毛坐卧不宁。
尤其是看到母亲在找丢失的钱后,三毛更是备受煎熬。
直到她把钱偷偷放了回去,才如释重负。
奇怪的是,几天后,父母便开始每月给三毛零花钱。不仅如此,父亲还送给她一盒有着非常漂亮包装纸的进口糖果。
这时三毛才明白,原来父母早已知道是她拿了钱。
他们不说破,是在保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在等这个孩子自己醒悟。
看破不说破,是一种洞察力,更是一种大智慧。
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说出来很容易,懂得适时缄口却不容易。
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有些话说出来容易,但后果却难以挽回。
就算再小的事,谈及别人的短处,也要巧妙避开。
遇事就算再了然于心,也别急着拆穿,给他人留一点余地。
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
凡是让你委屈的关系,都是错的
听过这样一句话:“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成就的基础,在这样的关系里不会有委屈。”
如果在一段关系里委曲求全,不仅不会维持好关系,相反,只会淡化自己的存在感,越来越没有人在意你的感受。
三毛出国留学时,母亲叮嘱她:“吃亏是便宜,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和同学搞好关系。”
于是她不自觉地成了一个谦卑有礼的“老好人”。
起初,她抢着和宿舍里的人一起整理内务,为其他人铺床、打扫卫生。
渐渐地,这些工作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她有很多漂亮衣服,其他女生来借时,她总是有求必应。
刚开始,大家好借好还,充满感激。
但后来看到她那么好说话,就演变成自己动手来拿。
最多的时候,有五六个女生穿着三毛的衣服,在她周围谈笑风生。
大家都亲热地叫她“美人”、“太阳”、“宝贝”,对她的赞美溢于言表,可没有人真正尊重她。
她们不顾三毛的反对,在她床铺上翻滚打闹;她们不征求三毛的意见,理直气壮地指使她做各种杂事。
这样的三毛,的确是人人眼中的宝贝,却也是人人眼中的傻瓜。
正如她所说:“吃亏是便宜,如今我货真价实地成了一个便宜的人。”
谦让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前提是要有分寸。
过度的谦让只让人得寸进尺,不懂感恩,到最后,谦让变成纵容,不但无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反而会使自己收到伤害。
一味妥协,假装大度,并不是最好的处世方式;委曲求全,只会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
好的关系从不需要刻意维持,更是从来没有“委屈”二字。
守住底线,永远不要害怕得罪人
心理学家说,永远不要害怕得罪人,你身边90%的人都得罪得起。
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一不小心便成为讨好型人格。
三毛在书中写道,就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把那些不尊重她,想要利用她的人源源不断吸引了过来。
在这样的环境中,三毛每一天都在压抑中度过。
直到有一次,寝室的人照例挤在三毛床上喝酒、笑闹,引来了学校的院长。
院长当着全宿舍人的面,将全部过错推在三毛身上,并严厉指责她,在场没一人为她说话。
她忍无可忍爆发出来,跟所有人撕破脸,疯狂地拿扫把打那些“罪魁祸首”,并拿水泼向了院长。
出人意料的是,她并没有因此得罪人,反而改变了自己在学校的境遇。
其他同学再不会肆无忌惮地冒犯她,而是小心翼翼地照顾起她的情绪。
院长竟然也主动求和,请她去自己房间谈心,还送给她许多糖果。
三毛从此摆脱了困境,在学校度过了十分愉快的时光。
有的时候,一味忍让,只会让自己一步步退向绝境。
那些活得潇洒的人,往往不怕得罪人。
因为他们知道,虽然现在得罪了一个人,但在以后的生活里,将会少一份麻烦,多一份安静。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有绝交,才有至交。
守住自己的底线,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的善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那不如亮出底线,该翻脸时就翻脸。
做人不要害怕得罪人,因为得罪别人,其实是在保护自己。
最好的贵人,是那个努力的自己
有句俗话说:“贵人扶一步,胜过自己走百步。”
人们总是期望,生命中可以遇到贵人。
其实,最好的贵人,从来都是努力的自己。
很多人不会想到,才华横溢的三毛,几乎是自学成才。
她初二时,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被老师当众羞辱,用毛笔蘸了墨汁,在她眼眶周围画了两个大大的圈,还让她走出去被围观。
巨大的刺激,给三毛的心理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她对学校产生恐惧,不得不辍学在家。
虽然没有再去上学,但是三毛始终有自己的努力方向。
她酷爱文学,从古典小说到西方文学,家里巨大的书架就是她的“老师”。
她还学习绘画,油画、花鸟、造型,每一个领域都认真尝试。
19岁时,她的第一本小说《惑》,发表于杂志。
1964年,21岁的三毛带着她的绘画作品和文章叩开了大学的门。
留学期间,她在西班牙讲日文,在德国讲英文,在美国讲中文,在台湾讲德文。
她的异国生活都是在学习中度过,课业上从不曾懈怠。
她说:“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是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因为热爱,生活才会精彩;因为努力,生命才有意义。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劝学》中,有句话:“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意思是青春年少时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但不管是否青春年少,努力都是人生最正确的选择。
人最年轻的时刻,永远是今天。
不负今天,才能不负韶华。
用心生活过的人,才知道生活有多好。
经历人情冷暖后,才会懂得真情可贵。
《雨季不再来》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散文合集,不如说是三毛成长过程中一个个片段的合集。
在那些零散的记录里,我们看到了时光的力量。
正如三毛所说:“人之可贵,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
不经过风吹雨打,苦痛悲欢,不足以了解人生。
而聪明的人,会把这些苦痛当做学习的机会,在磨砺中悄然成长。
尽心尽力做事,积极努力生活。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成长,时间看得见!
*注: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青草,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本文标题:三毛《雨季不再来》:人这一生,最该读懂这5个人生真相
- 相关推荐
【三毛《雨季不再来》:人这一生,最该读懂这5个人生真相】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