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生命教育、死亡教育这几个字,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视野里。
我自认为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带孩子买生命教育主题的绘本、看纪录片,尽可能地让他了解死亡是什么,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
但最近一件小事,却让我大为受挫。
前阵子,我休假带孩子去老家散心,遇到村里有老人家去世。
长长的出殡队伍路过门口,老人的家人们穿着白色的孝服,举着白色的纸幡,神色庄重。
说实话,在城市生活多年,这样的景象我也好久没见到了。
这边,我还在望着出殡队伍思绪万千,那边娃竟然兴奋地喊起来了:
“妈妈,他们是去结婚吗?”
WHAT???
一万头草泥马在脑海中呼啸而过,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下意识地捂住他的嘴。
“你在说什么?!”
“白色不是婚礼的颜色吗?丧礼是黑色的,绘本里有!”娃还很有理的样子。
我的老天爷……
西方的婚礼是白色,丧礼是黑色,这没错。
但中国的婚礼是红色,丧礼是白色啊!
亏我还自诩生命教育这块做得不错,结果孩子连中国的“红白事”都分不清!
我给他解释了半天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他才“噢”了一声表示了解。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冲击,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中国孩子,只看国外的生命教育绘本,够吗?
文化的差异,带来文化符号的不同,这应该属于常识范畴。
如果孩子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话,恐怕不只在国内,以后走出国门,也得闹出不少笑话。
回家之后,我把之前买的那些生命教育的国外绘本垒成一摞,放在一边,开始找咱们中国文化、生命教育的书。
说的太深奥,不行。
有封建残留,不行。
没有配图看,也不行。
选了好久,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瞄到一本中信出版集团的新书——“给孩子的教养课”系列。
乍一看,颜值还挺高。
看了介绍,说这是一套专为中国孩子创作的生命教育绘本。
其中一本叫《中国人的成长礼仪》,讲述了中国人一生中8场特别的生命仪式:
求子礼,出生礼,拜师礼,成人礼,登科礼,婚礼,寿礼和生命尾声的丧礼。
我带着好奇翻开“丧礼”这个章节,第一页的画面和文字是这样的:
“丧礼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礼仪。我们用庄严郑重的仪式,表达对逝去的人的爱和怀念。”
“想念您的时候,我就抬起头来看星星。我知道,即使是白天,星星也在那里。”
短短几句话,简单,浅白,但却莫名击中了我的心。
没错,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啊:敬畏,庄重,还有淡淡的祈愿。
朴素的缟色背景,用白色线条勾勒出中国丧礼用品的轮廓,安静,好看。
翻开下一页,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是用孩子的视角和口吻,讲述了一场丧礼。
“我问妈妈:‘外婆去哪里了?’”
“妈妈吻了吻我的额头:‘外婆去天上住了,我们要去送送她。’”
“白色代表庄重高雅,所以我们穿白色的衣服,送白色的挽联,表示对外婆的尊重。”
嘿,这不就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跟娃解释的嘛?
除了孩子第一视角的讲述,书里还介绍了中国传统丧礼习俗和用品。
比如举哀是什么?出殡是什么?中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还有纸幡、挽联、芒鞋、孝服、长明灯,你认识它们吗?
看完“白事”丧礼,再来看看这本书是怎么说“红事”婚礼的。
“我见证了喜庆,更见证了幸福。”
“合欢花开得最艳的时候,我的姐姐要出嫁了。”
发冠、盖头、喜服、梳妆镜、红手帕、金钗、喜鞋……这些中国新娘子的传统用品,你见过吗?
还有,新娘子要怎么梳妆?迎亲是怎么回事?拜堂有什么流程?
