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现在《左传&1哀公二十五年》这篇文章中。故事发生在鲁国的哀公(公元前494年—公元前468年)统治时期。当时,鲁国正遭受着敌对国家的侵略,百姓生活艰难。有一位名叫曹刿的鲁国将领,向哀公建议出兵迎战,以保卫国家。
然而,哀公对于曹刿的建议持怀疑态度,多次询问曹刿:如果你的家人被困在围城中,没有粮食可食,你会怎么办?曹刿回答:“何不食肉糜?”意思是说,如果情况紧急,为了生存,就不必拘泥于细节,甚至可以吃掉贵重的肉糜(肉末)来维持生命。
曹刿这句话的含义是表达出他为了国家的存亡,愿意舍弃个人的舒适和享受,以及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将全力以赴保卫国家。
这个典故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在紧要关头不计较个人得失,毅然行动的精神。
「何不食肉糜」这句典故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这句典故出现在小说第五十四回中。
具体情节是这样的:贾宝玉因为心爱的黛玉生病,感到非常痛苦和焦虑。他的好友刘姥姥为了安抚贾宝玉,说了一句「何不食肉糜」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振奋精神和摆脱痛苦,何不吃一些美味的肉糜呢?它的寓意是要贾宝玉积极面对困难,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排解心中的痛苦和忧虑。
「何不食肉糜」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们在面临困境或痛苦时,可以通过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来舒缓压力和情绪。
本文标题: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典故出自哪
- 相关推荐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典故出自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