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文庙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大城区步行街西南,其内古树林立,花草繁茂,建筑雄伟,规模宏大,为陇上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胜地。
文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据《秦州志》载:“文庙在城内西南隅,上为大成殿,左为崇圣宫,台下东西两庑各九间,前为戟门,门外左名宦祠,右乡贤祠,中有泮池,前有棂星门,再前有东西二门相对,门外为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坊。相传元大德六年教谕梁公弼始创,明洪武四年加修,宣德九年知州李享重修,嘉靖中又重修。清朝康熙十四年,知州王之鲸、赵世德,相继重修,三十四年署州事知陇西县杨本植捐俸重修,乾隆四年李宏重修又乾隆二十三、四年,知州刘斯和费廷珍相继捐俸,咸委州士人胡端督工修葺”。现存大成殿和戟门两座建筑,已成为丝路名胜。
文庙距离我住的小区不是很远,穿过光明巷,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来到了棂星门前。恰逢周日,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流不断,来这里游园的市民还真不少。
文庙历史悠久,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座北面南,分前、后两座院落。前院的主要建筑,分别为棂星门和戟门。棂星门,完全是文庙的标配式的牌楼。居于整个文庙的中轴线上。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后人以汉灵星祈年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为窗灵,遂改为棂。”在宋代,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
走进棂星门,首先看到的是戟门,单檐双面坡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青瓦覆顶,正脊两端置琉璃吻兽,正面明间檐下悬挂楷书“戟门”木匾,落款“乾隆三十六年(1791年)八月,士子胡端敬书”。在棂星门和戟门之间的空地上,有一尊孔子雕像,他双手抱胸,面容慈祥,目光深邃,栩栩如生。二株苍虬古老的侧柏,昂然挺立在身后左右,像似最忠城的待从护卫,他们历经岁月的风雨,护佑着这位对人类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荫庇着这里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穿过戟门,只见满园的牡丹开得正旺,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粉红的、淡紫的,各种颜色的牡丹争奇斗艳,点缀在古建筑周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给人一种别样的美丽。
沿着花园小道前行,不觉就到了文庙的后院,这里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经历代多次维修,仍然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大成殿坐北面南,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绿琉璃瓦覆顶,正脊两端饰龙吻,中间置二层桥亭,垂兽、戗兽。其建筑特色主要是檐下各科斗拱较大,均采用四十五度斜昂,并有正出平昂,结构为五踩双平昂。柱子的排列沿袭早期建筑的减柱法,前壁镶有古代“双龙戏珠”的砖雕,张牙舞爪,腾空跃起,活灵活现。大诚殿西侧,新建的仿古长廊内,矗立着十一块石碑。这是对孔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七块古代的石碑,还有原本散落堆放的几块石碑,全部陈列于此。其中,只有一块明代的石碑,其他均为清代的石碑。
在这些古建筑周围,分布着许多几人怀抱的古柏、古槐,以及新栽植桑树、桧柏、红叶桃、银杏、国槐等树木。每年春暖花开时季,这里花红树绿,浓荫蔽日,景色优美,常有学生来文庙读书、赏景、游玩。尤其是快到高考的时候,周围百里的考生和家长,他们怀着对先圣的崇仰之情,前来孔庙跪拜、祈福。“高考顺利”与“金榜题名”。屋外古树的围栏上密密麻麻挂满了红色的祈福条。
本文标题:秦州文庙纪游屋外古树的围栏上密密麻麻挂满了红色的祈福条
- 相关推荐
【秦州文庙纪游屋外古树的围栏上密密麻麻挂满了红色的祈福条】相关文章: