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现实又是残酷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乏退隐文人,一则是性喜山水,一则是仕途不顺被动退隐,而后者不在少数。
有不少文人空有一身才学,却无法适应官场的钩心斗角,甚至是刀光剑影,最后只能是颓然地败下阵来,或主动请辞,或惨遭贬谪,不得不选择过上归隐山林的隐居生活。
王安石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宋神宗的鼎力支持下,大力推行熙宁变法,试图振兴大宋王朝,却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激烈阻挠和反击,最后功亏一篑,变法失败,自己也被迫两次罢相。
王安石是一位备受争议的著名人物,对于他的历史评价,从来都是毁誉参半,客观地讲,虽然变法失败,他仍然称得上是北宋名相,他非常有才干和战略眼光,而且很有人格魅力。
熙宁变法失利后,王安石辞去相位,退居金陵钟山,此时他已人至晚年,潜心诵诗说佛,追求心境的宁静。一日,他在长江之上泛舟游玩,心有所感,即兴挥笔写下了一首《江上》。诗作原文如下: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这首诗的大意是:
泛舟长江之上,大江北面全都被秋天浓重的云幕遮蔽,秋风一起,霎时吹开了半边云幕。
徬晚时分,黑压压的乌云缓缓移动,好像马上要下雨了。
江水随山势蜿蜒曲折,眼前的青山回环旋转,好像被遮挡得没有去路。
一转角,蓦然看到远处隐隐约约有很多挂着白帆的船只缓缓驶来。
王安石这首《江上》是一首即景抒怀七言绝句。
整首诗开篇先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画面并不是明快清晰的,而好像是有意追求一种半明半暗,神光离合的境界,阴沉的秋空不是全部开朗而是“半开”,向晚的云霞也不璀璨明艳,而是带着雨意,悠然静穆,幽远淡雅便成了这幅画面的基调。
然后,写江行的特殊感受,笔锋从云转到江边的青山,眼前的青山是纠结盘曲的,层层叠叠,回环旋转,像是要挡住前行的去路,然而远处忽隐忽现的点点帆影,仿佛告诉人们前途遥远,道路无穷,既有景物,也有人物,蕴深邃的哲理于寻常景物之中。
全诗语言凝练,雅丽工致;全是景语,借景抒情;景中有人,景中有意;物像宏大,境界豪迈;悠远淡雅,情趣横生;启人遐思,耐人寻味。
突出特点是通篇将写景、抒情、说理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看上去全是景语,通过描绘秋云、青山、远帆等宏大物像,凝造出一种空明淡远的艺术境界,而且,蕴含了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诗中最后两句:“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表现了王安石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态度,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标题:王安石一首《江上》悠远淡雅,景中有思,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相关推荐
【王安石一首《江上》悠远淡雅,景中有思,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