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茅永辉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思来想去,列出这么个题目,只为了试图绕开孙膑与庞涓,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一奇怪又尴尬的套路。因为《史记》记述有庞涓对孙膑使了阴招,又因为《史记》被世代公认为信史,更因为,庞涓最终被孙膑战败,所以,“坏人”理当归属庞涓无疑,“好人”是不会也不可能是战败的一方。本来,孙膑身为齐国军师,庞涓担当魏国大将军,他们各为其主,自无可厚非。至于军事上的胜与败,更是平常不过的事。剩下的,就是所谓的人品问题。其实,对于学生的人品,最有发言权的该是他们共同的老师鬼谷子。可是,关于鬼谷子,除了在其门生的记载中有提到“习之于鬼谷先生”外,《史记》中再无处可循其踪迹。由于鬼谷子的百家学问、通天智慧以及“谋圣”的影响力,并不符合儒家的思想及价值观,因而被司马迁判定为够不上立传的资格。既如此,那些多对孙膑和庞涓的记述,是不是也要与儒家的价值观取向相向而行呢?综上,为了接下来行文之便利,不妨来一个折中,既承认庞涓残害同门之事属实,又不将庞涓此阴招直接与“坏人”划上等号。是为释题。
孙膑,齐国人,生卒年月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系著名兵法家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跟随自号鬼谷子的学兵法,手不释卷,非常刻苦,鬼谷子曾高兴地说:“孙武子后继有人啊!”
和孙膑一块儿学兵法的,有个同学叫庞涓。庞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投奔魏国,得到魏惠王信任,当上了将军。魏王听说孙膑是兵法家孙武的后代,通晓“十三篇”的奥秘,于是带信把他请来。有一天,魏王特意举行了一次会试,让孙膑和庞涓各演一套阵法。演练结束时,魏王询问二人,他们都能讲出设阵、识阵、破阵的种种办法,令魏王十分高兴。哪知,庞涓是个嫉贤如仇之人,他唯恐将来孙膑的名望地位超过自己,就利用孙膑家在齐国这一点,伪造信件,设计谋离间魏王与孙膑的关系,魏王终以“省亲是假,叛魏是真”的罪名,判了孙膑个膑刑(剜掉膝盖骨)和墨刑(脸上刺字)。孙膑后在齐国使臣帮助下,有幸回到自己的国家,受到齐威王的款待,大将田忌更是十分敬重孙膑。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庞涓带8万精锐部队攻打赵国,很快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抵挡不住,就向盟友齐国请求救援,表示愿割地作为酬谢。齐王派田忌作主将,孙膑为军师,立即发兵救赵。田忌主张带军队直接去邯郸,给赵国解围,孙膑却不赞同。他说:“要解开一团乱丝,不能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人打架,也不能插进去帮打。现在魏军主力围邯郸,老弱残兵留在国内,防务一定空虚,应率军攻打魏国都城大梁。田忌采纳了孙膑的作战方案,指挥齐军绕道直插大梁。果然,魏惠王闻讯即令庞涓撤兵回援。齐、魏两军战于魏军回援的必经要道桂陵(今山东菏泽北),齐军以逸待劳,大败魏军。魏军被迫议和,归还了邯郸。
回头说庞涓,发兵前也许向魏王谏言:“我熟知孙膑用兵之诡诈,切不可让他抓住我后方空虚的要害。”魏王大手一挥道:“你放心攻赵,齐军不太可能舍近求远来取我大梁。”庞涓只得从命。因此,魏军大败,作为大将军的庞涓未受任何责罚,毫发无损。当然,这不过是猜想,否则,还哪来“围魏救赵”的好戏!
公元前342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连忙派使者向齐国求救。这时,齐威王已故,他的儿子继位齐宣王。宣王立即召群臣商议。有的主张不救,免得引火烧身;有的主张发兵,救韩对齐国有利。孙膑却一言不发。宣王问“军师的意见如何”时,孙膑才不慌不忙回道:“如果不救,那韩国投降对齐国不利,所以不救不行。但是,马上出兵也不行,魏国进攻势头正猛,过早出兵,等于是代替韩国承受过大牺牲,对齐国不利。因此,应等战争进行一段之后,魏韩双方力量消耗到一定程度,齐国再出兵,这样用力小而受益大,岂不更好!”
直到第二年,魏军已经兵临韩国城下,齐宣王才任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10万大军参战。这次战役,齐军按照孙膑的计策,仍把进攻矛头指向魏国的国都大梁。当齐军打到魏国时,庞涓又急带军队离韩回援。仅仅相隔11年,桂陵之战的亏是白白吃了吗?出征前庞涓难道依旧没向魏王力谏用重兵固守后方,还是力谏了魏王仍然没有当回事?居然眼睁睁让孙膑用一个老掉牙的办法给破了局。
业已功成大半的孙膑,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兵法上明言,由于给养线过长,军队走百里之外,三军将领都可能被俘;走五十里,先头部队的将领受挫折。齐军正可运用这一点,佯装退却,诱使魏军一路追赶而陷入绝境。”田忌遂命令军队多备干粮,逐日减灶,引诱敌军。
随后的这场仗,魏军那边似乎只有庞涓孤身一人在奋不顾身,好像只是在全力配合齐军演好“减灶之计”。庞涓如同全然忘记自己手下还有一支强大军队,阵前更有大批的侦察兵丁,却自顾自每天爬上爬下瞭望观察对方减了多少多少灶,以此推断齐军逃了一半又散了一半。庞涓就差没等来孙膑亲笔书信一封:“庞同学,你现在可以来追击齐军。”于是乎,便乖乖顺从了孙同学的诱骗。
说魏军的队伍一路追赶,很快就追击到一个叫做马陵道的地带。马陵道位于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两座高山之间,有一条山涧,道路狭窄,地形险要。马陵道上,遍地都是砍倒的树木,嶙峋的山石,只有一棵大树孤零零立在那里。庞涓带部队赶到此地,先是一怔,再是一惊,正感到奇怪,忽见那棵大树刮去树皮处还写着字,原来是“庞涓死于此树下”,还落有“孙膑题”。庞涓失声叫道:“又中孙瘸子的计了!”话音未落,只见得齐军火光闪现杀声震天,魏军被打得乱成一团,庞涓也身中数箭,滚下马来,他于绝望之中拔剑自刎。至此,孙膑与庞涓间的你怨我恨,得以划上句号。
千百年过去,“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并未因孙膑、庞涓两位主角的远逝而烟消云散,却是连带着两位主角间的同窗之情、同僚之怨直至宿敌之恨,一起成为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孙膑兵法》更是继《孙子兵法》之后,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宝贵文化遗产。传说中的“庞氏兵书”,虽然同战国时期诸多名将的兵书一样早已失传,但延续下来的说法是,“庞氏兵书”的很多见识远超孙膑。有这一评价留在世上,也或多或少算是庞涓的幸运。
作者:茅永辉,江苏南通市人,公务员,长期供职于山东菏泽,已退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杂文学会理事。数十年间发表各种体裁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多有作品获奖和被收录文集。
本文标题:吴伯箫散文奖 |茅永辉专栏:孙膑与庞涓间的你怨我恨
- 相关推荐
【吴伯箫散文奖 |茅永辉专栏:孙膑与庞涓间的你怨我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