最重要的是,一场郑重的传统婚礼,代表中国人对婚姻、承诺的看重。
翻完丧礼、婚礼这两章,我已经按捺不住向亲朋好友安利的心情了。
中国人的教养,礼仪,生命教育,以及这些仪式感背后所饱含的人世深情,这套书讲得浅白而深刻,大人看完会心一笑,孩子也能听得明白。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套写给小朋友的生命教养绘本,也是写给大朋友的东方美学读物,适合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阅读。
上下两册,时间跨度分别为“一岁一时”和“一生一世”,把中国人说不出口的“我爱你”,都藏进了书里。
《中国人的成长礼仪》
八个贯穿中国人生命的重要时刻
让孩子读懂东方哲理和人世深情
团购价仅需88元
《中国人的成长礼仪》横跨“一生一世”,讲述了一生中8场特别的生命仪式。
求子礼,出生礼,拜师礼,成人礼,登科礼,婚礼,寿礼和生命尾声的丧礼。
这是古代传承下来的爱的仪式,见证了中国人一生中的8个重要时刻。中国人说不出口的“我爱你”,都藏在这8种仪式里。
每一个郑重的传统仪式
都是一种无声的中国教养
8个中国传统仪式,传达8种中国教养,培养孩子8种优秀品质。
求子礼-感念亲恩、出生礼-珍爱生命、拜师礼-尊敬师长、成人礼-担当责任、登科礼-勤学成才、婚礼-信守承诺、寿礼-孝敬长辈、丧礼-敬畏生命。
教育孩子,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
这本书让孩子知道,家人就是愿意用心为你做每一件小事的人,家人对你的爱,甚至在你的生命开始以前。
父母陪孩子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亲子互动和家庭观念建立的过程。
用孩子的柔软口吻
将古老仪式的动人细节娓娓道来
人生每一步,满满都是爱:每一个仪式中都包含着家人对孩子的爱和祝愿。
这本书通过孩子的自述,向小读者们娓娓道来古老仪式的动人细节,以及仪式背后饱含的人世深情:
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都在爱与祝福中度过。
能感知幸福才能创造幸福,能过好一日才能过好一生。
用爱浇灌的“幸福力”,让孩子拥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力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在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让孩子知道“常见、常听但不知其意”
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含义
比如孩子也会见到的身边事:中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刻做这件事?
奶奶为什么要在孩子的小被子上绣莲蓬?窗花上的豌豆花是什么意思?
爷爷为什么要在纸上画葫芦?画竹子?
葬礼的时候,为什么要穿白衣服,戴白花?
庆生时为什么要送鸡蛋?为什么鸡蛋有单数,有双数?
还有孩子也会跟着说的吉利话:中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些时刻说这些话?
为什么祝福爷爷奶奶生日时常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为什么恭喜别人生小孩时常说“喜获麟儿”?
为什么见到蝙蝠会说“五福临门”?见到喜鹊会说“喜上眉梢”?
书中还会涉及一些传统的民俗知识点,比如:我是怎么来的-求子;我的名字是怎么取的-取名;为什么要上学-拜师求学。
东方美感
为孩子一生的审美力铺好底色
从视觉上看,这也是一本美好的书,每个仪式的开篇,都以几种特殊内涵的意像作为设计元素,充满东方美学的观感,给孩子美好的认知想象和审美观塑造。
一种颜色之于一段人生:稚子之娇弱,青春之热烈,盛年之沉稳,晚年之静美。
让孩子知道中国人的生命观念
我们如何到来,又怎样离开
这本书不仅涉及爱的教育,更谈及死亡教育,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心灵成长故事。
它会谈及生命,让孩子知道,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启发孩子认识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
它也会谈及死亡,让孩子知道,当亲人离世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重要的,是它关乎于爱。它让孩子知道,我们伴随着爱到来,也伴随着爱离开。
此生是值得的。
《中国人的聚会礼仪》
九场诗情画意的东方节令聚会
让孩子感受美学和教养的熏陶
《中国人的聚会礼仪》则横跨“一岁一时”,讲述了一年中9场特别的节令聚会。
二月二的种植聚会、花朝的春日茶席、端午的粽子宴、伏日的纳凉会、七夕的露营观星会、中秋的赏月宴、重阳的辞青聚会、冬至的梅花饺子宴、腊八节的腊八宴……
每一次简单而又优雅的家庭聚会,都是狐狸妈妈忙碌中临时起意的信手筹办。
9个特别的日子
带孩子感受中国趣味的时节之美
花开了、月圆了、雪落了、节来了,中国人的节日是自然赋予的,与物候息息相关。
苍龙群星从东边的地平线上升起来了,“剪龙头”的二月二来了。
百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了,踏青、赏花、品春茶的“花朝节”来了。
月亮好大好圆好亮,“照月”、吃蟹、走三桥的中秋节来了。
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冬至来了,孩子们要抓紧时间做点什么呢?
如果你正陷于手忙脚乱的育儿生活,为日渐枯竭的生活趣味发愁:小捣蛋鬼总在哭闹,洗不完的碗碟、擦不尽的屁屁、睡不够的觉……
不妨喘息片刻,来听听狐狸妈妈的主意。
当你带着孩子一起细细阅读这本书,也许会重新找回生活平静与温情。
书中用古老而柔软的东方智慧,给予当代家庭的亲子生活一种的新的解决方案。
9场中式创意聚会
让孩子认识不同节令里的中国风物
这还是一部传承节令习俗之美的传统文化读本,书中涉及大量的习俗知识点介绍,包括时令服饰、食物、出行、娱乐等。
书中还有童谣式的简白对话,带有音律重复性,妈妈好读,孩子易懂,是一本适合亲子互动阅读的传统习俗工具书。
18幅可拉开的三折长页,不仅知识点更丰富,而且视觉效果也更好。(手机横屏观看)
不同的创意聚会,同一种诗意生活:种植聚会,春日茶席,粽子宴,纳凉会,露营观星会,赏月宴,辞青宴,腊八宴,梅花饺子宴……
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寻常日子里的“中国风物”:春日里的新茶、端午时的香包、伏日里的蒲扇、重阳时的茱萸、冬日里的腊八蒜……
虽然诉说着中国古老的节日习俗,但视觉上却大胆采用了当代时尚气息的画面呈现,色彩清新唯美,角色灵动好玩。
翻开的第一页,我就忍不住种草了。
简单有趣的42种小活动
让父母与孩子更亲密,孩子与朋友更友爱
特别的不是日子,是一起度过日子的人。
我们一起做过的小事,让这一刻与其他时刻不一样。
这本书对孩子“爱与成长”的教育,不仅在于家人之间,还特别强化了邻里关系和社区观念,让小朋友从小学会面对人际交往,学会感受家庭外的人情温暖,避免越长大越孤单。
在草地上铺上午餐布,就可以和小伙伴一起体验“春日茶席”和“桃花糕”的味道。
每人拿一根小草,就可以来一场“谁是大力草”的角力游戏。
敲敲门,送给邻居一碗腊八粥,就可以认识一个好朋友……
带上一个小瓶子,就可以比赛谁能快快收集好秋日草尖上的露水。
用美浇灌的“幸福力”
无论什么日子都能过成诗
把日子过成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
特别的日子要美美地过,寻常的日子要美美地过,难过的日子更要美美地过。
停电了的晚上,带上凉席、扇子、花露水和一肚子鬼故事,全家一起出去纳凉吧!
好热好热好热的伏日来了,可是跟它一起来的,还有冰西瓜、脆藕、甜荔枝和凉粉呀!
有雾霾的日子,带上帐篷、睡袋、好吃的和一副好眼力,和朋友一起到郊外数星星吧!
每一个小小的仪式感
都在教孩子如何更好地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幸福力。
在成为“其他家”之前,最应该成为的是“生活美学家”。能过好这一刻、这一日的孩子,才有可能过好这一生。
这9种好玩的小聚会,也许能让孩子的今年比去年过得更精彩。
翻完这两本书,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
中国孩子的生命教育、死亡教育,还是得咱们中国人自己才能讲好。
中国人的节令,中国人的仪式,中国人的习俗,中国人的文化符号……这些都是国外绘本里没有的,而我们的孩子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恰恰需要知道这些。
我相信,以前式微的传统文化,以后会慢慢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
我们会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教材里的古诗词比重越来越大,学校一直跟我们家长强调“大语文”。
但传统文化不仅限于《西游记》《山海经》《三国演义》这些经典著作的改编,也不仅是中国传说、典故、古诗词这些“大语文”范畴。
中国人独特的礼仪、教养、生命哲学,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我认为这套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它用通俗且实用的方式传承着中国人的生命观和生活观,以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和生活方式,教孩子更好地成长,更幸福地生活。
《给孩子的教养课》系列
狐狸家 编著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本文标题:《给孩子的教养课》让孩子读懂生命哲理,学会成长礼仪!
- 相关推荐
【《给孩子的教养课》让孩子读懂生命哲理,学会成长礼仪!】相关文章:
9天以后,四大生肖再结连理,爱情事业有惊喜,爱情之路一帆风顺2023-08-25 16: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