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写,真的很讨厌“现在做不喜欢的事是为了将来喜欢的事”“现在加班是为了以后可以不加班”的狗屁理论。
明明就是因为不敢去做喜欢的事,或者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明明是因为除了加班也没有别的事可以做。这些都是反人性的事啊,人性本来就是向往不劳而获的。现在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不然这句话会一直说到80岁。
但“因为没能力去做喜欢的事,所以先挣钱,有钱才有可能去做别的”,大概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吧。现在真的很流行把什么都怪在“没钱”(或者“颜值”)上。
但我对生活的警惕不仅仅是在集体主义上,也在消费主义上,不太相信被金钱定义的自由。
这句话有几个点值得争论,做喜欢的事是否需要大量的金钱;你此时做“不喜欢的事”真的有在创造大量的财富吗;“没钱”是不是诸多借口中的一个,会用这个借口的人,还会有更多的借口。
很多人都说自己喜欢旅游,可是没钱所以不能去。但其实搭车、徒步、沙发客、帐篷、 卖唱、卖手工、打工,全都是办法。在路上遇到过很多真实的人,来自非常贫穷的国家,没几个人的条件比他差,但他说,“you can always find your way”。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沮丧的人,所以不是在写鸡汤。“现在就去做喜欢的事”听起来是个非常理想化的使命对不对?那当然不代表中间没有困境,我只是在想,“找到实现梦想的方法”的辛苦,和“长期做自己讨厌事情”的痛苦,到底哪一个更不堪忍受呢?
/2
从小到大我爸从来没支持过我的任何一个选择。因为他做决定永远是选“对未来更好的”。
每次吵架我都搬出富翁和渔夫的故事:渔夫每天只打渔一小时,富翁说你为什么不工作久一点呢,卖更多鱼,修更大的房子,开公司,挣更多的钱。渔夫问,然后呢?富翁说,然后就可以悠闲地什么都不管,每天晒太阳了。渔夫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吗?
这个故事从十几岁讲到现在快三十岁,我爸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他在故事里的那种野心,我呢,没有全心全意地晒太阳,也没有全心全意地打渔。
很多年前我在纠结去不去南美洲的时候,美琪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一步你一直都迈不出去,就说明你可能根本不是那样的人”。
所以现在我常常这么想,不是因为你没钱,是因为自己怂,或者懒;不是因为你“不能”,而是因为你“不敢”,你“不想”;不是因为你没得选,而是因为你没去选。
之前看到过一个外国人分析中国人,说他发现我们很爱找借口。比如我们总会说,“I want to xxx, but I need to... but I have to... but I should...(我想要……但是我必须……我应该……)”。最后定义我们行为的,是常识、主流、传统、习惯,是其他人告诉我们的“你应该怎样做”,而不是直觉或心意。
他说他不明白,实际上语序应该是反着来,“虽然我应该要……虽然我被要求……但我想……”
- 相关推荐
【不管我做什么,唯一的意义都是离你再近一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