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有圆满,人生充满遗憾。所谓遗憾,就是总是无法称心如意,于是便觉得惆怅、不安甚至怨愤。比如学习就想争第一,打仗就愿当将军,可是天底下的好事不可能都让一个人都占全了。估计老天爷也不希望如此,所以阳光和雨露都会均匀地挥洒。清代有一位诗人平时喜欢看书、思考,有一天忽然有所感悟,于是便写下自己的想法。下面介绍的作者名不经传,这首杂诗一挥而就,却饱含哲理。
偶感清代:万邦荣成败何足校,英雄自有真。据迹鼓唇舌,千秋一酸辛。不见屠狗辈,乘时灭强秦。卧龙思复汉,赍志何曾申。
万邦荣,河南襄城人,字仁伯,号西田。康熙59年举人。博学能文,尤长于诗。雍正间授明史馆纂修,乾隆间官山东莘县知县。这首诗通过追忆历史、感怀现代,抒写人生的感慨。首联就开宗明义,“成败何足校,英雄自有真。”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成功与失败,哪里值得人们去计较,英雄自有其辨别的标准。俗话说,成者英雄败者寇。普通人都崇尚成功,于是就导致了大多数人都以成败去衡量一个人是否为英雄。作者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衡量一个人的要素很多,但主要标准是才华、志向、人品和职业等等。
接下来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据迹鼓唇舌,千秋一酸辛。”如果仅仅根据一个人成败而摇唇鼓舌,或褒或贬,实在是一件千年憾事。迹,足迹,此指成败之事。作者不仅博学,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不仅不人云亦云,而且观点新颖、态度明确,可见他并非只是一个书呆子。
下面就开始举例证明,“不见屠狗辈,乘时灭强秦。”屠狗辈,指樊哙、灌婴之流。樊哙是沛人,乃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以屠狗为事,刚开始他与高祖俱隐,后来辅助刘邦成就大业。灌婴曾经是淮阳贩卖丝绸制品的小贩,也因为追随刘邦而封颍阴侯,最后在汉文帝时代还担任过丞相。
最后又举了诸葛亮的事例,“卧龙思复汉,赍志何曾申。”徐庶曾经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后来刘备三顾茅庐,孔明一番隆中对,让刘备心服口服。孔明也从此励精图治,帮助主公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只可惜最后诸葛亮大业未成身先死,留下了千古遗憾。直到其殁世,其兴复汉室的志向终未能申。“赍”,带着、抱着。
两相对照,屠狗之辈灭了强秦,而远见卓识者却与成功失之交臂,确实值得人们深思。万邦荣不以成败论英雄,体现了他独特的史学眼光。事业的成败有诸多因素,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个人素质。有人以血肉之躯,践行自己的誓言,虽然没有成功,却值得敬仰。而如秦朝的赵高、汉代的王莽之辈,即使身处高位,看似功勋卓著,其实却遗臭万年。
- 相关推荐
【作者名不经传,这首杂诗一挥而就,却饱含哲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